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还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88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机,所述秸秆还田机包括有连接单元、切割单元、秸秆收集单元、翻埋单元和电机,所述连接单元一端连接机动车,另一端连接切割单元,切割单元后方依次连接有翻埋单元和秸秆收集单元,电机为切割单元和翻埋单元提供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翻埋单元通过设置内筒、外筒和翻杆,能实现翻杆长度的调节,以满足不同土地翻耕深度的要求,还能配合打捆机使用,完成秸秆收集打捆功能。完成秸秆收集打捆功能。完成秸秆收集打捆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还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还田机。

技术介绍

[0002]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秸秆还田机。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连接单元、切割单元、秸秆收集单元、翻埋单元和电机;所述连接单元一端连接机动车,另一端连接切割单元,切割单元后方依次连接有翻埋单元和秸秆收集单元,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机包括有连接单元、切割单元、秸秆收集单元、翻埋单元和电机(1);所述连接单元一端连接机动车,另一端连接切割单元,切割单元后方依次连接有翻埋单元和秸秆收集单元,电机为切割单元和翻埋单元提供动力;所述翻埋单元包括有外筒(2)、内筒(3)、螺纹轴(4)和X根翻杆(5);内筒(3)与螺纹轴(4)螺纹连接,外筒(2)套装在内筒(3)和螺纹轴(4)外,可通过螺栓与螺纹轴连接,所述外筒通过第一皮带与电机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内筒包括有N个依次连接的重复结构,所述每个重复结构均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套筒(31)、第二套筒(32)和第三套筒(33),第一套筒(31)和第三套筒(33)结构相同,第二套筒(32)最窄处的外壁宽度大于第一套筒(31)和第三套筒(33)最宽处的外壁宽度,重复结构和内筒的外壁宽度渐变;所述外筒侧壁设置有X个通槽(201),通槽(201)与翻杆(5)一一对应;X根翻杆和X个通槽均分为N组,每组X/N个或根,翻杆(5)的一端弯折,另一端设置有凸台(51),每组位于外筒侧壁的通槽(201)均位于同一圆周;每根翻杆(5)均活动的插入通槽(201)内,翻杆(5)的凸台(51)与内筒(3)保持接触,翻杆(5)的弯折端位于外筒(2)外,每组翻杆(5)的凸台(51)均位于不同的相邻两个第二套筒(32)之间;翻杆(5)内均套设有弹簧(52),弹簧(52)的一端与凸台(51)保持接触,弹簧(52)的另一端与外筒(2)内壁保持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内筒(3)、螺纹轴(4)和翻杆(5)均位于第一机箱(6)内,第一机箱(6)底端面和靠向秸秆收集单元的侧壁均设置有开口,螺纹轴(4)和外筒(2)的两端均伸出第一机箱(6)的侧壁,与第一机箱(6)转动连接,外筒(2)伸出第一机箱(6)的一端通过第一皮带(7)与第一动力输出轴(101)传动连接,外筒(2)伸出第一机箱(6)的一端还设置有通孔(202),螺纹轴(4)伸出第一机箱(6)的一端固接有手动转盘(8),手动转盘(8)位于外筒外,螺纹轴(4)伸出第一机箱(6)的一端沿螺纹轴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外筒(2)上的通孔(202)对应的螺纹孔(4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安装支架(9)、连接支架(10)、铰接杆(11)、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红夏红霞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