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622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历数据、地面站经纬度,构建两者之间的干扰分析场景;根据星历数据,筛选出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共线干扰链路;根据筛选出的共线干扰链路,区分干扰链路类型;配置地面站、各卫星的通信终端参数、卫星星历及地球站位置参数;分别估计接收端收到的载波功率、噪声功率和来自干扰源的载波功率。本方法针对在不同干扰链路类型下分别给出对应的信号源载波功率、噪声功率和干扰源载波功率等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提高了共线干扰估计的准确度和针对性,可以应用于S、Ku、Ka等多种频段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和空间频率资源的申报协调。协调。协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星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In

Line)干扰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LEO低轨宽带卫星通信星座成为全球各国家和机构的研究热点。由于空间频率资源受限,LEO星座与高通量GEO卫星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系统同频工作的情况。对于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来说,在频谱共享过程中,部分卫星或终端相距较近的情况下,会出现通信链路重合的情况,此时会产生共线(In

Line)干扰,对正常的卫星通信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应用场景,估计LEO(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和GEO(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共线干扰,成为了当前构建大规模宽带LEO星座系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有关同频干扰估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卫星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接入所引起的同频干扰,尚无针对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共线干扰的研究。公开号为CN110572192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低轨卫星的频率规避方法和装置,提出了LEO与GEO卫星的共线干扰规避策略,并没有研究针对LEO与GEO系统In

Line条件下的干扰分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应用场景下如何估计LEO卫星通信系统和GEO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In

Line干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根据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历数据、地面站经纬度,构建两者之间的干扰分析场景;
[0006]S2,根据星历数据,采样不同时刻低轨卫星的运动轨迹,筛选出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共线干扰链路;
[0007]S3,根据筛选出的共线干扰链路,区分干扰链路类型;
[0008]S4,配置地面站、LEO卫星和GEO卫星的通信终端参数、卫星星历及地球站位置参数;
[0009]S5,分别估计接收端收到的来自信号源的载波功率C、噪声功率N和来自干扰源的载波功率I;
[0010]所述共线(In

Line)干扰,为部分卫星或终端相距较近时出现的干扰链路与通信链路重合所导致的干扰,即GEO卫星地面站与LEO卫星地面站相距较近或同址时,当LEO卫星运行到地面站至GEO链路附近时,导致地面站至GEO链路与地面站至LEO链路重合,产生共线干扰。
[0011]步骤S1中所述的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分析场景,高轨卫星通信系统为高轨卫星星座与其地面站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为低轨卫星星座与其地面
站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两者之间的干扰分析场景构建,是基于两者的星历参数和地面站位置,完成卫星星历数据与地球站经纬度的转换,将卫星星历数据转换为经度、纬度、高度信息,完成轨道坐标系与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将卫星星历所依托的轨道坐标系转换至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再完成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分析场景构建。
[0012]所述的将卫星星历数据转换为经度、纬度、高度信息,具体包括:
[0013]轨道坐标系六根数换算,用于将轨道六根数换算为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建立轨道坐标系,该坐标系是空间直角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心,X轴和Y轴位于轨道平面上,Z轴和轨道平面的法线矢量重合,估计平近点角M,M=n(t

t0),其中t0为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t为当前时刻,n为卫星的平均角速度,其单位为rad/s,其计算公式为:a为轨道椭圆的长半径,G引力常数,M0为地球质量;求解开普勒方程E=M+e
orbit
·
sinE,估计偏近点角E,e
orbit
为轨道离心率,采用迭代法解开普勒方程,直至相邻两次迭代得到的偏近点角差值|E
i+1

E
i
|<ε时为止,i为估计次数,ε为差值阈值,获得偏近点角E的估计值,其中E
i
和E
i+1
为相邻两次迭代得到偏近点角的估计值;估计卫星至地心的距离r,其公式为r=a(1

e
orbit cos E);估计真近点角θ,其公式为估计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X,Y,Z),其中,X=a cos E

ae
orbit
,Z=0;
[0014]所述的完成轨道坐标系与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将卫星星历所依托的轨道坐标系转换至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具体是完成用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所表示的坐标点,与经纬度和大地高坐标系所表示点之间的换算;轨道坐标系坐标轴经三次旋转即可和大地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重合,首先将轨道坐标系坐标轴绕其Z轴逆时针旋转ω角,使其X轴旋转至大地坐标系轴,即指向升交点,再绕其X轴逆时针旋转i角,使得其Z轴与大地坐标系轴重合;再绕大地坐标系轴逆时针旋转(Ω

