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砖片系统、砖片覆盖物和砖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378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特别是地砖系统,其包括多个多用途砖片(100),特别是地砖、壁砖或天花板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砖片覆盖物,特别是地板覆盖物、天花板覆盖物或墙壁覆盖物,其由相互联接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砖片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砖片,所述砖片用于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用途砖片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用途砖片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用途砖片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用途砖片系统、砖片覆盖物和砖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特别是地砖系统,其包括多个多用途砖片,特别是地砖、墙砖或天花板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砖片覆盖物,特别是地板覆盖物、天花板覆盖物或墙壁覆盖物,其由相互联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砖片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用途砖片系统中使用的砖片。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以创建砖片覆盖物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用于硬地板覆盖物的层压板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知以各种方式将地板镶板安装在下面的地板上。例如,已知通过胶合或通过钉牢将地板镶板附接在下面的地板上。该技术的缺点是相当复杂,并且只能通过破坏地板镶板来进行后续的更改。根据一种替代的安装方法,将地板镶板松散地安装在底层地板上,其中地板镶板通过榫舌与凹槽联接彼此相互匹配,由此地板镶板主要也在榫舌和凹槽中被胶合在一起。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地板(也被称为浮动镶木地板)具有的优点是易于安装并且整个地板表面可以移动,这通常很便利于容许可能的膨胀和收缩现象。首先,上述类型的地板覆盖物的缺点在于,如果地板镶板松散地安装在底层地板上,则在地板膨胀和随后的收缩期间,地板镶板本身会漂移分开,其结果是,例如如果胶接断开,则可能形成不希望的间隙。为了解决该缺点,已经采用了各种技术,其中在单个地板镶板之间设置了由金属制成的连接元件,以将地板镶板保持在一起。然而,这种连接元件制造起来相当昂贵,并且这种连接元件的设置或安装是一项费时的工作。还已知在相对的镶板边缘处具有形状互补的联接部分的地板镶板。这些已知的镶板通常是矩形的,在相对的长镶板边缘处具有形状互补的向下倾斜的联接部分,并且在相对的短镶板边缘处具有形状互补的向下折叠的联接部分。这些已知的地板镶板的安装基于所谓的向下折叠技术,其中待安装的第一镶板的长边缘先联接至或插入第一排中已安装的第二镶板的长边缘,之后,在降低(向下折叠)第一镶板的过程中,第一镶板的短边缘与第二排中已安装的第三镶板的短边缘联接,该安装满足了简单安装的目标要求。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由相互联接的地板镶板的多个平行定向的排组成的地板覆盖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其中砖片能够以改进的方式相互联接。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其中在砖片安装过程中能够实现增加的自由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其中能够以改进的方式实现诸如人字形图案之类的特殊安装图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其中砖片能够以相对成本高效的方式生产。
[0007]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提供根据前序部分所述的多用途系统来实现,其中,砖片、优选是每个砖片包括:具有第一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一边缘,其中第一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平行于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侧向榫舌、位于与侧向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向下侧翼、以及形成在侧向榫舌与第一向下侧翼之间的第一向下凹口;具有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垂直于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向下榫舌、位于与向下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向下侧翼、形成在向下榫舌与向下侧翼之间的第二向下凹口、以及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竖向作用的)锁定元件;至少一个第三边缘,优选是至少两个第三边缘,每个第三边缘具有第三联接轮廓,第三联接轮廓包括第三凹口,该第三凹口构造成容纳另一砖片的第一联接轮廓的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三凹口由上唇和下唇限定,其中所述下唇设置有向上锁定元件,并且第三联接轮廓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竖向作用的)锁定元件,其中,第一联接轮廓和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两个这样的砖片能够通过转动运动在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处彼此联接,其中在联接状态下,砖片的第一联接轮廓的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相邻砖片的第三联接轮廓的第三凹口中,并且第三联接轮廓的向上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一联接轮廓的第一向下凹口中,并且其中,第二联接轮廓和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可以通过向下折叠运动和/或竖直移动在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处将两个这样的砖片彼此联接,其中在联接状态下,第二联接轮廓的向下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三联接轮廓的第三凹口中,第三联接轮廓的向上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二联接轮廓的第二向下凹口中,并且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如果应用了)面向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并且优选地与其共同作用以实现竖向效果。
[0008]通常,第三联接轮廓的向上锁定元件的面向第三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背离上唇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并且其中,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二联接轮廓的第二向下侧翼处,并且其中,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设置在下唇的背离第三凹口的远侧和/或向上锁定元件的背离第三凹口的远侧。第二锁定元件(其设置在第二向下侧翼处)和第三锁定元件(其设置在下唇的背离第三凹口的远侧和/或向上锁定元件的背离第三凹口的远侧)的存在,以及第三联接轮廓的向上锁定元件的面向第三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背离上唇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这两者组合的优点是,相邻镶板的联接相当简单,同时可以确保所述镶板之间的充分的相互(竖直)锁定。在所述位置处没有锁定元件与所谓的开放凹槽结构的组合可能导致相邻镶板的凸形和凹形联接部分之间的不稳定锁定情况,特别是对于第二联接轮廓和第三联接轮廓之间的联接而言。所描述的第二锁定元件和第三锁定元件的存在还可以防止第二联接轮廓的凸形联接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例如朝第三凹口的开放空间(轻微)移位,特别是(轻微)倾斜。因此,可以防止在联接状态下相邻镶板之间的摩擦。
[0009]典型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砖片系统的每个砖片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轮廓、至少一个第二联接轮廓、以及至少一个第三联接轮廓,并且优选地是多个(例如两个)第三联接轮廓。然而,可以想象的是,至少第一砖片(第一砖片类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轮廓和至少一个第三联接轮廓,而没有第二联接轮廓,而第二砖片(第二砖片类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联接轮廓和至少一个第三联接轮廓,而没有第一联接轮廓。或者,例如可以想象的是,至少第一砖片(第一砖片类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轮廓和至少一个第二联接轮廓,而没有
