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90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储血仓和电控仓;所述电控仓部署于箱体底部,电控仓中设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储血仓被分割为多个网格化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均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血袋的抽屉;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锁紧装置和指示灯;所述电控仓的前面板上设有两个指示灯;所述锁紧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侧面,并在主控制器驱动下锁定或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载量大,容积可调,移动方便,对血袋的保护也很到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手段;血源的质量对于患者的安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保证。治疗中使用较多的往往是全血,由医院的输血科统一保存和管理,并输送给各个病房或手术室。全血是由静脉采集的血液与一定量抗凝保存液混合的血液,存放在血袋内2℃~6℃储存,血袋上标记血源的信息。
[0003]一般来说,由输血科转运到各个病房或手术室的过程中,并没有特殊的输送设备,绝大多数医院往往采用普通的小车或箱子,多个血袋堆积在一起,或挂在箱体内的挂钩上,不仅不易针对特定病人查找血袋,效率低下,而且,在运输的时候会导致储血袋相互碰撞,碰撞会对储血袋造成损坏;也有的医院借助环形推杆进行转运的,环形推杆站空间大且装载量少。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
[0005]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储血仓和电控仓;所述电控仓部署于箱体底部,电控仓中设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储血仓被分割为多个网格化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均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血袋的抽屉;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锁紧装置和指示灯,锁紧装置中包括刷卡器和电子锁;所述电控仓的前面板上设有两个指示灯;所述锁紧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侧面,并在主控制器驱动下锁定或开启;所述电子锁的控制信号线通过一个PMOS管连接电源,PMOS管的G极连接一个三极管的C极,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连接到主控制器的一个开关量输出脚上,三极管的E极接控制电路的GND网络。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抽屉的内部空间尺寸为12cm*5cm*24cm;箱体外部尺寸为60cm*70cm*35cm。
[0008]进一步的,两台血液转移设备的背板相贴合,通过侧面设置的锁紧机构相连接,构成组合箱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U型扣和固定于箱体两侧的套管,套管开口竖直向上;所述U型扣的两臂同时插入不同箱体同侧的两根套管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其中不少于两个万向轮上设有脚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部设有两组拉手。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壁以及箱门均为三层结构,其内层和外层均为金属材质,中间层为聚氨酯泡沫材质。
[0013]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供输血科使用的血液转移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装载量更大,对各个血袋的保护也非常到位,可以有效避免转运过程中损坏血袋;设备可以通过简单的组合扩容一倍,方便不同的适用场合;底部设有万向轮,移动方便省力。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由本技术构成的组合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图(局部)。
[0021]其中,1.箱体;2.箱门;3.拉手;4.套管;5.U型扣;6.锁紧装置;7.抽屉;8.电控仓;9.万向轮;10.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6所示,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包括箱体1和箱门2,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储血仓和电控仓8;所述电控仓8部署于箱体1底部,电控仓8中设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储血仓被分割为多个网格化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均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血袋的抽屉7;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锁紧装置6和指示灯10,锁紧装置6中包括刷卡器和电子锁;所述电控仓8的前面板上设有两个指示灯10;所述锁紧装置6安装于箱体1的侧面,并在主控制器驱动下锁定或开启;所述箱体1的外壁以及箱门2均为三层结构,其内层和外层均为金属材质,中间层为聚氨酯泡沫材质;所述电子锁的控制信号线通过一个PMOS管连接电源,PMOS管的G极连接一个三极管的C极,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连接到主控制器的一个开关量输出脚上,三极管的E极接控制电路的GND网络。
[0024]进一步的,所述抽屉7的内部空间尺寸为12cm*5cm*24cm;箱体1外部尺寸为60cm*70cm*35cm。
[0025]进一步的,两台血液转移设备的背板10相贴合,通过侧面设置的锁紧机构相连接,构成组合箱体。
[0026]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U型扣5和固定于箱体1两侧的套管4,套管4开口竖直向上;所述U型扣5的两臂同时插入不同箱体同侧的两根套管4中。组合箱体主要用于单次运载量较多的情况,一台转移设备的抽屉数量不够,将其扩容后再用于输送,扩容后,装载量提升了一倍。
[0027]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9,其中不少于两个万向轮9上设有脚刹。
[002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两组拉手3,拉手主要用于辅助推车转运血袋。
[0029]本装置中,主控制器型号为STC15W408AS单片机,电控仓8中使用的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电压为12V。刷卡器和电子锁内置于锁紧装置6中;刷卡器使用MFRC

522型号,通过
感应RFID靠近并感应其ID号,再将ID号通过SPI接口传给主控制器,电子锁为SARY品牌XG

07型号电控锁,包括控制信号线和反馈信号线,其中控制信号线通过一个PMOS管Q1连接电源,PMOS管的G极经三极管Q2连接到主控制器的一个开关量输出脚上。电路图如图5所示。Q1的S极和GND连接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Vin;Q1的D极和GND连接电控锁的两根控制信号线,R1=R2=R3=4.7K,R4=10K,PMOS使用Si2301型号,三极管使用S8050型号。
[0030]蓄电池的充电过程需借助于外部的充电器,将220V交流电源转成12V直流电,再给蓄电池充电。充电的原理与电动车电瓶等目前常用的充电方案一致。
[0031]主控制器的pin20脚输出高电平时,Q2导通,Q1的G极为低电平,Q1导通,故Q1的D极电压等于S极,此时,电控锁的控制信号线通电,电控锁处于开启状态;反之,主控制器的pin20脚输出低电平时,Q2截止,Q1的G极为高电平,Q1截止,故Q1的D极电压等于0,此时,电控锁的控制信号线不通电,电控锁处于锁定状态。电控锁的反馈信号线连接主控制器的pin19管脚,pin19管脚检测反馈信号的电平,若为高电平,说明锁扣已经就位,只要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包括箱体(1)和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储血仓和电控仓(8);所述电控仓(8)部署于箱体(1)底部,电控仓(8)中设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储血仓被分割为多个网格化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中均设有一个用于放置血袋的抽屉(7);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连接锁紧装置(6)和指示灯(10),锁紧装置(6)包括刷卡器和电子锁;所述电控仓(8)的前面板上设有两个指示灯(10);所述锁紧装置(6)安装于箱体(1)的侧面,并在主控制器驱动下锁定或开启;所述电子锁的控制信号线通过一个PMOS管连接电源,PMOS管的G极连接一个三极管的C极,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连接到主控制器的一个开关量输出脚上,三极管的E极接控制电路的GND网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科用血液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7)的内部空间尺寸为12cm*5cm*24cm;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逸之董成林吴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