α
G
)角,从而使得两个坐标系重合,其中α
G
角是大地坐标系轴与春分点方向的夹角,即为格林尼治恒星时角α
G
,Ω角为卫星的升交点赤经,轨道坐标系的三次旋转表示为:
[0015][0016]其中:
[0017]所述的完成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与地球站位置所依托的地理经纬度坐标系间之间的转换,其具体过程为,
[0018]对于将地理经纬度坐标系转换为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其公式为:
[0019][0020]其中,为卫星在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中的坐标,B,L,H
D
分别为卫星的经度、维度和高度,N为地球半径,e为地球偏心率。
[0021]对于将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转换为地理经纬度坐标系,其公式为:
[0022][0023]步骤S2所述的根据星历数据,采样不同时刻低轨卫星的运动轨迹,筛选出高低轨卫星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共线干扰链路,其具体包括:
[0024]S21,根据地面站位置及GEO卫星星历参数,设定地面站至GEO链路参数;
[0025]S22,根据地面站至GEO链路的链路类型及其链路的波束范围,估计该链路在LEO轨道所在高度上的投影区域,其过程具体为:
[0026]S221,基于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假设GEO卫星坐标为(x
G
,y
G
,z
G
),z
G
=H2+H,H为地球半径,H2为GEO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该卫星在地面的覆盖区域的边界点坐标为(x
i
,y
i
,z
i
),O≤i≤M,z
i
=H,M为边界点的数量;
[0027]S222,假设LEO卫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星历数据、地面站经纬度,构建两者之间的干扰分析场景;S2,根据星历数据,采样不同时刻低轨卫星的运动轨迹,筛选出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共线干扰链路;S3,根据筛选出的共线干扰链路,区分干扰链路类型;S4,配置地面站、LEO卫星和GEO卫星的通信终端参数、卫星星历及地球站位置参数;S5,分别估计接收端收到的来自信号源的载波功率C、噪声功率N和来自干扰源的载波功率I。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线干扰,为部分卫星或终端相距较近时出现的干扰链路与通信链路重合所导致的干扰,即GEO卫星地面站与LEO卫星地面站相距较近或同址时,当LEO卫星运行到地面站至GEO链路附近时,导致地面站至GEO链路与地面站至LEO链路重合,产生共线干扰。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分析场景,高轨卫星通信系统为高轨卫星星座与其地面站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为低轨卫星星座与其地面站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两者之间的干扰分析场景构建,是基于两者的星历参数和地面站位置,完成卫星星历数据与地球站经纬度的转换,将卫星星历数据转换为经度、纬度、高度信息,完成轨道坐标系与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将卫星星历所依托的轨道坐标系转换至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再完成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分析场景构建;所述的将卫星星历数据转换为经度、纬度、高度信息,具体包括:轨道坐标系六根数换算,用于将轨道六根数换算为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建立轨道坐标系,该坐标系是空间直角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心,X轴和Y轴位于轨道平面上,Z轴和轨道平面的法线矢量重合,估计平近点角M,M=n(t

t0),其中t0为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t为当前时刻,n为卫星的平均角速度,其单位为rad/s,其计算公式为:a为轨道椭圆的长半径,G引力常数,M0为地球质量;求解开普勒方程E=M+e
orbit
·
sinE,估计偏近点角E,e
orbit
为轨道离心率,采用迭代法解开普勒方程,直至相邻两次迭代得到的偏近点角差值|E
i+1

E
i
|<ε时为止,i为估计次数,ε为差值阈值,获得偏近点角E的估计值,其中E
i
和E
i+1
为相邻两次迭代得到偏近点角的估计值;估计卫星至地心的距离r,其公式为r=a(1

e
orbit
cosE);估计真近点角θ,其公式为估计卫星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X,Y,Z),其中,X=acosE

ae
orbit
,Z=0;所述的完成轨道坐标系与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将卫星星历所依托的轨道坐标系转换至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具体是完成用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所表示的坐标点,与经纬度和大地高坐标系所表示点之间的换算;轨道坐标系坐标轴经三次旋转即可和
大地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重合,首先将轨道坐标系坐标轴绕其Z轴逆时针旋转ω角,使其X轴旋转至大地坐标系轴,即指向升交点,再绕其X轴逆时针旋转i角,使得其Z轴与大地坐标系轴重合;再绕大地坐标系轴逆时针旋转(Ω

α
G
)角,从而使得两个坐标系重合,其中α
G
角是大地坐标系轴与春分点方向的夹角,即为格林尼治恒星时角α
G
,Ω角为卫星的升交点赤经,轨道坐标系的三次旋转表示为:其中:其中:所述的完成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与地球站位置所依托的地理经纬度坐标系间之间的转换,其具体过程为,对于将地理经纬度坐标系转换为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其公式为:00地球惯性坐标系,其公式为:其中,为卫星在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中的坐标,B,L,H
D
分别为卫星的经度、维度和高度,N为地球半径,e为地球偏心率;对于将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转换为地理经纬度坐标系,其公式为:对于将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转换为地理经纬度坐标系,其公式为:对于将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转换为地理经纬度坐标系,其公式为: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轨同频共存卫星通信系统的共线干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根据星历数据,采样不同时刻低轨卫星的运动轨迹,筛选出高低轨卫星卫星通信系统间的共线干扰链路,其具体包括:S21,根据地面站位置及GEO卫星星历参数,设定地面站至GEO链路参数;
S22,根据地面站至GEO链路的链路类型及其链路的波束范围,估计该链路在LEO轨道所在高度上的投影区域,其过程具体为:S221,基于J2000地球惯性坐标系,假设GEO卫星坐标为(x
G
,y
G
,z
G
),z
G
=H2+H,H为地球半径,H2为GEO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该卫星在地面的覆盖区域的边界点坐标为(x
i
,y
i
,z
i
),0≤i≤M,z
i
=H,M为边界点的数量;S222,假设LEO卫星高度为H1,则地面站至GEO链路的链路在LEO轨道所在高度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界点坐标(x
i

,y
i

,z
i

)为:S23,估计当前时刻的LEO卫星位置,判断是否有LEO卫星出现在步骤S222所述的覆盖范围内;S24,若LEO卫星出现在所述覆盖范围内,则估计共线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元智刘韵刘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