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709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该护岸结构包括护坡植保结构、游廊结构以及河床淤泥植保利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地通过构建牢固的护坡网格结构,有效防护堤岸的同时,利用原有土壤和植保对河道水质进行天然有机净化,生态环保,另外在护岸植保根系的作用下,有效防止水土冲刷流失,进一步提高堤岸防护强度和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创造性地利用河床淤泥植保利用结构,通过对河床的简单改造,汇集淤泥,并将淤泥抽出,经过加水和药剂的无害化搅拌处理后转换为有机肥,对植保进行灌溉施肥,实现河道淤泥的生态化处理和利用,实现河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续发展。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生态护岸
,具体是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整治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有巨大的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可以减少并滞后降水,削减并滞后洪峰,减少洪水径流,具有水库的功能。
[0003]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具有强大的净化污水能力,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在湿地中生长、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微生物相同地域的净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的污染物质,减少对周边农田灌溉和饮用水的污染。
[0004]目前河道整治往往涉及河道生态治理,河道生态治理需要坚持自然性原则,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生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0005]然而目前的河道治理护岸结构呆板,功能单一,生态护岸效果不理想,无法统筹护坡防冲刷、植保防护以及河床淤泥无害化治理,为此专利技术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护岸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包括护坡植保结构、游廊结构3以及河床淤泥植保利用结构;
[0009]所述护坡植保结构包括护坡网格结构以及护岸植保;
[0010]所述护坡网格结构包括竖向主肋以及横向支肋;竖向主肋内嵌于河道两侧堤岸,其顶部延伸至护岸顶部平面,底部延伸至河床底部,所述竖向主肋沿其长度方向上连接有多个地锚,地锚锚入河道堤岸;
[0011]横向支肋内嵌于河道堤岸,横向支肋两端与竖向主肋固定连接,竖向主肋和横向支肋将河道护坡分割形成护坡网络结构;护坡网络结构的网格中种植护岸植保;
[0012]游廊结构包括护岸排桩以及游廊桥,护岸排桩并排设置在堤岸侧边的河床上,其侧边抵接护坡网络结构。
[0013]所述游廊桥架设在护岸排桩与护坡网络结构之间;
[0014]所述河床淤泥植保利用结构包括河床淤泥汇集结构以及处理利用结构;
[0015]所述河床淤泥汇集结构包括河床以及河沟;
[0016]河床设置为坡面,河床的坡脚位置设有河沟;
[0017]所述处理利用机构包括螺旋输送机、搅拌仓以及灌溉渠道,螺旋输送机底端淤泥进料口伸入到河沟内,顶部的淤泥出料口对接在搅拌仓上,搅拌仓内设有搅拌机构,
[0018]所述灌溉渠道包括灌溉主渠和灌溉分渠,灌溉主渠贯穿护坡网络结构,灌溉分渠设有多条,分布于灌溉主渠上下侧并灌溉主渠连通,灌溉主渠以及灌溉分渠构成护坡网络结构中护岸植保的淤泥施肥管网;
[0019]搅拌仓侧边底部通过灌溉导管连接灌溉渠道,灌溉导管上安装有淤泥泵,将搅拌仓内经过处理的淤泥输送至淤泥施肥官网,在重力的作用下淤泥施肥官网内的淤泥溢流分散至护坡网络结构的护岸植保区域,对护岸植保进行淤泥有机施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护岸排桩以及堤岸桩采用预制桩,压入相应位置;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竖向主肋为钢筋混凝土肋梁,竖向主肋对应灌溉渠道
[0022]设有灌溉涵洞,灌溉渠道顺利贯穿护坡网络结构;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向支肋为钢筋混凝土肋梁,横向支肋对应灌溉渠道设有灌溉涵洞,灌溉渠道顺利贯穿护坡网络结构;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地锚采用锚杆,锚杆倾斜锚入堤岸内,锚杆与竖直线的夹角30度

60度。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河床的坡向以及河沟沿河床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处理利用机构交替设置在河道两侧,与河床以及河沟配合;实现河道两侧淤泥利用施肥平衡发展;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护岸排桩顶部通过钢链与竖向主肋连接;护岸排桩之间通过钢链连接;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堤岸顶部平面上对应竖向主肋端部设有堤岸桩,竖向主肋与堤岸桩连接;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护岸排桩上安装有自动网兜机构,自动网兜机构包括网兜架、拦截网兜以及网兜驱动机构;所述网兜架一端铰接在护岸排桩顶部,另一端延伸至河道中部,拦截网兜安装在网兜架上,
