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服装面料制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变色服装最早由美国国防部研制作为士兵的“隐形衣”,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换颜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变色服装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后,变色服装的研制取得更大的进展,如日本研究了一种光色性染料,能使合成纤维织物“染”上周围景物的颜色,把人们的服装“融”在自然景色中,英国科学家将液晶材料微胶囊加工成可印染的油墨,涂覆在一种黑色纤维表面,随身体部位不同以及体温变化而瞬息万变显示出迷人的色彩。
[0003]目前,变色面料通过在服装表面设置若干个光致变色剂或温致变色剂以及液晶类温敏变色材料,但均存在制备工艺复杂、表面结构易损坏、耐疲劳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0006]现有技术中,变色服装面料变色性能不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由变色纤维通过针织织造方法所得,所述变色纤维由以下步骤制成:第一步、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聚乙烯醇15
‑
20份、去离子水6
‑
8份、羧甲基纤维素2
‑
3份、变色剂1份、无水乙醇1份和自清洁填料1份;第二步、将聚乙烯醇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控制反应温度90
‑
95℃,转速300
‑
500r/min条件下搅拌5min,避光条件下,将变色剂、自清洁填料、羧甲基纤维素和无水乙醇依次加入反应釜中,转速不变继续搅拌10
‑
12h,静置2
‑
3h后,得到纺丝液;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纺丝液在避光条件下置于静电纺丝装置中,铜丝作为阳极,铁丝网作为阴极接收装置,调节电压至15kV,固化距离为15cm,得到变色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式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氮气保护下,向四口烧瓶中加入5
‑
氯
‑2‑
甲基噻吩、乙酸酐和二氯甲烷,冰盐浴降温至
‑
7℃后,将氯化铝在15min内三次等量加入四口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0℃以下,转速100
‑
200r/min反应2h后,升温至室温,转速不变继续反应16h,然后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用亚硫酸钠干燥,旋蒸除去二氯甲烷,减压蒸馏,冷却结晶,得到中间体1;步骤S2、将中间体1和4,4
’‑
二苯乙烯二甲醛按照10mmol:5mmol加入三口烧瓶中,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和浓度1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条件下,转速200
‑
300r/min反应24h后,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三次,最后于50
‑
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2;步骤S3、在氮气保护下,向四口烧瓶中加入中间体1和四氢呋喃,降温至
‑
25℃,向四口烧瓶中加入二异丙基氨基锂,在该温度下转速80
‑
100r/min条件下反应10min,向四口烧瓶中滴加中间体2和四氢呋喃按照4mmol:10mL混合而成的溶液B,滴加结束后,提高转速至200
‑
300r/min,搅拌反应20h后加入去离子水终止反应,然后加入盐酸调节pH值至5
‑
6,用二氯甲烷两次萃取反应物,合并有机相,水洗至中性,用亚硫酸钠干燥,旋蒸除去二氯甲烷,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按照体积比1:40
‑
100的层析柱纯化分离,得到中间体3;步骤S4、在氮气保护下,将锌粉和四氢呋喃加入四口烧瓶中,冰浴降温至0℃,向四口烧瓶中滴加四氯化钛,然后升温至68℃,转速100
‑
200r/min条件下回流反应2
‑
3h,然后降至室温,遮光反应,向四口烧瓶中滴加中间体3和四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良成,陈伟利,张伟明,钟颖,柴贤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一新型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