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的制备方法及通过其方法制备的库必素技术

技术编号:287635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同时制备在皮肤及化妆品领域中具有油溶性的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和乳酸菌核苷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通过一种细胞破碎工序同时解决从高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到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的转化及乳酸菌核苷酸成分的溶出这两种问题(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的制备方法及通过其方法制备的库必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同时制备在皮肤及化妆品领域中具有油溶性的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和乳酸菌核苷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通过一种细胞破碎工序同时解决从高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到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的转化及乳酸菌核苷酸成分的溶出这两种问题(2

in

1制备法)并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Cubisome)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Skin)可分为作为上层部的表皮(epidermis)、其下侧的真皮(dermis)、下部的皮下脂肪,各个层具有互不相同的功能。表皮的功能有渗透屏障、先天性免疫、对紫外线的保护、伤口恢复、维生素D合成等,真皮层具有抑制病原体侵入、伤口恢复、皮肤的结构及弹性保持等功能。
[0003]皮肤起到从来自外部的物理、化学刺激中保护人体的作用,但紫外线使皮肤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受损,生成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而抑制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分解,使皮肤老化,生成皱纹。
[0004]紫外线经过在皮肤表皮的边界直接反射,或在皮肤组织内与细胞、成纤维粒子相撞后散射或吸收、渗透的路径,只有被吸收的紫外线引起光化学反应而引起皮肤病变。皮肤的渗透程度根据波长而不同,波长长的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UVA)深入渗透到真皮中,但户外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因波长短而严重引起皮肤表皮中的皮肤病变。其中,UVB的波长为280~320nm,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但一部分到达地表,短波长的高能光线使强度超强于UVA,导致在短时间内受到烧伤(solar scar)。基于UVB的持续性暴露以引起皮肤癌的原因备受瞩目。
[0005]根据统计的确认报告,地域、人种及随着年龄的皮肤状态和类型不同。Kompaore等(Skin Pharmacol.,1993;6:200

207)针对亚洲人、白人、黑人测定经皮水分损失量的结果显示,相比于白人,亚洲人和黑人的损失量更高。Man等(Skin Pharmacol.Physiol.,200;22:190

199)针对中国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年龄段测定皮脂量的结果显示,女性额头的皮脂另相比于男性额头的皮脂量更低,女性30多岁之后呈现大幅减少的倾向,但男性直到50多岁呈现类似的倾向,之后逐渐减少。Marrakchi等(Contact dermatitis,2007;57:28

34)比较由24~34岁形成的青年层和由66~83岁形成的老年层的水分量、皮脂量等的结果显示,青年层的水分量除了前臂之外,额头、脸颊中高于老年层,皮脂量对于青年层和老年层而言无大差异。
[0006]根据国家皮肤特性银行构建工作报告,对于韩国人而言,存在如下差异,女性皮肤类型依次为复合性>干性>中性>油性,男性皮肤类型顺序为油性>复合性>中性>干性。
[0007]在以往的统计方法中确认到存在根据人种、生活的地域、性别、年龄的差异,但UVB
之类的光学原因引起经皮水分损失量和皮肤皱纹等皮肤老化的相关关系不明确,难以进行科学证明。
[0008]皮肤微生物组(Skin microbiome)是指分布于皮肤的常居菌的生态系统,主要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属、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属等形成均衡而保持健康的皮肤状态。构成皮肤微生物组的常居菌根据年龄段、男女、人种、生活的地域而不同。尤其,不同年龄段的皮肤优势种保持皮肤健康,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因而最近将肠道微生物用于皮肤无科学根据。
[0009]最近,在专利公开10

