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18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生儿新型俯卧枕,该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包括主体,主体形成有相连接的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面部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新生儿的面部,腹部支撑区域用于承载新生儿的腹部,臀部支撑区域用于承载新生儿的臀部,本申请中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呈圆弧形过度,如此主体更符合于新生儿的曲线,使得新生儿处于俯卧式时较为舒适。固定枕连接于主体,并可相对于主体转动,固定枕可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通过该固定枕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可辅助新生儿将俯卧式保持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主体和固定枕可辅助新生儿进行俯卧,并且俯卧时不容易倾倒。并且俯卧时不容易倾倒。并且俯卧时不容易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新型俯卧枕


[0001]本技术涉及婴儿护理器具
,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新型俯卧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研究发现新生儿洗澡后,采用仰卧式为新生儿空衣服时,新生儿容易哭闹,且会发生吐奶的情况。经临床试验测试发现,采用俯卧式且头部向右,可有效解决新生儿哭闹和吐奶窒息等问题,采用俯卧式可有效的安抚新生儿的情绪,使得其安定不哭闹。基于上述情况,因此有必要生产一种可以辅助新生儿俯卧的枕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新型俯卧枕,旨在辅助新生儿进行俯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包括:
[0005]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相连接的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所述面部承载区域、所述腹部支撑区域以及所述臀部支撑区域呈圆弧形过度;和
[0006]固定枕,所述固定枕连接于所述主体,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所述固定枕可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以将新生儿固定于所述主体。
[0007]可选地,所述固定枕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背部避让孔,所述背部避让孔用以将新生儿的背部显露。
[0008]可选地,所述固定枕朝向所述主体一侧的表面形成有臀部凹陷区域,所述臀部凹陷区域与所述臀部支撑区域相对应。
[0009]可选地,所述固定枕的材质为乳胶、化学纤维、羽绒以及海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俯卧枕和连接组件,所述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设于所述俯卧枕,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俯卧枕,所述固定枕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背离所述俯卧枕的端部。
[0011]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俯卧枕,并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活动杆可滑动的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固定枕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杆。
[0012]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螺钉,所述固定杆开设连通所述插接槽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螺钉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并抵接于所述活动杆的表面。
[0013]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于所述活动杆和所述固定枕之间;
[0014]所述扭簧用以提供弹力,以使所述固定枕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
[0015]可选地,所述固定杆朝向所述俯卧枕的表面凸设形成多个卡接凸起,所述俯卧枕对应于所述卡接凸起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槽。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主体和固定枕可辅助新生儿进行俯卧,并且俯卧时不容易倾倒。本技术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包括主体,主体形成有相连接的面部承载区
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面部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新生儿的面部,腹部支撑区域用于承载新生儿的腹部,臀部支撑区域用于承载新生儿的臀部,本申请中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呈圆弧形过度,如此主体更符合于新生儿的曲线,使得新生儿处于俯卧式时较为舒适。固定枕连接于主体,并可相对于主体转动,固定枕可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通过该固定枕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可辅助新生儿将俯卧式保持并固定。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新生儿新型俯卧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的结构分解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
[0021][002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生儿新型俯卧枕10。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新生儿新型俯卧枕10,包括:
[0028]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形成有相连接的面部承载区域111、腹部支撑区域112以及臀部支撑区域113,所述面部承载区域111、所述腹部支撑区域112 以及所述臀部支撑区域113呈圆弧形过度;和
[0029]固定枕200,所述固定枕200连接于所述主体100,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 100转动,所述固定枕200可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以将新生儿固定于所述主体100。
[0030]具体地,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主体100包括主体100包括俯卧枕 110和连接组件120,该连接组件120包括固定杆122、固定螺钉123以及活动杆122。俯卧枕110由医用级的塑胶材料、皮革以及填充物组成,塑料材料通过注塑成型为俯卧枕110的支撑架,皮带包覆于支撑架的外表面,填充物置于皮革内。本申请中支撑架呈圆弧形设置,其外形轮廓契合于人体工学。俯卧枕110形成有相连接的面部承载区域111、腹部支撑区域112以及臀部支撑区域113,面部承载区域111用于承载新生儿的面部,腹部支撑区域112 用于承载新生儿的腹部,臀部支撑区域113用于承载新生儿的臀部,本申请中面部承载区域111、腹部支撑区域112以及臀部支撑区域113呈圆弧形过度,如此主体100更符合于新生儿的曲线,使得新生儿处于俯卧式时较为舒适。
[0031]固定杆122转动连接于俯卧枕110,活动杆122连接于固定杆122,并可相对于固定杆122升降运动,固定螺钉123用于固定活动杆122和固定杆122 的相对位置。活动杆122背离固定杆122的端部开设有轴孔,固定枕200设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套设于轴孔,使得固定枕200可转动的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通过该固定枕200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可辅助新生儿将俯卧式保持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形成有相连接的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域,所述面部承载区域、所述腹部支撑区域以及所述臀部支撑区域呈圆弧形过度;和固定枕,所述固定枕连接于所述主体,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所述固定枕可贴合于新生儿的背部,以将新生儿固定于所述主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枕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背部避让孔,所述背部避让孔用以将新生儿的背部显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枕朝向所述主体一侧的表面形成有臀部凹陷区域,所述臀部凹陷区域与所述臀部支撑区域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枕的材质为乳胶、化学纤维、羽绒以及海绵中的一种或多种。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生儿新型俯卧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俯卧枕和连接组件,所述面部承载区域、腹部支撑区域以及臀部支撑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援陈俊源韦玉娟钟雄潘荣蓉蒋汛袁铭泽黎伟琴徐洁覃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