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91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3
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包括烘焙炉本体,传送装置以及传送烘干装置,所述烘干炉左侧设置进料口,所述烘干炉本体内设置空腔,所述进料口上端设置进料盖与其铰接,所述烘干炉本体左侧安装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右侧与进料口接触,所述空腔均匀分布传送烘干装置,所述烘干炉本体内壁内设置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分布在烘焙炉本体四壁内,所述烘焙炉本体左侧位于传动装置的前端设置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电热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右侧靠下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顶端设置出料盖,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充分利用高度空间,可大量放置茶叶。可大量放置茶叶。可大量放置茶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


[0001]本技术涉污水处理净化
,具体为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

技术介绍

[0002]茶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也日益尖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主要茶叶生产消费国都不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的烘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烘焙过程中需让茶叶充分受热以便降低茶叶内的水分,而传统的茶叶烘焙炉是将茶叶摆放盘放置在炭火炉座上方,利用炭火的热气对茶叶进行烘焙,这样的茶叶烘焙炉的可利用空间小,更换炭火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且茶叶的吸热烘焙效果不好
[0003]现有技术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1322327.6”的名称为“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所述的固定炉座中部设置有炭火炉,所述的固定炉座上端一侧安装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上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上套设有旋转轴套,所述的固定炉座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摆放盘,所述的摆放盘下端安装有抱箍,所述的抱箍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包括烘焙炉本体,传动装置以及传送烘干装置,所述烘干炉本体左侧设置进料口,所述烘焙炉本体内设置空腔,所述进料口上端设置进料盖与其铰接,所述烘焙炉本体左侧安装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右侧与进料口接触,所述空腔均匀分布传送烘干装置,所述烘焙炉本体内壁内设置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分布在烘焙炉本体四壁内,所述烘焙炉本体左侧位于传动装置的前端设置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电热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右侧靠下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顶端设置出料盖。
[0006]为了使茶叶更全面的烘焙,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传送烘干装置3包括:若干传送带、若干倾斜滑板以及驱动电机12,所述传送带均匀的分布在空腔5内,所述空腔5右侧内壁位于第一传送带13右侧安装第一倾斜滑板16,第一倾斜滑板16另一端位于第二传送带14上方,所述空腔5右侧内壁位于第二传送带13右侧安装第二倾斜滑板16,第二倾斜滑板16另一端位于第三传送带14上方,所述空腔5底端内壁安装第一倾斜滑板16,第一倾斜滑板16另一端穿过出料口9与外部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后侧设置若干驱动电机12,所述每台驱动电机12输出端都与一个传送带连接。
[0007]为了使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每台驱动电机后端设置皮带轮,所述烘焙炉本体后端设置多个传动皮带轮,所述每个传动皮带轮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以及第三传送带中心和中心靠右,分别与每个传送带连接,皮带轮之间用皮
带连接。
[0008]为了茶叶更均匀的进入空腔内,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支撑杆、茶叶传送带、传送管,支撑脚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底端靠右设置支撑脚,所述底座一端与烘焙炉本体左侧连接,所述底座顶端中心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传送管,所述传送管顶端设置通孔,传送管后端设置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与茶叶传送带连接,所茶叶传送带放置于传送管内。
[0009]为了使茶叶均匀的铺摊在传送带上,使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空腔内壁后端均匀分布刮板,所述刮板每组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以及第三传送带上端。
[0010]为了隔绝烘焙炉内的热气,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烘焙炉本体内壁设置有隔热石棉。
[0011]为了防止茶叶掉落,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以及第三传送带两侧设置挡板。
[0012]为了使该装置更加的稳定,本技术改进有,所述烘焙炉本体底端设置支撑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新式茶叶烘焙炉通过多个传送带和多个倾斜滑板的配合,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充分利用高度空间,可大量放置茶叶;通过电热元件和温度控制器的配合,使其代替了传统的炭火,温度更加均匀,使用更加安全,可以随时控制炉内温度方便烘焙。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
[0018]图中:1、烘焙炉本体;2、传动装置;3、传送烘干装置;4、进料口;5、空腔;6、进料盖;7、电热元件;8、温度控制器;9、出料口;10、出料盖;11、挡板;12、驱动电机;13、第一传送带;14、第二传送带;15、第三传送带;16、第一倾斜滑板;17、第二倾斜滑板;18、第三倾斜滑板;19、皮带轮;20、传动皮带轮;21、支撑杆;22、茶叶传送带;23、传送管;24、支撑脚;25、底座;26、刮板;27、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

