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子产品的屏幕占比成为研发人员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前置摄像头的放置位置对屏幕占比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刘海屏到升降式摄像头,再到挖孔屏,各类技术也层出不穷。挖孔屏作为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案逐渐被许多开发者采用。在现有技术方案中,通常采用黑色紫外固化胶(UV胶)填充在摄像头与显示屏孔边缘,然而黑色UV胶因需要兼顾紫外光照射固化,其黑度不能过深,这样无法满足遮光效果,存在边缘漏光问题。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UV胶涂胶工艺形成封框胶,该工艺形成的胶层与显示屏之间还是会存在一些间隙,导致UV胶与显示屏之间的贴合效果差,且涂胶工艺形成的UV胶层厚度过大,导致摄像头四周黑边增加,降低了屏幕占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用以避免透光区边缘漏光。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位于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至少一个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透光区之间的遮光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光学胶;在每一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开孔,所述光学胶具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开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内;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遮光区的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具有包围所述透光区的第三开孔;所述遮光部包括呈遮光状态的光致变色材料,且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互不重叠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位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光学胶一侧的油墨层,至少涂覆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胶靠近透光区一侧的第一光致变色材料层;所述油墨层具有开口区,所述开口区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重合,且所述开口区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之内,所述第二开孔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位于所述油墨层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透光区的边缘之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油墨层面向所述光学胶一侧的第二光致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二光致变色材料层与所述第一光致变色材料层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第二光致变色材料层覆盖位于所述第二开孔内的所述油墨层以及所述开口区;所述第二光致变色材料层覆盖的所述开口区的部分呈透明状态,其余部分所述第二光致变色材料层呈遮光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所述光学胶延伸至所述遮光区且掺杂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部分;且所述光学胶在所述遮光区掺杂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呈遮光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全部掺杂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且在所述遮光区之外区域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呈透明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胶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光学膜片;所述遮光部还包括:所述光学膜片延伸至所述遮光区且掺杂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部分;且所述光学膜片在所述遮光区掺杂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呈遮光状态;所述光学膜片延伸至所述遮光区且掺杂光致变色材料的部分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光学胶延伸至所述遮光区且掺杂光致变色材料的部分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全部掺杂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且在所述遮光区之外区域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呈透明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4~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重合,且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盖板的正投
影与所述透光区在所述盖板的正投影重合。9.根据权利要求2~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一侧的背膜,以及位于所述背膜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散热层;在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川东,陈立强,庞孟媛,王亚明,王研鑫,赵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