第三联接轮廓,而第二砖片(第二砖片类型)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联接轮廓,而没有第一联接轮廓和/或第二联接轮廓。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砖片系统的每个砖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联接轮廓和/或至少一个第二联接轮廓和/或至少一个第三联接轮廓。如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砖片不具有选自第一联接轮廓、第二联接轮廓和第三联接轮廓的联接轮廓,则所述砖片的该缺失的联接轮廓将被包括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另一砖片中。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特别是地砖系统,其包括多个多用途砖片,特别是地砖,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砖片(类型)包括:具有第一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一边缘,其中第一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平行于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侧向榫舌、位于与侧向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向下侧翼、以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特别是地砖系统,包括多个多用途砖片,特别是地砖,其中,所述砖片、优选是每个砖片包括:具有第一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侧向榫舌;位于与所述侧向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向下侧翼;以及形成在所述侧向榫舌与所述第一向下侧翼之间的第一向下凹口;具有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向下榫舌;位于与所述向下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向下侧翼;形成在所述向下榫舌与所述向下侧翼之间的第二向下凹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至少一个第三边缘,优选是至少两个第三边缘,每个第三边缘具有第三联接轮廓,所述第三联接轮廓包括:第三凹口,所述第三凹口构造成容纳另一砖片的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另一砖片的所述向下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三凹口由上唇和下唇限定,其中所述下唇设置有向上锁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两个这样的砖片能够通过转动运动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处彼此联接,其中在联接状态下:砖片的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相邻砖片的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三凹口中,并且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一向下凹口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能够通过向下折叠运动和/或竖直移动在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处将两个这样的砖片彼此联接,其中在联接状态下: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三凹口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二向下凹口中,并且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面向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并与其共同作用以实现竖直锁定效果,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面向所述第三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背离所述上唇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二向下侧翼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下唇的背离所述第三凹口的远侧和/或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背离所述第三凹口的远侧。2.一种多用途砖片系统,特别是地砖系统,优选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砖片系统,所述多用途砖片系统包括多个多用途砖片,特别是地砖,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砖片包括具有第一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侧向榫舌;位于与所述侧向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向下侧翼;以及形成在所述侧向榫舌与所述第一向下侧翼之间的第一向下凹口;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砖片包括具有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包括: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砖片的上侧的方向延伸的向下榫舌;位于与所述向下榫舌相距一定距离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向下侧翼;形成在所述向下榫舌与所述向下侧翼之间的第二向下凹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其中,至少一个第三砖片包括具有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联接轮廓包括:第三凹口,所述第三凹口构造成容纳另一砖片的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三凹口由上唇和下唇限定,其中所述下唇设置有向上锁定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两个这样的砖片能够通过转动运动在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处彼此联接,其中在联接状态下:砖片的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相邻砖片的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三凹口中,并且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一向下凹口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能够通过向下折叠运动和/或竖直移动在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处将两个这样的砖片彼此联接,其中在联接状态下: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三凹口中,并且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二向下凹口中,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面向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并且优选地与其共同作用以实现竖向效果,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砖片和/或所述第二砖片和/或所述第三砖片能够由相同的砖片形成,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面向所述第三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背离所述上唇的方向上向上倾斜,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二向下侧翼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下唇的背离所述第三凹口的远侧和/或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背离所述第三凹口的远侧。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每个砖片包括由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组成的第一对相对边缘。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每个砖片包括由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组成的第一对相对边缘。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将砖片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锁定在一起。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将砖片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锁定在一起。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锁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向外的凸起,并且所述第二锁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凹口,并且其中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具有基本互补的形状。