3,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包括烘焙炉本体1,传动装置以及传送烘干装置3,所述烘干炉本体1左侧设置进料口4,所述烘焙炉本体1内设置空腔5,所述进料口4上端设置进料盖6与其铰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左侧安装传动装置2,所述传动装置2右侧与进料口4接触,所述空腔5均匀分布传送烘干装置3,所述烘焙炉本体1内壁内设置电热元件7,所述电热元件7分布在烘焙炉本体1四壁内,所述烘焙炉本体1左侧位于传动装置2的前端设置温度控制器8,温度控制器8与电热元件7电性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右侧靠下设置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顶端设置出料盖10。
[0021]所述传送烘干装置3包括:若干传送带、若干倾斜滑板以及驱动电机12,所述传送带均匀的分布在空腔5内,所述空腔5右侧内壁位于第一传送带13右侧安装第一倾斜滑板16,第一倾斜滑板16另一端位于第二传送带14上方,所述空腔5右侧内壁位于第二传送带13右侧安装第二倾斜滑板16,第二倾斜滑板16另一端位于第三传送带14上方,所述空腔5底端内壁安装第一倾斜滑板16,第一倾斜滑板16另一端穿过出料口9与外部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后侧设置若干驱动电机12,所述每台驱动电机12输出端都与一个传送带连接,使茶叶更全面的烘焙。
[0022]所述每台驱动电机12后端设置皮带轮19,所述烘焙炉本体1后端设置多个传动皮带轮20,所述每个传动皮带轮20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13、第二传送带14以及第三传送带15中心和中心靠右,分别与每个传送带连接,皮带轮19之间用皮带连接,使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
[0023]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支撑杆21、茶叶传送带22、传送管23,支撑脚24以及底座25,所述底座25底端靠右设置支撑脚24,所述底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包括烘焙炉本体(1),传动装置(2)以及传送烘干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炉本体(1)左侧设置进料口(4),所述烘焙炉本体(1)内设置空腔(5),所述进料口(4)上端设置进料盖(6)与其铰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左侧安装传动装置(2),所述传动装置(2)右侧与进料口(4)接触,所述空腔(5)均匀分布传送烘干装置(3),所述烘焙炉本体(1)内壁内设置电热元件(7),所述电热元件(7)分布在烘焙炉本体(1)四壁内,所述烘焙炉本体(1)左侧位于传动装置(2)的前端设置温度控制器(8),温度控制器(8)与电热元件(7)电性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右侧靠下设置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顶端设置出料盖(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烘干装置(3)包括:若干传送带、若干倾斜滑板以及驱动电机(12),所述传送带均匀的分布在空腔(5)内,所述空腔(5)右侧内壁位于第一传送带(13)右侧安装第一倾斜滑板(16),第一倾斜滑板(16)另一端位于第二传送带(14)上方,所述空腔(5)右侧内壁位于第二传送带(14)右侧安装第二倾斜滑板(17),第二倾斜滑板(17)另一端位于第三传送带(15)上方,所述空腔(5)底端内壁安装第一倾斜滑板(16),第一倾斜滑板(16)另一端穿过出料口(9)与外部连接,所述烘焙炉本体(1)后侧设置若干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输出端都与一个传送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式茶叶烘焙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显然
申请(专利权)人:福鼎市显然堂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