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79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包括定排(1)和动排(2),所述动排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动排块(21),在每个所述动排块(21)上均设有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两个所述卡槽之间设有卡扣(4),在所述卡扣(4)上设有第一插块(41)和第二插块(42),该卡扣(4)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支气道(51),第二支气道(52)和主气道(6),两个所述支气道内均设有凸台(53)。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动排上设置卡扣,在动排移动过程中防止有色金属片进入间隙中,保证动排的移动流畅性,同时也保证从支气道和主气道位置往炉膛充气的顺畅性,提高燃烧效率。提高燃烧效率。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炉排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锅炉燃烧会产生较高的温度,炉膛内的炉排自然是在高温环境下运转,动排的往复移动翻动在炉膛内的原料,以便其能够充分燃烧,由于动排之间存在间隙,在动排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原料以及燃烧后的原料残渣中会残留有色金属残片,且极易落入间隙中卡住,这直接影响动排之间的相互移动,当间隙内的残留物或金属残片堆积到一定程度,相邻动排之间的外侧壁之间会形成干涉,会影响相邻动排之间的移动一致性,甚至导致动排卡滞,在动排不能移动的条件下,燃烧后的残渣堆积覆盖住动排上的间隙,这样直接影响炉膛的燃烧效率,锅炉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防止有色金属卡滞动排,又能使原料充分燃烧的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包括斜向间隔设置的定排和动排,所述动排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动排块,在每个所述动排块上均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形成外窄内宽的“八”字形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动排块之间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形成外宽内窄的锥形结构,在相邻两个该动排块之间插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包括一体结构的平直段和弯折段,在该卡扣内设有在平直段的侧壁上设有开口的主气道,在所述弯折段的内侧设有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在该弯折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气道,在所述平直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支气道,在两个所述支气道的道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主气道连通,两个所述支气道内均螺接有至少一个凸台。
[0006]采用上述结构,每个动排块上设置“八”字形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邻两个动排块上的四个卡槽相互交错设置,在两个动排块之间设置一个卡扣,首先在动排的移动方向上阻止原料以及燃烧废料进入动排块之间的间隙,其次,由于动排是斜向设置,动排块的往复移动有助于推动燃烧过程中进入的原料以及堆积在定排上的燃烧残留物,且卡扣上设有斜面,更有助于翻动定排上残留物堆积位置的底部,使其能充分燃烧,设置卡扣能防止了运动过程中动炉排之间的异物卡入而影响锅炉的正常工作;设置第一支气道和第二支气道有助于引入助燃空气并经主气道进入锅炉,以便废渣充分燃烧,同时,在支气道上还可拆式设有障碍凸台,利于在运动过程中阻止垃圾的侵入;整个使用过程中,卡扣的插入减小了动排块之间的间隙在温差较大条件下的变形量,也降低了金属残片落入间隙的几率,更有利于从该间隙位置充入空气以利于原料充分燃烧,结构简单实用,拆装便捷。
[0007]为了便于安装和加工,作为优选,至少两个所述动排块上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相互交错设置。
[0008]为了简化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卡扣设置在相邻两个动排快之间,即第一插块与一个动排块的第一卡槽插接,同时,第二插块与相邻动排块的第二卡槽插接,卡扣从上往下搭接在相邻两个动排块之间的上端位置处。
[0009]为了便于使动排块带动卡扣同时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的宽度与对应的卡槽宽度相适配。
[0010]为了提高翻铲的效率,作为优选,在所述弯折段的外侧壁上设有斜面段和竖直段,所述斜面段为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所述竖直段的下端面与定排的上端面贴合。
[0011]为了减少燃烧废料在定排上的堆积,作为优选,所述斜面的倾角为35~45
°

[0012]为了避免卡扣在高温下受压变形影响翻铲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竖直段的高度为8~10mm。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动排上设置卡扣,在动排移动过程中防止有色金属片进入间隙中,保证动排的移动流畅性,同时也保证从支气道和主气道位置往炉膛充气的顺畅性,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动排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0018]图5为支气道与主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卡槽与插块的装配状态图。
