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抗侧框架与楼板的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侧框架与楼板的连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复位抗侧框架与楼板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钢梁与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多采用现场焊接连接方式,施工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在大震作用下钢梁易产生较大的屈服变形导致震后构件和节点的残余变形过大,构件和节点无法修复或者修复成本过高。另外采用焊缝连接方式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易导致焊缝的撕裂破坏引起节点的脆性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0003]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柱可以采用预应力筋拼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简单,无需大量的现场焊接,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在地震作用下通过钢梁与柱的接缝处的变形耗散地震能量,钢梁和柱构件本身保持弹性,震后梁柱构件可复位,残余变形小,节点易修复。
[0004]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当梁柱接缝处的混凝土楼板对梁柱的连接位置约束较大时,将会限制钢梁的伸长和预应力筋的增长,影响节点的自复位能力,导致节点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国内外对预应力预制框架结构的研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抗侧框架与楼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柱(1),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柱(1)内形成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抗侧框架与楼板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柱(1)上分别连接有焊接主钢梁(2)和次钢梁(3),且所述焊接主钢梁(2)和所述次钢梁(3)互相垂直,所述次钢梁(3)和所述预制混凝土框架柱(1)之间对称连接有强化缓冲支撑结构(15),所述强化缓冲支撑结构(15)包括连接套筒(16),所述连接套筒(16)内开设有活动空腔(17),所述活动空腔(17)的内壁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滑槽(18),所述活动空腔(17)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支撑柱一(19)和活动支撑柱二(20),所述活动支撑柱一(19)和所述活动支撑柱二(20)位于所述活动空腔(17)内的一端两侧均设有导向滑块(21),所述导向滑块(21)与所述导向滑槽(18)相匹配,所述活动支撑柱一(19)和所述活动支撑柱二(20)位于所述活动空腔(17)内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块(22),所述连接块(22)之间连接有双向液压缓冲杆(23),所述双向液压缓冲杆(23)的中心处对称设有安装固定板(24),所述安装固定板(24)与所述活动支撑柱一(19)和所述活动支撑柱二(20)之间均对称连接有缓冲弹簧(25),所述活动支撑柱一(19)和所述活动支撑柱二(20)的顶端均连接有活动连接结构(26),所述活动连接结构(26)包括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内设有活动空腔(28),所述活动空腔(28)内通过活动轴(29)活动连接有活动连接杆(30),所述活动连接杆(30)上设有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上对称设有安装钉(32),所述焊接主钢梁(2)的板肋方向垂直设有压型钢板(4),所述压型钢板(4)通过抗剪栓钉(9)与所述焊接主钢梁(2)连接,所述压型钢板(4)上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板(5),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2)的上下两端设有耗能翼缘钢板(6),所述耗能翼缘钢板(6)的固定端采用高强摩擦型螺栓连接,所述耗能翼缘钢板(6)的外侧安装有约束盖板(7),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2)沿所述焊接主钢梁(2)方向预留有预应力筋孔道(14),所述预应力筋孔道(14)内设有预应力筋(8),所述预应力筋(8)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小宁,陈思雨,徐震,王俊杰,巩妮娜,柳文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