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弹力减震背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弹力减震背包。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双肩背包一般包括包体和设置在包体上的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包体对应人体背部的位置设为背面部,第一背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包体上,第一背带的两端之间的位置与背面部之间形成第一穿置通道,第二背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包体上,第二背带的两端之间的位置与背面部之间形成第二穿置通道。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不具有弹性,在长时间的行走过程中,由于跨步而带来肩部高度的反复变化,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反复硬性冲压肩部,肩部容易感到疲劳酸痛。
[0003]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缓解负重感、使用更加舒适、结构简易、制作方便的新型弹力减震背包。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新型弹力减震背包,包括包体和设置在包体上的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包体对应人体背部的位置设为背面部,第一背带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弹力减震背包,包括包体和设置在包体上的第一背带和第二背带,包体对应人体背部的位置设为背面部,第一背带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位于第一连接端的下方,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包体上,第二背带具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第四连接端位于第三连接端的下方,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包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背面部设置的背垫,背垫连接在包体上,背垫与背面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上部设有供第一背带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背带的第三连接端穿入容置空间的穿带口,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第一背带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弹性带的上端连接,第二背带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二弹性带的上端连接,第一弹性带的下端和第二弹性带的下端均连接在包体或者背垫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弹力减震背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性带和第四弹性带,第三弹性带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上端连接,第三弹性带的下端与所述背面部的连接,第四弹性带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上端连接,第四弹性带的下端与所述背面部的连接,第三弹性带的下端和第四弹性带的下端均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弹性带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弹力减震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