[0029]所述网兜驱动机构设有两套,分别设置在网兜架上下游两侧护岸排桩上,网兜驱动机构包括机仓、卷扬机以及钢丝绳,所述机仓固定设置在相应的护岸排桩上,卷扬机内置于机仓内,钢丝绳一端固定卷绕在卷扬机上,另一端与网兜架的自由端连接;
[0030]网兜架以及拦截网兜在上下游钢丝绳的拉力下保持平衡,与河道水流方向垂直,将河道水面漂浮的杂物进行拦截,在需要清理拦截网兜的杂物或收纳网兜架保证河道通航时,上游钢丝绳放绳、下游钢丝绳收绳即可实现将网兜架和拦截网兜收纳于下游堤岸侧边,对于有通航要求的河段,通过对上下游的卷扬机定时控制,在通航状态下,上下游的卷扬机动作保持网兜架以及网兜处于收纳状态,在无通航要求状态下,恢复拦截状态。
[0031]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的护岸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32]S1、对堤岸两侧进行清表,修建临时施工道路;
[0033]S2、对河床进行改造,构建河床淤泥汇集结构;
[0034]S3、护岸排桩以及堤岸桩布设;
[0035]S4、在河道堤岸的两侧布设护坡网络结构,预留堤岸上下通道;
[0036]S5、在护坡网络结构中布设灌溉渠道;
[0037]S6、安装螺旋输送机以及搅拌仓,连通灌溉渠道,并进行灌溉调试运行;
[0038]S7、架设游廊结构,并修筑堤岸永久上下通道,并安装河道漂浮物拦截设施;
[0039]S8、种植护岸植保;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2、对河床进行改造,构建河床淤泥汇集结构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41]S201、对河床地貌进行勘察探测,确定河床改造方案;
[0042]S202、利用挖掘机进行河床改造,并挖掘河沟;
[004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3中所述护岸排桩以及堤岸桩采用预制桩,压入相应位置
[004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4、在河道堤岸的两侧布设护坡网络结构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45]S401、依据护坡网格结构挖掘沟槽;
[0046]S402、进行地锚施工;
[0047]S403、竖向主肋和横向支肋的绑扎钢筋支模,并进行竖向主肋和横向支肋的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植保结构、游廊结构以及河床淤泥植保利用结构;所述护坡植保结构包括护坡网格结构以及护岸植保;所述护坡网格结构包括竖向主肋以及横向支肋;竖向主肋内嵌于河道两侧堤岸,其顶部延伸至护岸顶部平面,底部延伸至河床底部,所述竖向主肋沿其长度方向上连接有多个地锚,地锚锚入河道堤岸;横向支肋内嵌于河道堤岸,横向支肋两端与竖向主肋固定连接,竖向主肋和横向支肋将河道护坡分割形成护坡网络结构;护坡网络结构的网格中种植护岸植保;游廊结构包括护岸排桩以及游廊桥,护岸排桩并排设置在堤岸侧边的河床上,其侧边抵接护坡网络结构;所述游廊桥架设在护岸排桩与护坡网络结构之间;所述河床淤泥植保利用结构包括河床淤泥汇集结构以及处理利用结构;所述河床淤泥汇集结构包括河床以及河沟;河床设置为坡面,河床的坡脚位置设有河沟;所述处理利用机构包括螺旋输送机、搅拌仓以及灌溉渠道,螺旋输送机底端淤泥进料口伸入到河沟内,顶部的淤泥出料口对接在搅拌仓上,搅拌仓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灌溉渠道包括灌溉主渠和灌溉分渠,灌溉主渠贯穿护坡网络结构,灌溉分渠设有多条,分布于灌溉主渠上下侧并灌溉主渠连通,灌溉主渠以及灌溉分渠构成护坡网络结构中护岸植保的淤泥施肥管网;搅拌仓侧边底部通过灌溉导管连接灌溉渠道,灌溉导管上安装有淤泥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排桩顶部通过钢链与竖向主肋连接;护岸排桩之间通过钢链连接;堤岸顶部平面上对应竖向主肋端部设有堤岸桩,竖向主肋与堤岸桩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排桩以及堤岸桩采用预制桩,压入相应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主肋和横向支肋为钢筋混凝土肋梁,竖向主肋和横向支肋对应灌溉渠道设有灌溉涵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采用锚杆,锚杆倾斜锚入堤岸内,锚杆与竖直线的夹角30度

60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的坡向以及河沟沿河床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处理利用机构交替设置在河道两侧,与河床以及河沟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排桩上安装有自动网兜机构,自动网兜机构包括网兜架、拦截网兜以及网兜驱动机构;所述网兜架一端铰接在护岸排桩顶部,另一端延伸至河道中部,拦截网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丹强乐阳向雪枚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利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