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吸收层和近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87461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吸收层和近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该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衬底,在底上制备底电极;将衬底置于真空镀膜设备中,以Cu、Zn、Cd、Sn和Se为蒸镀材料同时蒸镀,在底电极上制备得到前驱体;将衬底进行第一次退火,然后使用抛光液进行抛光,再利用刻蚀液对前驱体进行刻蚀,最后再进行第二次退火,得到光吸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第一次退火、抛光、刻蚀和第二次退火,这样可使后续的CdS缓冲层更好的覆盖在前驱体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电流通道引起的载流子复合以及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吸收层和近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探测器
,尤其涉及一种光吸收层和近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短波红外探测器的主要工作波段是1.1~2.5微米的短波红外光,短波红外技术具有高识别度、全天候适应、光学配置简便等突出的应用特征,在半导体,汽车,无人机等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前景。市场上主流的短波红外探测器材料为碲镉汞和铟镓砷。其中HgCdTe短波红外探测器由于HgCdTe材料本身的本征缺陷浓度高,因此探测器噪声也高,为了降低噪声,成本也随之上升,目前商业应用最广泛仍然是InGaAs探测器,但是InGaAs红外探测器制作工艺复杂,并且与CMOS工艺不兼容,导致它的制作成本高,普通民用消费品难以承受。
[0003]为了解决该问题,申请人研究了半导体材料Cu2Cd
x
Zn1‑
x
SnSe4(后面简称(CCZTSe))。这种材料的生长采用多晶薄膜制备工艺,生长方式简单,可以大面积生长,同时能够兼容玻璃,Si基等衬底,可以实现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的响应,但是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影响多元化合物生长的因素多,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界面过多,使得薄膜表面粗糙度过大,导致暗电流过大;而判断光电探测器性能好坏的主要参数有响应率R和光电探测率D*,为了在不降低响应率的情况下,要获得尽量高的光电探测率,需要降低暗态电流,从而提高信噪比。
[0004]目前的技术在光吸收层制备之后,直接在吸收层上生长CdS缓冲层。由于光吸收层表面不同晶粒之间具有一定的起伏,粗糙度较高,之后生长60nm缓冲层硫化镉无法有效覆盖前驱体薄膜,容易形成大量漏电通道,导致暗电流升高,降低其光电探测效率。
[0005]基于现有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红外探测器存在暗电流高、光电探测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光吸收层和近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制备底电极;
[0009]将制备有底电极的衬底置于真空镀膜设备中,以Cu、Zn、Cd、Sn和Se为蒸镀材料同时蒸镀,在所述底电极上制备得到前驱体;
[0010]将制备有前驱体的衬底进行第一次退火,然后使用抛光液对第一次退火后的前驱体进行抛光,再利用刻蚀液对前驱体进行刻蚀,最后再进行第二次退火,得到光吸收层。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所述第一次退火具体为:将衬底置于退火设备的腔体中,抽至真空度为50~100Pa,然后通入硒化氢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至真空度为1
×
104~3
×
104Pa,然后继续分别通入硒化氢和氮气,并于13~
16min内由室温升温至280~320℃并保温28~32min,再于28~32min内升温至380~420℃并保温55~65min,再将腔体中硒化氢和氮气抽掉并通入硫化氢和氮气继续保温25~35min,自然降温,即完成第一次退火。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所述使用抛光液抛光具体为:使用粒径为50~500nm的氧化铝抛光液抛光。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再利用刻蚀液对前驱体进行刻蚀具体为:先使用质量浓度为0.1~0.4%的溴水刻蚀45~85min,再使用0.4~0.6mol/L的盐酸溶液刻蚀2~4min。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所述第二次退火具体为:将衬底置于退火设备的腔体中,抽至真空度为50~100Pa,然后通入硒化氢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至真空度为1
×
104~3
×
104Pa,然后继续分别通入硒化氢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并于18~22min内由室温升温至380~420℃并保温43~47min,自然降温,即完成第二次退火。
[001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所述底电极的材料为Mo,在所述衬底上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得到底电极。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近红外探测器,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光吸收层。
[00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的近红外探测器,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光吸收层表面的CdS缓冲层、i

ZnO/AZO窗口层和Ni/Al栅电极。
[00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近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制备光吸收层;
[0020]利用化学水浴法在所述光吸收层表面沉积CdS膜即得CdS缓冲层;
[0021]利用射频溅射法,在CdS缓冲层表面制备得到i

ZnO层,再利用射频溅射法在i

ZnO层表面制备得到AZO层即为i

ZnO/AZO窗口层;
[0022]利用蒸发法在i

ZnO/AZO窗口层表面制备得到Ni/Al栅电极。
[0023]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光吸收层。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第一次退火,然后对前驱体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再通过刻蚀液对前驱体进行化学刻蚀,处理掉抛光工艺中前驱体表面的残留物,然后进行第二次退火对前驱体表面化学键进行修复,这样可使后续的CdS缓冲层更好的覆盖在前驱体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电流通道引起的载流子复合以及p

n结之间的缺陷,进一步降低探测器的暗电流,提高探测器效率;
[0026](2)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光吸收层,可应用在CIGS等可见光探测器及太阳能电池中,并且同样具有减少漏电流通道,降低暗电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近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前驱体以及光吸收层的表面形貌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近红外探测器的暗电流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制备底电极;将制备有底电极的衬底置于真空镀膜设备中,以Cu、Zn、Cd、Sn和Se为蒸镀材料同时蒸镀,在所述底电极上制备得到前驱体;将制备有前驱体的衬底进行第一次退火,然后使用抛光液对第一次退火后的前驱体进行抛光,再利用刻蚀液对前驱体进行刻蚀,最后再进行第二次退火,得到光吸收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退火具体为:将衬底置于退火设备的腔体中,抽至真空度为50~100Pa,然后通入硒化氢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至真空度为1
×
104~3
×
104Pa,然后继续分别通入硒化氢和氮气,并于13~16min内由室温升温至280~320℃并保温28~32min,再于28~32min内升温至380~420℃并保温55~65min,再将腔体中硒化氢和氮气抽掉并通入硫化氢和氮气继续保温25~35min,自然降温,即完成第一次退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抛光液抛光具体为:使用粒径为50~500nm的氧化铝抛光液抛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再利用刻蚀液对前驱体进行刻蚀具体为:先使用质量浓度为0.1~0.4%的溴水刻蚀45~85min,再使用0.4~0.6mol/L的盐酸溶液刻蚀2~4min。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燕君冯叶张玉萍杨佳伟张陈斌邵龑杨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