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659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染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道,所述第一矩形槽道内设置有第一球体块,所述第一球体块的左侧与第一卡杆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该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通过启动驱动马达可以使绕辊转动,从而可以对钢丝绳进行卷收,最后可以使第一卡杆带动第一球体块向左移动,可以使活动杆发生顺时针偏转,从而可以使第二球体块向上挤压识别设备本体,使第一连接弹簧拉伸,第二连接弹簧压缩,最后可以使识别设备本体识别范围进行远程调整。别范围进行远程调整。别范围进行远程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染识别
,具体为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黑烟车,顾名思义即为排放黑色浓烟的汽车,由于现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黑烟车造成的环境影响尤为严重,所以现在有很多对黑烟车进行识别的设备,但是现有的黑烟车识别设备的角度都是固定的,不能够调整黑烟车识别设备的角度,使识别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道,所述第一矩形槽道内设置有第一球体块,所述第一球体块的左侧与第一卡杆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杆的左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左侧的内壁所开设的柱形通口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卡杆的左侧与钢丝绳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贯穿U型通管延伸至与绕辊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绕辊的背面与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体块的右侧与第二卡杆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杆右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右侧的内壁所开设的凹口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卡杆的右侧与复位弹簧的左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与凹口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体块的顶部与活动杆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贯穿卡板顶部所开设的矩形通口延伸至与第二球体块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口正面的内壁与固定柱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背面贯穿活动杆的正面延伸至与矩形通口背面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卡板右端的底部与固定块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固定左右端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球体块的外壁与识别设备本体外壳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二矩形槽道的内壁接触,所述识别设备本体右端的底部与第一连接弹簧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弹簧的底端与卡板右端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识别设备本体左端的底部与第二连接弹簧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弹簧的底端与卡板左端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支撑柱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U型通管上端的外壁与柱形通口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的背面与固定板下端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固定座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球体块的直径尺寸与第一球体块的直径尺寸一样。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卡板正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左
右两侧。
[0010]本技术提供了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该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该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通过启动驱动马达可以使绕辊转动,从而可以对钢丝绳进行卷收,最后可以使第一卡杆带动第一球体块向左移动,可以使活动杆发生顺时针偏转,从而可以使第二球体块向上挤压识别设备本体,使第一连接弹簧拉伸,第二连接弹簧压缩,最后可以使识别设备本体识别范围进行远程调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驱动马达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卡板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支撑柱、2固定座、3第一矩形槽道、4第一球体块、5第一卡杆、 6柱形通口、7钢丝绳、8U型通管、9绕辊、10固定板、11驱动马达、12凹口、13复位弹簧、14第二卡杆、15活动杆、16卡板、17固定块、18矩形通口、19固定柱、20第一连接弹簧、21第二连接弹簧、22识别设备本体、23 第二矩形槽道、24第二球体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底部与支撑柱1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座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道3,第一矩形槽道3内设置有第一球体块4,第一球体块4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3的内壁接触,第一球体块4的左侧与第一卡杆5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卡杆5的左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3左侧的内壁所开设的柱形通口6的内壁接触,第一卡杆5的左侧与钢丝绳7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钢丝绳7贯穿U型通管8延伸至与绕辊9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U型通管8上端的外壁与柱形通口6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绕辊9的背面与驱动马达11的输出端进行固定连接,驱动马达11的背面与固定板10下端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固定板10的顶部与固定座2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驱动马达既可以正转,又可以反转,通过启动驱动马达11可以使绕辊9转动,从而可以对钢丝绳7进行卷收,最后可以使第一卡杆5带动第一球体块4向左移动,可以使活动杆15发生顺时针偏转,从而可以使第二球体块24向上挤压识别设备本体22,使第一连接弹簧20拉伸,第二连接弹簧21压缩,最后可以使识别设备本体22识别范围进行远程调整,第一球体块4的右侧与第二卡杆14 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第二卡杆14右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3右侧的内壁所开设的凹口12的内壁接触,第二卡杆14的右侧与复位弹簧13的左端进行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3的右端与凹口12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球体块4的顶部与活动杆15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活动杆15贯穿卡板16顶部所开设的矩形通口18延伸至与第二球体块24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球体块24的直径尺寸与第一球体块4的直径尺寸一样,矩形通口18正面的内壁与固定柱19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固定柱19的背面贯穿活动杆15的正面延伸至与矩形
通口18背面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活动杆15的正面开设有与固定柱19相适配的通口,卡板16右端的底部与固定块17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块17的底部与固定左2右端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块17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卡板16正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第二球体块24的外壁与识别设备本体22外壳的底部所开设的第二矩形槽道23的内壁接触,识别设备本体22右端的底部与第一连接弹簧20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弹簧20的底端与卡板16右端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识别设备本体 22左端的底部与第二连接弹簧21的顶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弹簧21的底端与卡板16左端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0019]该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识别设备本体22可以对黑烟车进行识别,当需要使识别设备本体22 的识别范围更远时,通过启动驱动马达11可以使绕辊9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天候多车道黑烟车识别设备,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矩形槽道(3),所述第一矩形槽道(3)内设置有第一球体块(4),所述第一球体块(4)的左侧与第一卡杆(5)的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杆(5)的左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3)左侧的内壁所开设的柱形通口(6)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卡杆(5)的左侧与钢丝绳(7)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7)贯穿U型通管(8)延伸至与绕辊(9)的外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绕辊(9)的背面与驱动马达(11)的输出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体块(4)的右侧与第二卡杆(14)的左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杆(14)右端的外壁与第一矩形槽道(3)右侧的内壁所开设的凹口(12)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卡杆(14)的右侧与复位弹簧(13)的左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3)的右端与凹口(12)右侧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体块(4)的顶部与活动杆(15)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5)贯穿卡板(16)顶部所开设的矩形通口(18)延伸至与第二球体块(24)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口(18)正面的内壁与固定柱(19)的正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9)的背面贯穿活动杆(15)的正面延伸至与矩形通口(18)背面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卡板(16)右端的底部与固定块(17)的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7)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京云规划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