2017

0125755的皮肤光损伤判断用肠道微生物或内源性代谢物标记的用途相关专利中,揭示因UVB而导致皮肤光损伤的小鼠的粪便菌群与未被光损伤诱导的小鼠的肠道常居菌不同,将UVB引起的皮肤损伤间接解释为作为肠道常居菌的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但是,对于该现有研究而言,基于饮食(diet)的构成肠道微生物组的肠道常居菌不同,以非皮肤损伤的其他原因也可减少异杆菌属(Allobaculum)、毛螺菌属(Lachnoclostridium)、细小杆菌属(Parvi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因而在将年龄、性别、人种等作为皮肤常居菌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上达到了极限。并且,将肠道常居菌接种于皮肤常居菌而保持其均衡,肠道常居菌大部分为厌氧性微生物,皮肤常居菌为兼性或需氧性微生物,氧的嗜好度不同,将肠道常居菌中可用作食品微生物的肠道栖息乳酸菌直接用于皮肤来呈现其有效性的现有研究的科学根据不明确。
[0010]并且,当前,市场上销售将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属或乳杆菌(Lactobacillus)属的乳酸菌使用于皮肤的原料。其中,Bifida发酵浓缩物等为代表性例子,将细胞破碎物作为主要成分。但是,细胞组成成分中与皮肤发生免疫反应的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存在于细胞壁,当该成分过多时,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红斑、皮疹等皮肤过敏。
[0011]用于皮肤保护作用的微生物原材料的应用中,另一问题在于,当细胞破碎物适用于皮肤时,对于皮肤常居菌而言是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来源(proteins),因而当皮肤有害菌将其用作生长因素时,会破坏健康的皮肤微生物组的均衡。当前,记载为国际化妆品原料的各种微生物细胞破碎物包含很多可影响人类的皮肤微生物组的蛋白质成分,因而在其制备工序中,需要将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成分最小化,可增加功能性有效成分的工序上的战略。
[0012]并且,在化妆品领域中,利用包含透明质酸、β

葡聚糖等之类的多糖体及胶原蛋白等之类的蛋白质的多种生物原材料。例如,透明质酸具有吸收水分的性质,据悉,不仅带来皮肤保湿及弹性效果,还具有抑制紫外线引起的炎症或皮肤损伤的效果,β

葡聚糖不仅呈现抗氧化效果及抗炎效果,还具有增加皮肤保湿力,改善皮肤皱纹的效果,胶原蛋白不仅改善皮肤皱纹,增加皮肤弹性,而且具有防止皮肤老化的效果。但是,上述生物原材料由高分子形成,从而难以被皮肤吸收。因此,最近,为了提高生物原材料的皮肤吸收,还增大皮肤美容效果,另行开发将这些生物原材料进行低分子化的工序。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克服现有研究中的年龄、性别、人种、生活的地域等限制事项,专利技术完成可通用地适用于皮肤微生物组的乳酸菌核苷酸的制备工序法。更详细地,通过将乳酸菌细胞的组成成分中的适用于皮肤时影响皮肤微生物组的蛋白质成分最小化,将皮肤美容效果优秀的核苷酸(nucleotide)部分高浓度化的乳酸菌核苷酸制备方法最佳化,将微生物资
源适用于人类皮肤时作为皮肤过敏原因成分的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影响最小化。并且,为了可通过一个工序准备乳酸菌核苷酸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将乳酸菌在营养培养基中增殖,来进行前发酵;步骤(b),分离在所述步骤(a)中增殖的乳酸菌体,在包含高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的限定培养基中培养,来进行后发酵;步骤(c),针对所述步骤(b)的乳酸菌后发酵液,以热压缩条件破碎乳酸菌细胞来使乳酸菌核苷酸溶出;步骤(d),从所述步骤(c)的破碎的发酵液中去除细胞壁及细胞质蛋白质成分,回收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步骤(b)的后发酵及步骤(c)的热压缩条件的结果,将高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进行低分子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低分子功能性生物原材料包合的乳酸菌核苷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乳酸菌为选自由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肠球菌属、片球菌属、魏斯氏菌属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昡澈李昇勳柳喜鍾孙耀韩李昌琓梁舒眞崔志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现代百朗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