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85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术床,所述手术床上设置有导管介入定位组件,所述导管介入定位组件顶端固定安装有导管自动介入组件,所述端盖上设有外穿管孔,所述外穿管孔与内穿管孔共轴线,所述外穿管孔与内穿管孔内穿设有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与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橡胶摩擦圈相配合,所述底座左端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CT扫描成像组件,所述底座左侧顶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顶端固定安装有触屏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将介入导管精确的推送至病人体内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医生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智能辅助装置。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智能辅助装置。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智能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并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加及其病情控制的不甚理想、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将日趋严重。
[0003]目前,介入式放射疗法已经发展成为救治心脑血管病患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脑血管内介入治疗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脑血管内介入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防治脑血管病的方法。与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血管介入手术因其具有更好的精确性及创伤性小,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装置往往还需要医生手动揉搓将介入导管推送至病人体内,由于脑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在CT下进行,医生长期受到辐射的侵害,由于目前医患比很低,造成医生工作强度极大,受到的累计辐射量非常大,严重影响医生的身体健康,其次,医生需穿铅防护服进行手术,对医生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导致操作精度下降,影响手术效果,脑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高风险、高复杂性的手术,由于手术医生的经验各不相同,手术操作技巧水平参差不齐,手术操作过程无法绝对客观化、标准化,从而造成了手术时间、效果的不稳定性。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将介入导管精确的推送至病人体内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医生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智能辅助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术床,所述手术床上设置有导管介入定位组件,所述导管介入定位组件顶端固定安装有导管自动介入组件,所述导管自动介入组件包含机体、螺栓、端盖、矩形块、连接臂、连接轴、安装支架、连接支架、第一铰接轴、连杆、第二铰接轴、纵向滑块、联动齿轮、联动齿轮轴、从动齿轮、从动齿轮轴、T型齿条、L型上驱动块、L型下驱动块、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轴、第三伺服电机、固定轴、摩擦轮、橡胶摩擦圈、限位连接轴、限位拨片、弹性片、滑轮支架、滑轮轴、滑轮、上滑块和下滑块,所述矩形块设置有两组且左右对齐设置,所述连接臂设置有四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矩形块右端前后上下部,上下同侧的两组连接臂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右侧,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安装支架左端内侧中
部,所述连接支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有连杆一端,所述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有纵向滑块外侧端部,所述矩形块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左端上下对称设有两组纵向滑孔,所述纵向滑块滑动连接在该纵向滑孔内,所述纵向滑块内侧端右侧设有第一齿槽,所述联动齿轮齿轮啮合该第一齿槽,所述联动齿轮通过联动齿轮轴转动连接在矩形块上,所述联动齿轮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轴转动连接在矩形块上,所述T型齿条横向上下两端面上对称设有两组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槽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所述矩形块中部设有横向滑孔,所述T型齿条滑动连接在该横向滑孔内,所述T型齿条纵向端设置在矩形块右侧,左右两侧的两组T型齿条左端分别固定连接L型上驱动块和L型下驱动块,所述L型上驱动块底端右侧和L型下驱动块顶端左侧分别设有第三齿槽和第四齿槽,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三齿槽和第四齿槽之间且分别齿轮啮合第三齿槽和第四齿槽,所述驱动齿轮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轴,所述驱动齿轮轴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安装支架右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上套接有橡胶摩擦圈,所述摩擦轮后端设有棘轮槽,所述安装支架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轴,所述限位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拨片,所述限位拨片与棘轮槽相配合,所述安装支架前端还固定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端部与限位拨片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前后两侧上下对称设置有四组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通过滑轮轴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L型上驱动块和L型下驱动块下端前后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上滑块和下滑块,所述矩形块前侧中部设有内穿管孔,所述机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下前后对称设有四组滑轮槽,所述容纳腔下端上下两端分别左右设有两组上滑槽和下滑槽,四组滑轮滚动并滑动连接在四组滑轮槽上,两组上滑块和下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上滑槽和下滑槽上,所述容纳腔后端下部设有嵌入安装槽,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该嵌入安装槽内,所述端盖设置有两组且分别通过四组螺栓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左右端,所述端盖上设有外穿管孔,所述外穿管孔与内穿管孔共轴线,所述外穿管孔与内穿管孔内穿设有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与上下对称设置的两组橡胶摩擦圈相配合,所述底座左端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CT扫描成像组件,所述底座左侧顶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顶端固定安装有触屏控制器。