[0020]图7为动排和定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斜向间隔设置的定排1和动排2,所述动排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动排块21,在每个所述动排块21上均设有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相邻两个所述动排块21上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之间相互交错设置。
[0023]两个所述卡槽形成外窄内宽的“八”字形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动排块21之间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之间形成外宽内窄的锥形结构,在相邻两个该动排块21之间设有卡扣4,所述卡扣4包括一体结构的平直段和弯折段,在所述弯折段的内侧设有第一插块41和第二插块42,即第一插块41与一个动排块21的第一卡槽31插接,同时,第二插块42与相邻动排块21的第二卡槽32插接,卡扣4从上往下搭接在相邻两个动排块21之间的上端位置处;所述第一插块41和第二插块42的宽度与对应的卡槽宽度相适配。
[0024]在该卡扣4内设有在平直段的侧壁上设有开口的主气道6,在该弯折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气道51,在所述平直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支气道52,两个所述支气道内均螺接有至少一个凸台53,两个该支气道的道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主气道6连通。
[0025]在所述弯折段的外侧壁上设有斜面段43和竖直段44,所述斜面段43为下宽上窄的
梯形结构,所述竖直段44的下端面与定排1的上端面贴合;所述斜面43的倾角为35~45
°
,所述竖直段44的高度为8~10mm。
[0026]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7]如图1到图7所示,炉膛中的动排2和定排1为斜向设置,便于出灰,其中,定排1和动排2之间是间隔设置,定排1固定不动,通过传动装置使动排2在斜向方向上往复移动,以使原料充分燃烧并把已燃烧的灰渣依次翻堆出炉膛。
[0028]动排2由至少两个动排块21拼接组成,每个动排块21上设置“八”字形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相邻两个动排块21上的四个卡槽相互交错设置,在两个动排块21之间设置一个卡扣4,首先在动排2的移动方向上阻止原料以及燃烧废料进入动排块21之间的间隙,其次,由于动排2是斜向设置,动排块21的往复移动有助于推动燃烧过程中进入的原料以及堆积在定排1上的燃烧残留物,且卡扣4上设有斜面43,更有助于翻动定排1上残留物堆积位置的底部,使其能充分燃烧,如定排1上已有较多的堆积物,当冒出动排块21的上端端面时,堆积物沿卡扣4上的斜面43移动,并沿定排1和动排2的斜向设置方向,移动到下处端排出。
[0029]整个使用过程中,卡扣4只是由第一插块41和第二插块42插入对应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中,利用同一个动排块21上两个卡槽的“八”字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包括斜向间隔设置的定排(1)和动排(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排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动排块(21),在每个所述动排块(21)上均设有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两个所述卡槽形成外窄内宽的“八”字形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动排块(21)之间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之间形成外宽内窄的锥形结构,在相邻两个该动排块(21)之间插设有卡扣(4),所述卡扣(4)包括一体结构的平直段和弯折段,在该卡扣(4)内设有在平直段的侧壁上设有开口的主气道(6),在所述弯折段的内侧设有第一插块(41)和第二插块(42),在该弯折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支气道(51),在所述平直段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支气道(52),在两个所述支气道的道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主气道(6)连通,两个所述支气道内均螺接有至少一个凸台(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气道式炉排防卡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动排块(21)上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之间相互交错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敏郭光召向鹏向贤兵姚昌模曾小义欧儒春唐前辉程定山仇志超陈颖赵鑫孙正圆罗远福鲁冠军梅其政黄丹谢德勇王雪王康宁胡耀文蒋金陶谭龙伟徐文浩黄瀛洲董长昊李军圆邵龙李江涛柳腾飞赖福晴李腊梅黄平直
申请(专利权)人: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