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常温非固化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739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A组分的制备:使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与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反应,制得A组分;(2)B组分的制备:在容器中依次加入石油沥青、填料、增塑剂、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仲胺固化剂和/或伯胺固化剂、沥青改性剂、高温助剂、催化剂和消泡剂,混合,制得B组分;(3)防水涂料的制备:称取A组分、B组分,混合,制成;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分别独立地选自式(Ⅰ)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成的防水涂料不仅能够实现常温非固化的效果,而且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分散均匀性,保证涂料的物理力学等性能稳定。物理力学等性能稳定。物理力学等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常温非固化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日为2019年8月2日、申请号为201910712580X、名称为“一种双组份常温非固化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份常温非固化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3]防水涂料涂抹在基层上的涂料经固化后形成的防水薄膜具有一定的强度,较好的延伸性、抗裂性、抗渗性及耐候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操作简便,易于维修与维护。与防水卷材相比,防水涂料对基层的适应性强,并且防水层无接缝,更具可靠性。由于上述特点,防水涂料是防水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主要防水材料之一。
[0004]目前采用的防水涂料一般为乳液或含有溶剂,但溶剂类由于受制于环境保护的需要逐渐被弃用,而水乳液固含量低,每遍涂刷厚度都要受到固化条件的限制,无法厚涂,成膜需要多遍涂刷,效率低且难以在潮湿条件下实现较好的固化。针对上述现象,目前有人提出了非固化型聚氨酯防水涂料,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923565B,公开了一种非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组成:预聚体13

20%,沥青30

65%,潜固化剂1.0

1.5%,相容剂3

15%,热塑性弹性体2

9%,粉性填料0

30%,所述的预聚体为聚醚和异氰酸酯的反应合成物,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为丁二烯与苯乙烯共聚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中一种或者两种混合物,所述的相容剂为嵌段聚醚表面活性剂、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物,嵌段聚醚表面活性剂为丙二醇嵌段聚醚或聚醚嵌段酰胺,所述的潜固化剂为噁唑烷型固化剂或亚胺型潜固化剂,噁唑烷型固化剂为3

羟乙基

1,3

噁唑烷或2

异丙基
‑3‑
羟乙基

1,3

噁唑烷,亚胺型潜固化剂为酮亚胺,所述的聚醚包括聚醚二醇和聚醚三醇,以预聚体为总量计,聚醚二醇80

99%,异氰酸酯1

20%,聚醚三醇余量。
[0005]然而此专利虽然实现了较好的非固化效果,其中为了解决聚氨酯预聚体与石油沥青相容性差而加入了特定的相容剂,但此些相容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存在逐渐离析出来的问题,进而使得聚氨酯预聚体与石油沥青相互分层,破坏了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一方面降低储存稳定性,即使已经应用于墙面防水,但是逐渐离析的相容剂仍然会降低防水涂层的性能,另一方面,此防水涂料为单组分,需要潜固化剂在水的存在下发生反应生产胺或醇胺再与异氰酸酯基反应而固化,但是应用于墙面防水之后,需要较长时间供其吸收空气或混凝土中的水分而交联,不仅耽误工期而且存在涂料内部各处交联度不均一且交联不够彻底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
改进的制备双组份常温非固化沥青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方法,该方法制成的防水涂料不仅能够实现常温非固化的效果,而且涂料稳定性好,能够始终保持较好的分散均匀性,保证涂料的物理力学等性能稳定。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所述A组分包含改性聚氨酯预聚体,所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由聚氨酯预聚体与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反应而得,所述聚氨酯预聚体由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成;所述B组分包含石油沥青、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仲胺固化剂和/或伯胺固化剂;
[0009]其中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分别独立地选自式(Ⅰ)所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式中的结构单体中,a中的

CH2‑
CH=CH

CH2‑
占10

30%,b中的

CH2‑
CH(CH=CH2)

占50

70%,c中的

CH2‑
CH=CH

CH2‑
占10

30%。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000

3000,平均官能度分别为2

2.4。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2000

3000。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2500

30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2600

30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2700

30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2800

3000。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制备所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过程中,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反应温度为80

90℃,更优选为82

88℃。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制备所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过程中,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与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反应在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方面,所述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等。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NCO含量为8

11%。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投料质量比为1∶4

6。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B组分包含石油沥青30

50%、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8

20%、仲胺固化剂和/或伯胺固化剂2

15%,还包括填料10

25%、增塑剂15

30%、沥青改性剂0.1

3%、高温助剂0.1

3%、催化剂0.1

3%和消泡剂0.1

1%。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石油沥青为选自道路10号、70号,90号,100号和200号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9]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包括A组分、B组分;所述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A组分的制备:将多元醇真空脱水后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成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使聚氨酯预聚体与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反应,当测得反应混合物料中NCO含量达到设定值时,中止反应,真空脱泡,制得A组分;(2)B组分的制备:在容器中加入石油沥青,升温至110

130℃加入填料,升温至150

170℃真空脱水,加入增塑剂、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降温至100

120℃,加入仲胺固化剂和/或伯胺固化剂、沥青改性剂、高温助剂,降温至60

80℃,加入催化剂和消泡剂,混合,真空脱泡,制得B组分;(3)防水涂料的制备:称取A组分、B组分,混合,制成;其中,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所述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分别独立地选自式(Ⅰ)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式中的结构单体中,a中的

CH2‑
CH=CH

CH2‑
占10

30%,b中的

CH2‑
CH(CH=CH2)

占50

70%,c中的

CH2‑
CH=CH

CH2‑
占10

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所述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000

3000,平均官能度分别为2

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羟基聚丁二烯、第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数均分子量分别为2000

3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聚氨酯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在70

90℃下进行,所述多元醇为选自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和聚醚三元醇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多异氰酸酯为选自二异氰酸酯及其预聚体、三异氰酸酯及其预聚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和/或,步骤(1)中,聚氨酯预聚体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小钢李忠人赵祖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