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告,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品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增李食堂菌等,其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微生物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仪器设备昂贵、检测成本高、步骤繁琐,不能满足致病菌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提高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检测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如: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繁琐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纳米可控自组装制备金银磁纳米复合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金银磁纳米JYC NPs制备: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与(CH2CH2NH)n水溶液混合搅拌均匀;磁分离后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然后加入金银核壳纳米颗粒进行充分搅拌,最后磁分离清洗烘干,得到金银磁纳米颗粒;步骤二,金银磁纳米颗粒的功能化修饰:将金银磁纳米颗粒分散在水溶液中,超声均匀,得到金银磁纳米颗粒水分散液,加入HSC6H4B(OH)2(4
‑
MPBA)醇水混合溶液,搅拌反应后磁分离,清洗两次,最后分散在水溶液中得到基于JYC@4
‑
MPBA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纳米探针;步骤三,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s
800
的合成:将(CH2CH2NH)n溶解在C2H6O2溶液中,在剧烈搅拌下加入NaCl颗粒,搅拌至澄清透明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硝酸钆六水化合物,硝酸镱五水化合物,和硝酸铥六水化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得到透明溶液,最后加入NH4F
‑
C2H6O2溶液搅拌至透明溶液,上述混合反应物加入不锈钢反应釜中高温反应,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后,真空干燥得到荧光在800nm处有发射峰的纳米颗粒UCNPs
800
;步骤四,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功能修饰:将季铵盐QAS分散在新鲜制备的碳二亚胺和N
‑
羟基丁二酰亚胺水溶液中混合搅拌,然后加入UCNPs
800
水分散液,搅拌反应,离心分离,得到季铵盐功能化的上转换纳米探针UCNPs
800
@QAS;步骤五,磁性检测棒的制备:将细长扁平的金属棒的一段磁力吸附一颗扁圆柱状的磁铁,在其表面粘贴铝箔纸,得到可以方便收集信号的载体磁力棒;步骤六,特异性检测体系的构建:将JYC@4
‑
MPBA探针和UCNPs
800
@QAS探针以一定比例混合,即为特异性检测体系;步骤七,食源性致病判别鉴定方法的建立:制备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沙门氏菌溶液,然后在检测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病菌溶液中,待两种探针和菌结合后,通过载体磁力棒进行检测复合体系的磁分离,同时保留检测体系的上清液,将磁力棒上面收集的JYC@4
‑
MPBA/菌/UCNPs
800
@QAS复合物进行SERS光谱收集,利用化学计量学算法对收集到的不同菌的SERS光谱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分析模型;步骤八,食源性致病判别定量检测及菌落总数方法的建立:制备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溶液及其混合菌液,然后在检测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病菌溶液中,待两种探针和菌结合后,通过载体磁力棒进行检测复合体系的磁分离,同时保留检测体系的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荧光光谱采集,根据不同浓度待测物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建立菌浓度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银磁纳米通过Ag
‑
S键将金银核壳纳米颗粒自主装在氨基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金银磁
‑
季铵盐光学传感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银磁纳米既具有表面增强拉曼SERS效应,也具有快速磁分离作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艺,陈全胜,杨博媗,陈海丽,李欢欢,欧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