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29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托架组件、托板组件、通风组件和消毒组件,通过设置托架组件和托板组件为骨折的手臂提供固定平台,防止手臂位移,同时不妨碍移动,在托板组件内部设置的消毒组件对手臂处以及和托板组件内壁进行消毒,保持内部的无菌环境,保持伤口的愈合速度,在托板组件内部设置的通风组件,对进入托板组件内部的空气进行消毒和过滤,将内部湿热的空气带出,保持伤口处干燥,解决了目前手臂骨折治疗后在伤口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移动手臂以及活动过程中会导致伤口感染以及造成断裂后骨头的移位,导致后期恢复困难的问题。恢复困难的问题。恢复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臂骨折器械
,具体涉及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手臂骨折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开放性的伤口,在伤口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移动手臂以及活动过程中不仅会导致伤口感染还会造成断裂后骨头的移位,导致后期恢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及其工作方法,通过设置托架组件和托板组件为骨折的手臂提供固定平台,防止手臂位移,同时不妨碍移动,在托板组件内部设置的消毒组件对手臂处以及和托板组件内壁进行消毒,保持内部的无菌环境,保持伤口的愈合速度,在托板组件内部设置的通风组件,对进入托板组件内部的空气进行消毒和过滤,将内部湿热的空气带出,保持伤口处干燥,解决了目前手臂骨折治疗后在伤口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移动手臂以及活动过程中会导致伤口感染以及造成断裂后骨头的移位,导致后期恢复困难的问题。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0005]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包括:
[0006]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支架;
[0007]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
[0008]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托板、上盖、隔板、盖板、螺栓、气囊、第一连接管、第一气泵、托块和密封塞;
[0009]其中,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上盖的一侧与所述托板的一侧铰接,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上盖的内部远离所述第三凹槽的一侧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控制器和储液室,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顶部,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所述螺栓依次自下而上贯通所述托板与所述上盖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所述第二通气孔的一侧内部,所述第一气泵设置于所述托板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的方向为由外界到所述气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贯通所述第一气泵并延伸至所述托板的外部,所述密封塞自上而下贯通所述上盖并延伸至所述储液室内部,所述托块设置于所述托板的顶部一侧;
[0010]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二气泵、第二连接管、支座、垫板、垫层和消毒灯管;
[0011]其中,所述消毒灯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从左至右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气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气泵的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二滤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托板的顶部另一侧,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支座的顶部,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垫板的顶部;
[0012]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包括水泵、驱动电机、第一接近感应器、第二接近感应器、喷射装置、丝杆和弹簧管;
[0013]其中,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储液室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的内部,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第五凹槽的内部,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喷射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内部,所述喷射装置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接近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接近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另一侧,所述弹簧管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内部另一侧,所述弹簧管的一端贯通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靠近所述水泵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储液室的内部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弹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射装置连通。
[00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通过卡扣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卡扣进行固定。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塞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的方向由所述储液室的外部进入所述储液室的内部,所述储液室用于存储消毒液。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座的数量至少大于一个,所述垫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位于相邻的所述支座之间的空隙的正上方,所述垫层的材料为透气医用面料。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0019]进一步的,所述喷射装置包括连接座、推板和喷头,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开设有与所述丝杆螺纹相反的螺纹,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一侧,用于压缩所述弹簧管,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且与所述连接座连通。
[0020]进一步的,连接座和喷头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喷头朝向所述垫层的一侧开设有喷射孔,用于喷洒药液,所述弹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另一侧连通。
[0021]进一步的,所述喷射装置的材料为医用级不锈钢。
[0022]进一步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近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接近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泵的信号输入端、第二气泵的信号输入端、消毒灯管的信号输入端、水泵的信号输入端和驱动电机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
[0023]手臂骨折固定托架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安装,将固定板置于背部,分别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扣住,将手臂骨折
