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28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有冷却塔主体,冷却塔主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喷淋系统,喷淋系统用于向换热器喷淋水,喷淋系统包括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置于换热器上方;换热器包括有立式设置的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片立式蛇形盘管,每片立式蛇形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相连接。在喷淋的时候,喷淋水的方向和立式蛇形盘管的方向相一致,减少因为风水逆向在换热管迎风面形成干点而结垢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依靠循环空气的驱动,水膜的流动速度加快,在换热管表面容易形成湍流状态,使得喷淋水与管内冷却介质的换热效果较佳。换热效果较佳。换热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式冷却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指一种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一种高效冷却设备,主要利用水的蒸发潜热带走工艺流体(通常为循环水)的热量,完成对工艺流体的冷却,同时实现了喷淋水的循环利用。对于闭式冷却塔,工艺流体在盘管内流动,通过管壁将热量传导到管外;与此同时,管外有喷淋水进行喷淋,在管的外壁形成水膜,在空气的作用下,通过喷淋蒸发,在管外发生传热、传质的热交换过程,从而实现热量传递。
[0003]管式蒸发冷却盘管与淋水填料作为闭式冷却塔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冷却塔中淋水填料的作用是通过增大水和空气的接触表面积,延长接触时间,将与盘管内流体换热而升温的喷淋水进一步冷却,提高冷却塔的效率。现有的冷却塔,大多采用水平盘管式换热器作为换热设备,盘管大多采用光滑金属圆管,但其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且材料消耗较多,造价较高,这些因素使得它的使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0004]在现有的水平盘管冷却塔中,喷淋水与光滑圆管碰撞换热,当喷淋水流量较大时,盘管容易震动,并且碰撞噪声较大;喷淋水自上而下流动,管内冷却水水平流动,两者呈交错流动;另外,由于盘管大多采用正三角形叉排方式布置,空气流道较小,阻力较大,并且迎风侧容易结垢,影响换热效果。
[0005]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存在以下不足:
[0006]1、现有的盘管大多采用正三角形叉排方式布置,空气流道较小,阻力较大,并且迎风侧容易结垢,而且喷淋水自上而下流动,管内冷却水水平流动,两者呈交错流动,影响换热效果。
[0007]2、现有的盘管一般为光滑圆管,当喷淋水流量较大时,盘管容易震动,并且碰撞噪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闭式冷却塔。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有冷却塔主体,所述冷却塔主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换热器喷淋水,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置于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立式设置的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片立式蛇形盘管,每片所述立式蛇形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每片所述立式蛇形盘管由多根扭
曲管盘状组成,相邻的两根扭曲管之间的中心距与所述扭曲管管外长轴距离相等时,所述两根扭曲管之间存在若干个接触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第一进口集管、第二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第一进口集管和所述第二进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所述出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部,所述第一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二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一立式蛇形盘管和所述第二立式蛇形盘管对称设置,并分别连接在所述出口集管的左右两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第三进口集管、第四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出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所述第三进口集管和所述第四进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部,所述第三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设置有第三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四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支架设置有第四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三立式蛇形盘管和所述第四立式蛇形盘管对称设置,并分别连接在所述出口集管的左右两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进口集管和所述第四进口集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口集管的上端相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有置于所述冷却塔主体底部的集水盘和分别连接所述集水盘和所述喷淋装置的水管,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集水盘之间还连接有水泵。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却塔主体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之间设置有可漏水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上面设置有所述换热器,所述隔板的下面和所述集水盘之间设置有第四淋水填料。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隔板的下面还设置有下层挡水填料,所述下层挡水填料置于所述第四淋水填料的一侧上,且所述下层挡水填料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面。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却塔主体还包括有上层挡水填料,所述上层挡水填料置于所述隔板的上面,且所述所述挡水填料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上。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闭式冷却塔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冷却塔主体包括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置于所述冷却塔主体的侧面上和所述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冷却塔主体还包括有风机,风机置于冷却塔主体的上部,且置于出风口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立式设置,且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片立式蛇形盘管,在喷淋的时候,喷淋水的方向和立式蛇形盘管的方向相一致,减少因为风水逆向在换热管迎风面形成干点而结垢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依靠循环空气的驱动,水膜的流动速度加快,在换热管表面容易形成湍流状态,使得喷淋水与管内冷却介质的换热效果较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由于盘管大多采用正三角形叉排方式布置,空气流道较小,阻力较大,并且迎风侧容易结垢,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的问题。
[0022]2、由于立式蛇形盘管由多根扭曲管盘状组成,当相邻扭曲管之间的中心距与其管
外长轴相等时,相邻扭曲管之间会存在若干个接触点,通过这些接触点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换热管由于喷淋水和高速气流略过而产生的振动,从而可以提高管外空气的流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1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图1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现有技术中换热器设置盘管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塔主体;2-换热器;3-喷淋装置;4-进口集管;5-出口集管;6-立式蛇形盘管;7-第一进口集管;8-第二进口集管;9-第一立式蛇形盘管;10-第二立式蛇形盘管;11-第三进口集管;12-第四进口集管;13-第三立式蛇形盘管;14-第四立式蛇形盘管;15-第一淋水填料;16-第二淋水填料;17-第三淋水填料;18-第四淋水填料;19-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有冷却塔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主体内设置有换热器和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换热器喷淋水,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置于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立式设置的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竖向设置有若干片立式蛇形盘管,每片所述立式蛇形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立式蛇形盘管由多根扭曲管盘状组成,相邻的两根扭曲管之间的中心距与所述扭曲管管外长轴距离相等时,所述两根扭曲管之间存在若干个接触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第一进口集管、第二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第一进口集管和所述第二进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所述出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部,所述第一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二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一立式蛇形盘管和所述第二立式蛇形盘管对称设置,并分别连接在所述出口集管的左右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第三进口集管、第四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所述出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所述第三进口集管和所述第四进口集管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部,所述第三进口集管和所述出口集管之间设置有第三立式蛇形盘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生陈二雄刘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