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在尿酸监测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7792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在尿酸监测中的应用。所述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包括尿酸酶和无机离子,所述尿酸酶与无机离子结合形成纳米花状结构。所述电极包括:金纳米粒子,其至少结合于电极本体表面;以及所述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其至少与金纳米粒子结合。所述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电极采用前述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尿酸监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抗干扰、可多次重复使用、稳定性好等优点,可随身携带,操作方便,尿酸检测仅需要二十秒,可用于高尿酸患者在家自我即时监测尿液尿酸含量,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在尿酸监测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方法和利用上述修饰的电极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监测尿液中尿酸含量的电化学尿酸传感平台,属于电化学分析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尿酸(C
s
H4N4O3)是嘌呤衍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尿酸的前体是黄嘌呤,外源性(约占三分之二)黄嘌呤(存在肥肉、动物内脏和海鲜中)和内源性(约占三分之一)黄嘌呤是人体黄嘌呤的主要来源。在健康状况下,尿液尿酸水平在1.4~4.4mM范围内。由于在古人类进化中,尿酸酶基因发生突变沉默,因此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体尿酸水平较高。尿酸排泄的主要部位是肾脏,正常尿液中尿酸排泄量为每天250~750mg,约占每日尿酸排泄量的70%,90%的高尿酸血症与肾脏尿酸排泄下降有关。尿酸为弱有机酸,难溶于水,当尿酸排泄能力下降后,体内尿酸浓度上升超过其溶解度时,会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患者泌尿系统中而聚集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尿酸酶和无机离子,所述尿酸酶与无机离子结合形成纳米花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具有尿酸酶活性;优选的,所述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的粒径为1~5μm;优选的,所述无机离子包括钙离子;优选的,所述尿酸酶与无机离子的质量比为1:0.25~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使尿酸酶与无机离子反应,获得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优选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向含有尿酸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可溶性钙盐溶液,并于室温下静置3~72h,反应获得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优选的,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3~10mmol/L;优选的,所述尿酸酶的浓度为1~10mg/mL;优选的,所述可溶性钙盐溶液包括氯化钙溶液;优选的,所述可溶性钙盐溶液的浓度为0.1~0.5mol/L;优选的,所述尿酸酶与可溶性钙盐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2~0.8mg:10~40μL。3.一种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纳米粒子,其至少结合于电极本体表面;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其至少与金纳米粒子结合;优选的,所述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50nm;优选的,所述金纳米粒子与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的数量之比大于100,优选为100~1000;优选的,所述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占金纳米粒子与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两者总质量的60~90%。4.一种用于尿酸监测的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使金纳米粒子结合于选定电极表面,获得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电极;至少使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酸酶蛋白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与所述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电极结合,获得所述用于尿酸监测的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氯金酸作为金源,以所述选定电极作为阴极,并以对电极作为阳极,配合形成电化学反应体系,通过恒电位沉积法在所述选定电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邢秀广姚丽徐建国姚帮本高广恒闫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