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其的硬涂层及包括其的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50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易成型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其的硬涂层以及包括其的层叠体,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容易成型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包含硬涂树脂、光引发剂、热引发剂及溶剂,上述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其的硬涂层及包括其的层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其的硬涂层以及包括其的硬涂层叠体,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及强度且容易成型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其的硬涂层以及包括其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化程度扩大,开发出了多种用于从外部冲击中保护移动设备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保护膜、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背面的后盖等。
[0003]尤其,最近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优异的握感、对产品的保护和外形的美感等,正在使用具有立体曲面形状的窗口。由此,对于屏幕保护膜等而言,也正在努力开发对显示面板的曲面形状表现出优异的粘结力的膜。例如,与显示面板的形状对应的三维(3D)形状,即以立体形状成型的产品也已上市。
[0004]显示面板的屏幕保护膜,通常由如下的多层的层压结构构成,其包括:透明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氨酯(PU)等热塑性树脂之类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粘结剂,涂布于该透明膜的一侧面;保护纸,用于保护粘结剂涂布面。
[0005]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

1221441号中公开了由表面保护层、主树脂层及粘结层层叠而成的层压(laminating)结构的保护膜。
[0006](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

122144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表面硬度及强度且容易成型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利用其的硬涂层以及包括其的层叠体。
[0009]但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并不限定于以上描述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的记载内容明确理解未描述的其他问题。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包含硬涂树脂、光引发剂、热引发剂及溶剂,上述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硬涂层,其包含硬涂树脂、光引发剂及热引发剂,上述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热引发剂及光引发剂,在光固化工序中执行第一次表面固化,由此可形成硬涂层。之后,表面固化的硬涂层能够以保持柔软性的状态容易执行第二次进行的热挤压及成型工序。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无需额外使用用于赋予柔软性的物质,涂布后在热挤压及成型工序中以不发生硬涂层的龟裂的方式实现完全固化,并能
够以立体形状实现成型。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涂布硬涂层之后,通过光固化工序仅执行表面固化,并以保持柔软性的状态执行热挤压及成型工序,因此即使形成立体形状之后也不会在硬涂层上发生龟裂。
[0017]并且,以表面固化的状态执行热挤压工序,不发生硬涂层转移到模具等的问题,可减少热挤压工序中产生的不良。并且,可具有优异的粘结力及硬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简要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硬涂层的层叠体的制备步骤的剖视图。
[0019]图2为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断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可做出多种变换,并可具有多种实施例,将通过附图示例特定实施例,并在详细说明中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这并不是说本专利技术限定于特定实施方式,而应当理解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及技术范围所包含的所有变换、等同技术方案或代替技术方案。
[0021]在说明本专利技术时,当判断为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不必要地导致本专利技术的主旨不清楚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本说明书的说明过程中利用的数字(例如,第一、第二等)只不过是用于区分一个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的识别标识。
[0022]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当记载为某个部分“包括”某个结构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内容,就意味着还可包括其他结构要素,而不是除外其他结构要素。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容易成型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或“硬涂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硬涂树脂、光引发剂、热引发剂及溶剂,上述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硬涂树脂是可通过热固化及光引发来构成硬涂层的材料,可使用倍半硅氧烷(silsesquioxane)、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silicone)、密胺(melamine)等有机物及有机无机混合类型的树脂。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整体重量,可包含5至70重量百分比的上述硬涂树脂。若硬涂树脂的含量小于5重量百分比,则涂布液的粘度过低而容易流淌,因此难以使用于狭缝涂布工序,当以5μm以上的厚度涂布时,存在涂布均匀度降低的忧虑。并且,若硬涂树脂重量份大于70重量百分比,则涂布液粘度过高,难以实现均匀的硬涂,并存在涂布液制备时间很长的忧虑。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当上述硬涂树脂包含倍半硅氧烷时,可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000至1000000的上述倍半硅氧烷。虽然不限定于此,但是例如,可使用韩国公开专利第2015

0105603号中揭示的倍半硅氧烷。当上述硬涂树脂包含环氧树脂时,上述环氧树脂可使用2

(3,4

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

(3,4

epoxycyclohexyl)ethyltrimethoxysilane)、2

(3,4

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

(3,4

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

(3,4

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

(3,4

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当上述硬涂树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时,可使用1H,1H,2H,2H

十七氟癸酯
(1H,1H,2H,2H

Heptadecafluorodecyl Ester)、甲基丙烯酸2

羟基乙酯(2

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1,6

己二醇丙烯酸酯(1,6

Hexanediol acrylate)。
[0027][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光引发剂及热引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在满足上述重量比的范围之外,当光引发剂不足时,初期固化不足而在附着离型纸的过程或者在成型过程中硬涂层有可能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硬涂树脂,光引发剂,热引发剂,以及溶剂;所述光引发剂和所述热引发剂具有1:50至10:1的重量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树脂包含选自倍半硅氧烷、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及密胺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包含选自由锑系光引发剂、硼系光引发剂、硫化物系光引发剂、三嗪系光引发剂、乙酰苯系光引发剂、咪唑系光引发剂、安息香系光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引发剂及蒽系光引发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引发剂包含选自由锑系热引发剂、硼系热引发剂、磷系热引发剂、过氧化物系热引发剂及偶氮系热引发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和所述热引发剂具有1:1至1:10的重量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整体重量,包含5至70重量百分比的所述硬涂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树脂包含倍半硅氧烷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光引发剂包含锑系光引发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垠秀金成日全海昭尹荣敏李玘泽李炳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进世美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