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531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复位机构。通过调节顶压件距承托面的距离,使得顶压件除能够对下肢进行承载外,顶压件还可位于承载面的前后两侧,还具有顶升和下压断骨的作用,可纠正断骨的前后成角畸形,且在顶升和下压时均通过顶压件将力作用下断骨上,可降低顶升部位肌肉的疼痛感。另外,使顶压件得两端与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并调节顶压件一端在螺杆二上的位置,可实现顶压件一端距承托面距离的调节,即可实现对断骨内旋或外翻成角畸形的纠正。现对断骨内旋或外翻成角畸形的纠正。现对断骨内旋或外翻成角畸形的纠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股骨和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强大,患者胫骨发生骨折后常常会在肌肉的牵拉下出现短缩畸形,术中复位、恢复其长度并有效维持较为困难。如果术中不能解剖复位,术后可能发生畸形愈合和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0003]髓内钉固定或经皮微创植入接骨板是股骨和胫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术中牵引是复位股骨和胫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植入髓内钉或经皮微创植入接骨板手术时一般需两位助手帮助牵引患者,两助手分别把持断骨的近端和远端,使股骨或胫骨复位,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不能稳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长度,复位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两位助手会挤占术者空间,影响术者手术操作。
[0004]采用牵引装置对骨折的股骨或胫骨进行复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现有的牵引装置都是使下肢伸直,而髓内钉是从股骨远端或断骨植入的,患者必须保持曲腿姿态手术才能进行。
[0005]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911423627.7中公开了一种用于下肢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三角形的支撑架使患者保持曲腿姿态进行手术,通过各面间铰接且长度可调的功能完成了对断骨的牵拉,并在支撑架上还设有各角度的调节机构,便于使断骨复位,满足术中操作的各种需求,以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推广性较高。但该装置至少还存在以下的使用弊端。
[0006]该公开的装置在调节断骨调节断骨前后成角是利用伸缩杆的单向伸缩,实现向前顶升,该方式只能实现对断骨向后成角畸形的纠正,无法实现在近端对断骨向前成角畸形的纠正。另外,该装置也无法实现在近端对断骨内外旋转畸形的纠正,存在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可用于纠正断骨前后成角畸形和内旋外翻角度。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包括:
[0010]支撑架,用于支撑患者下肢使其形成并保持曲腿状态,具有水平的支撑底面和相对设于支撑底面两侧的两个承托面,两个承托面分别用于承载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并于顶部形成有用于对膝关节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0011]其特征在于,
[0012]所述支撑架包括:
[0013]三根横杆,平行且呈三角形布置;
[0014]六根支撑杆,每两根支撑杆平行置于两根横杆之间,并围构成一矩形的框架,以形成支撑架的三个面,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对应的横杆端部连接;
[0015]至少一支撑件,置于小腿对应的承托面上,其两端与对应的支撑杆连接;
[0016]于任一或两承托面上设有用于前后顶压断骨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
[0017]顶压件,横跨于承托面上,其两端均通过固定件能够沿支撑杆轴向滑动并锁定、位于承托面的前后两侧并靠近小腿承托面移动并锁定、及沿支撑杆转动并锁定;
[0018]所述固定件包括:
[0019]固定压板;
[0020]活动压板,与固定压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相对的面上对应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杆的弧形压槽;
[0021]螺栓一,将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连接并通过锁母锁紧固定;及
[0022]螺杆二,垂直于承托面设置,并可转动的固定于固定压板上,所述螺杆二的两端均伸出承托面外;
[0023]所述顶压件的两端开设有螺纹孔并螺接于螺杆二上。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顶压件的中部具有小凹的弧度。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其两端与对应的横杆可转动连接。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
[0027]套管件;
[0028]杆件,与套管件滑动套接,于杆件上轴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呈三角形的齿槽;