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向下榫舌的背离所述第二向下凹口的远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上唇的一侧,在联接状态下,所述上唇的所述一侧面向相邻砖片的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所述远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三锁定元件之间的共同作用在两个砖片的联接状态下产生竖直锁定效果,限定了切线T1,所述切线T1与由所述砖片限定的平面围成了角度A1,所述角度A1小于由所述砖片限定的所述平面与切线T2围成的角度A2,其中所述切线T2由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面向所述第三凹口的近侧的倾斜部分与所述向下榫舌的面向所述第二向下侧翼的近侧的倾斜部分之间的共同作用限定,其中优选地,所述角度A1和所述角度A2之间的最大差值在5度至20度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与靠近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上侧相比,所述第二锁定元件和所述第三锁定元件定位成更靠近所述砖片的上侧。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元件构造成面向处于联接状态的相邻砖片的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三锁定元件并且优选地与其共同作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第一向下侧翼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下唇的背离所述第三凹口的远侧和/或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背离所述第三凹口的远侧。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远侧,位于所述侧向榫舌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至少一个第三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上唇的一侧,在联接状态下,所述上唇的所述一侧面向相邻砖片的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远侧。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面向所述第二向下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背离所述第二向下侧翼的方向上向下倾斜,优选地,与垂直于由每个砖片限定的平面的法线围成一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在0度至60度之间,特别是在0度至45度之间。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面向所述第一向下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背离所述第一向下侧翼的方向上向下倾斜,优选地,与垂直于由每个砖片限定的平面的法线围成一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在0度
至60度之间,特别是在0度至45度之间。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面向所述第三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朝向所述上唇的方向上向上倾斜,优选地,与垂直于由每个砖片限定的平面的法线围成一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在0度至60度之间,特别是在0度至45度之间。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面向所述第二向下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朝向所述第二向下侧翼的方向上向下倾斜,优选地,与垂直于由每个砖片限定的平面的法线围成一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在0度至60度之间,特别是在0度至45度之间。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面向所述第一向下凹口的近侧的至少一部分在朝向所述第一向下侧翼的方向上向下倾斜,优选地,与垂直于由每个砖片限定的平面的法线围成一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在0度至60度之间,特别是在0度至45度之间。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所述近侧与所述第一联接轮廓的所述侧向榫舌的下侧之间的第一过渡区域是弯曲的。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所述近侧与所述第二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下榫舌的下侧之间的第二过渡区域是弯曲的。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所述近侧与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向上锁定元件的上侧之间的第三过渡区域是弯曲的。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三联接轮廓的所述下唇的下侧处存在凹口,所述凹口一直延伸到所述下唇的远端并且允许所述下唇在向下方向上弯曲。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在联接状态下存在所谓的预紧,所述预紧将相应的砖片在相应的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处向彼此迫压,这优选地是通过应用重叠轮廓来执行的。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在联接状态下存在所谓的预紧,所述预紧将相应的砖片在相应的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处向彼此迫压,这优选地是通过应用重叠轮廓来执行的。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预紧是变形的结果,所述变形是弹性弯曲或弹性压缩或两者的组合。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联接状态基本上没有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之间的预紧。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联接状态基本上没有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之间的预紧。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在联接状态下存在多个、优选至少三个远隔的接触区域,其中在每对相邻的接触区域之间留有空间。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在联接状态下存在多个、优选至少三个远隔的接触区域,其中在每对相邻的接触区域之间留有空间。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在联接状态下,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限定第一闭合表面,所述第一闭合表面被限定为穿过联接的砖片的上边缘或至少穿过砖片在砖片的上侧汇合在一起的位置的第一竖直平面。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在联接状态下,所述侧向榫舌和所述第三凹口中的每个都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平面。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在联接状态下,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三边缘限定第二闭合表面,所述第二闭合表面限定了穿过联接的砖片的上边缘或至少穿过砖片在砖片的上侧汇合在一起的位置的第二竖直平面。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联接轮廓和所述第三联接轮廓构造成使得在联接状态下,所述向下榫舌位于所述第二竖直平面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三凹口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竖直平面。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所述向下榫舌的背离所述第二向下凹口的远侧包括至少一个竖直的上壁部分,所述竖直的上壁部分邻近于所述砖片的上侧;并且,邻近于所述竖直的壁部分且位于其下方的是倾斜的壁部分,所述倾斜的壁部分朝所述所述向下榫舌的所述远侧的斜切和/或弯曲的下壁部分向内倾斜,其中可选地,中间竖直壁部分位于所述倾斜的壁部分和所述下壁部分之间。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砖片系统,其中,构造成与另一砖片的第三锁定元件共同作用的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向下榫舌的所述远侧的所述上壁部分处。3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砖片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迪
申请(专利权)人:I四F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