固定托架固定,松开螺栓,将托板与上盖松开,打开上盖,将手部置于托板上,掌心部位放置于托块上,关闭上盖,锁紧螺栓,将托板与上盖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打开,第一气泵通过第一连接管由外界通入空气进入气囊,气囊膨胀将手臂与上盖之间的空隙密封,控制器控制第一气泵关闭;
[0025]S2,喷洒消毒水,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和水泵启动,控制驱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与喷射装置啮合带动喷射装置分别沿第六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和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运动,水泵将储液室中的消毒液通过弹簧管输送到喷射装置中喷出对手臂进行消毒处理,喷射装置从第一接近感应器处朝第二接近感应器方向移动,第二接近感应器感应到喷射装置后,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和水泵关闭,喷射装置从第二接近感应器处朝第一接近感应器方向移动,第一接近感应器感应到喷射装置后,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和水泵关闭;
[0026]S3,通风,步骤S2完成后,控制器控制消毒灯管和第二气泵启动,第二气泵的进气口在第二凹槽内部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臂骨折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组件(100),所述托架组件(100)包括固定板(101)、第一固定带(102)、第二固定带(103)和支架(104);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102)和所述第二固定带(10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01)的一侧,所述支架(104)安装于所述固定板(101)的另一侧;托板组件(200),所述托板组件(200)包括托板(201)、上盖(202)、隔板(202011)、盖板(202012)、螺栓(203)、气囊(204)、第一连接管(205)、第一气泵(206)、托块(207)和密封塞(208);其中,所述托板(201)设置于所述支架(104)远离所述固定板(101)的一端,所述上盖(202)的一侧与所述托板(201)的一侧铰接,所述上盖(20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0201),所述上盖(2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20202),所述第二凹槽(20202)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20203),所述上盖(202)的内部远离所述第三凹槽(20203)的一侧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控制器(500)和储液室(20204),所述第一凹槽(20201)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第四凹槽(20205),所述第四凹槽(20205)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第五凹槽(20206),所述第五凹槽(20206)的一侧开设有第六凹槽(20207),所述第六凹槽(20207)的一侧开设有第七凹槽(20208),所述第二凹槽(20202)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气孔(20209),所述第一凹槽(20201)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气孔(202010),所述隔板(202011)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0202)的内壁顶部,所述盖板(20201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0202)的开口处,所述螺栓(203)依次自下而上贯通所述托板(201)与所述上盖(202)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气囊(204)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0201)远离所述第二通气孔(202010)的一侧内部,所述第一气泵(206)设置于所述托板(201)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205)的一端与所述气囊(204)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205)内部远离所述气囊(204)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的方向为由外界到所述气囊(204),所述第一连接管(205)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依次贯通所述第一气泵(206)并延伸至所述托板(201)的外部,所述密封塞(208)自上而下贯通所述上盖(202)并延伸至所述储液室(20204)内部,所述托块(207)设置于所述托板(201)的顶部一侧;通风组件(300),所述通风组件(300)包括第一滤网(301)、第二滤网(302)、第二气泵(303)、第二连接管(304)、支座(305)、垫板(306)、垫层(307)和消毒灯管(308);其中,所述消毒灯管(308)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0202)的内部位于所述隔板(202011)的一侧,所述第一滤网(301)和所述第二滤网(302)从左至右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0202)的内部位于所述隔板(20201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气泵(303)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0203)的内部,所述第二气泵(303)的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二滤网(302),所述第二连接管(30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泵(30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304)的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三凹槽(20203)的内壁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20201)连通,所述支座(305)设置于所述托板(201)的顶部另一侧,所述垫板(306)设置于所述支座(305)的顶部,所述垫层(307)设置于所述垫板(306)的顶部;消毒组件(400),所述消毒组件(400)包括水泵(401)、驱动电机(402)、第一接近感应器(403)、第二接近感应器(404)、喷射装置(405)、丝杆(406)和弹簧管(407);其中,所述水泵(401)设置于所述储液室(20204)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402)设置于所
述第七凹槽(20208)的内部,所述丝杆(406)设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0206)的内部,所述丝杆(40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40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4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凹槽(2020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喷射装置(40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20207)的一侧、所述第五凹槽(20206)和所述第四凹槽(20205)的内部,所述喷射装置(405)与所述丝杆(40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接近感应器(403)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20205)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接近感应器(404)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20205)的内壁另一侧,所述弹簧管(407)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20207)内部另一侧,所述弹簧管(407)的一端贯通所述第六凹槽(20207)的内壁靠近所述水泵(40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