[0029]旋转手柄,其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套管件的端部,另一端套设于杆件外,所述旋转手柄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
[0030]锁块,插入缺口内,并能够在缺口内径向移动并轴向和环向限位,所述锁块径向内移能够与齿槽卡接,所述锁块径向的外端靠近套管件的一侧具有倒角,形成一楔形面;
[0031]锁套,滑动套设于套管件外,其内壁与旋转手柄外壁间具有一段轴向的环形空间,所述锁套的内壁上对应锁块的位置设有一圈锁槽,所述锁槽对应锁块楔形面的侧壁呈楔形的推行面;及
[0032]弹簧二,设于环形空间内;
[0033]所述锁块向锁槽内运动时,能够驱动锁套挤压弹簧二,并脱离杆件上的齿槽。
[003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杆件上设有长度标线,用于显示伸缩后支撑杆的长度。
[003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杆件上轴向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套管件上固定有能够在导向限位槽内滑动的块,所述导向限位槽位于套管件内的一端封闭。
[003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套管件的端面与旋转手柄间具有子母嵌合结构,旋转手柄在套管件上由齿槽向杆件的光面一侧旋转90
°
后限位,同样反向旋转90
°
后限位。
[003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通过滑块可滑动并能够锁定的设于支撑杆上。
[003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9]通过调节顶压件距承托面的距离,使得顶压件除能够对下肢进行承载外,顶压件还可位于承载面的前后两侧,还具有顶升和下压断骨的作用,可纠正断骨的前后成角畸形,且在顶升和下压时均通过顶压件将力作用下断骨上,可降低顶升部位肌肉的疼痛感。
[0040]当断骨存在向前成角畸形时,调节顶压件位于断骨的前方,然后驱动支撑板向后靠近承托面运动,下压断骨,实现对断骨向前成角畸形的纠正;
[0041]当断骨存在向后成角畸形时,调节顶压件位于断骨的下方,然后驱动顶压件向前靠近承托面运动,前顶断骨,实现对断骨向后成角畸形的纠正。
[0042]另外,使顶压件得两端与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并调节顶压件一端在螺杆二上的位置,可实现顶压件一端距承托面距离的调节,即可实现对断骨内旋或外翻成角畸形的纠正。
附图说明
[004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是本装置中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3是本装置中支撑杆的一剖面示意图;
[0047]图4是本装置中支撑杆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0048]图5是本装置中套管件与旋转手柄连接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49]图6是本装置中环形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纠正下肢断骨成角畸形的复位装置,包括:支撑架,用于支撑患者下肢使其形成并保持曲腿状态,具有水平的支撑底面(3)和相对设于支撑底面(3)两侧的两个承托面,两个承托面分别用于承载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并于顶部形成有用于对膝关节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三根横杆(4),平行且呈三角形布置;六根支撑杆(10),每两根支撑杆(10)平行置于两根横杆之间,并围构成一矩形的框架,以形成支撑架的三个面,所述支撑杆(10)的两端与对应的横杆(4)端部连接;至少一支撑件(20),置于小腿对应的承托面上,其两端与对应的支撑杆(10)连接;于任一或两承托面上设有用于前后顶压断骨的复位机构(120),所述复位机构(120)包括:顶压件(123),横跨于承托面上,其两端均通过固定件(121)能够沿支撑杆(10)轴向滑动并锁定、位于承托面的前后两侧并靠近小腿承托面(1)移动并锁定、及沿支撑杆(10)转动并锁定;所述固定件(121)包括:固定压板(1211);活动压板(1212),与固定压板(1211)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压板(1211)和活动压板(1212)相对的面上对应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杆(10)的弧形压槽;螺栓一(1213),将固定压板(1211)和活动压板(1212)连接并通过锁母锁紧固定;及螺杆二(122),垂直于承托面设置,并可转动的固定于固定压板(1211)上,所述螺杆二(122)的两端均伸出承托面外;所述顶压件(123)的两端开设有螺纹孔并螺接于螺杆二(1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件(123)的中部具有小凹的弧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的长度可调,其两端与对应的横杆(4)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包括:套管件(101);杆件(102),与套管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吕红芝崔蕴威陈伟张奇田洪涛孙东伟朱燕宾侯志勇赵亚攀张英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