[0009]优选的,所述L型上驱动块和L型下驱动块相对设置且上端转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0010]优选的,所述摩擦轮圆弧端中部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凹槽,所述橡胶摩擦圈截面为半圆环形,所述橡胶摩擦圈内壁粘接固定在环形凹槽内,所述橡胶摩擦圈外侧端的半圆凹槽内径小于介入导管的外径且大于介入导管内径,所述环形凹槽的半圆形内径大于介入导管外径。
[0011]优选的,所述机体前端设有观察孔。
[0012]优选的,所述导管介入定位组件包含支撑臂、第一螺杆、第一伺服电机、 T型滑座、第二螺杆、第二伺服电机、铰接支架、第一铰接轴、第一支架、安装座、第二支架、第二铰接轴、电动伸缩杆、第三铰接轴和第三支架,所述手术床前端中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臂底端,所述支撑臂底端螺纹连接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右端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手术床前端右侧,所述支撑臂顶端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上滑动连接有T型滑座,所述T型滑座下端螺纹连接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前端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
臂顶端前部,所述T型滑座顶端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铰接支架,所述铰接支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顶端固定连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端右侧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电动伸缩杆伸缩端,所述电动伸缩杆下部固定端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底端固定连接在T型滑座顶端右侧中部,所述机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座顶端面,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电动伸缩杆分别电性连接有电源。
[0013]优选的,所述手术床顶端左侧设置有枕头,所述枕头为乳胶枕。
[0014]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智能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术床(2),所述手术床(2)上设置有导管介入定位组件,所述导管介入定位组件顶端固定安装有导管自动介入组件(18),所述导管自动介入组件(18)包含机体(1801)、螺栓(1802)、端盖(1803)、矩形块(1804)、连接臂(1805)、连接轴(1806)、安装支架(1807)、连接支架(1808)、第一铰接轴(1809)、连杆(1810)、第二铰接轴(1811)、纵向滑块(1812)、联动齿轮(1813)、联动齿轮轴(1814)、从动齿轮(1815)、从动齿轮轴(1816)、T型齿条(1817)、L型上驱动块(1818)、L型下驱动块(1819)、第一加强筋(1820)、第二加强筋(1821)、驱动齿轮(1822)、驱动齿轮轴(1823)、第三伺服电机(1824)、固定轴(1825)、摩擦轮(1826)、橡胶摩擦圈(1827)、限位连接轴(1828)、限位拨片(1829)、弹性片(1830)、滑轮支架(1831)、滑轮轴(1832)、滑轮(1833)、上滑块(1834)和下滑块(1835),所述矩形块(1804)设置有两组且左右对齐设置,所述连接臂(1805)设置有四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矩形块(1804)右端前后上下部,上下同侧的两组连接臂(1805)之间通过连接轴(1806)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1807)右侧,所述连接支架(1808)固定连接在安装支架(1807)左端内侧中部,所述连接支架(1808)通过第一铰接轴(1809)铰接有连杆(1810)一端,所述连杆(1810)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1811)铰接有纵向滑块(1812)外侧端部,所述矩形块(1804)内部设有安装腔(18041),所述安装腔(18041)左端上下对称设有两组纵向滑孔,所述纵向滑块(1812)滑动连接在该纵向滑孔内,所述纵向滑块(1812)内侧端右侧设有第一齿槽(18121),所述联动齿轮(1813)齿轮啮合该第一齿槽(18121),所述联动齿轮(1813)通过联动齿轮轴(1814)转动连接在矩形块(1804)上,所述联动齿轮(1813)齿轮啮合从动齿轮(1815),所述从动齿轮(1815)通过从动齿轮轴(1816)转动连接在矩形块(1804)上,所述T型齿条(1817)横向上下两端面上对称设有两组第二齿槽(18171),所述第二齿槽(18171)齿轮啮合从动齿轮(1815),所述矩形块(1804)中部设有横向滑孔,所述T型齿条(1817)滑动连接在该横向滑孔内,所述T型齿条(1817)纵向端设置在矩形块(1804)右侧,左右两侧的两组T型齿条(1817)左端分别固定连接L型上驱动块(1818)和L型下驱动块(1819),所述L型上驱动块(1818)底端右侧和L型下驱动块(1819)顶端左侧分别设有第三齿槽(18181)和第四齿槽(18191),所述驱动齿轮(1822)设置在第三齿槽(18181)和第四齿槽(18191)之间且分别齿轮啮合第三齿槽(18181)和第四齿槽(18191),所述驱动齿轮(1822)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轴(1823),所述驱动齿轮轴(1823)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1824)输出端,所述安装支架(1807)右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825),所述固定轴(1825)上转动连接有摩擦轮(1826),所述摩擦轮(1826)上套接有橡胶摩擦圈(1827),所述摩擦轮(1826)后端设有棘轮槽(18261),所述安装支架(1807)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轴(1828),所述限位连接轴(1828)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拨片(1829),所述限位拨片(1829)与棘轮槽(18261)相配合,所述安装支架(1807)前端还固定连接有弹性片(1830),所述弹性片(1830)端部与限位拨片(1829)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1804)前后两侧上下对称设置有四组滑轮支架(1831),所述滑轮支架(1831)通过滑轮轴(1832)转动连接有滑轮(1833),所述L型上驱动块(1818)和L型下驱动块(1819)下端前后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上滑块(1834)和下滑块(1835),所述矩形块(1804)前侧中部设有内穿管孔(18042),所述机体(1801)内部设有容纳腔(18011),所述容纳腔(18011)上下前后对称设有四组滑轮槽(18012),所述容纳腔(18011)下端上下两端分别左右设有两组上滑槽(18013)和下滑槽(18014),四组滑轮(1833)滚动并滑动连接
在四组滑轮槽(18012)上,两组上滑块(1834)和下滑块(183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上滑槽(18013)和下滑槽(18014)上,所述容纳腔(18011)后端下部设有嵌入安装槽,所述第三伺服电机(1824)固定安装在该嵌入安装槽内,所述端盖(1803)设置有两组且分别通过四组螺栓(1802)固定安装在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吴兵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永序智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