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感染儿科护理输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儿科输液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感染儿科护理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注射是治疗疾病的一种基础方法,目前,超过8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且静脉治疗往往需要持续到治疗结束,现有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形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40多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在我国静脉留置针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它由钢制针芯,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工具,其优点为可避免反复穿刺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0003]医院中使用的儿科护理床一般都是普通的床铺,而目前医疗资源紧张,患儿输液时通常坐在座椅上输液,现有的医院输液使用的座椅不可调节椅背以及座椅整体的高度,难以满足不同身高以及各年龄段的需求,降低了通用性;由于患儿胖瘦不同,输液时使用的手臂固定板均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感染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椅背(1)、椅座(2)、紫外线灯(3)、升降装置(4)、底座(6)以及支撑组件(7);所述椅背(1)包括步进电机(101)、转轴(102)、第一锥齿轮(103)、第二锥齿轮(104)、第一传动杆(105)、第一直齿轮(106)、椅枕(107)以及支架组件(108),所述椅背(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步进电机(101),所述步进电机(1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轴(102),所述转轴(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锥齿轮(103),所述椅背(1)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103)的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传动杆(105),所述第一传动杆(105)的杆体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104),所述第一传动杆(105)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椅背(1)内壁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椅背(1)的外侧,所述第一传动杆(105)位于所述椅背(1)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直齿轮(106),所述椅背(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所述椅枕(107),所述椅背(1)的后侧设置有所述支架组件(108);所述椅座(2)包括第二传动杆(201)、第二直齿轮(202)、固定套(203)、绑带(2031)、加热套(204)以及日字扣(205),所述椅座(2)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传动杆(201),所述第二传动杆(201)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椅座(2)内壁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椅座(2)的外侧,所述第二传动杆(201)位于所述椅座(2)外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直齿轮(202),所述椅座(2)两侧的扶手上均设置有所述固定套(203),所述固定套(20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绑带(2031),所述固定套(203)的顶侧设置有所述加热套(204),所述椅座(2)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多个日字扣(205);所述椅背(1)和所述椅座(2)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紫外线灯(3);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波纹管(401)、箱体(402)、螺杆(403)、内螺纹套管(404)、第三锥齿轮(405)、转动轴承(406)、第四锥齿轮(407)、转动杆(408)、连接杆(409)、转动手柄(410)以及限位杆(411),所述波纹管(40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椅座(2)的底部一侧,所述波纹管(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402)的顶部一侧,所述椅座(2)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螺杆(403),所述螺杆(403)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402)并延伸至所述箱体(402)的内部,所述箱体(402)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内螺纹套管(404),所述螺杆(403)位于所述箱体(402)内的端部呈同轴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套管(404)的内部,所述内螺纹套管(4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锥齿轮(405),所述内螺纹套管(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轴承(406),所述转动轴承(406)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402)的底部一侧,所述第三锥齿轮(405)齿合连接有所述第四锥齿轮(407),所述第四锥齿轮(407)的内轴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杆(40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