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342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包括第一桁架组件和第二桁架组件,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桁架本体,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桁架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桁架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二桁架本体,所述第二桁架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推板,两个所述第一推板的一侧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加强杆两端的第二插杆插入两个第一桁架本体的内侧,通过手动推动两个第二推板进而带动推杆推动第一推板移动,使得两个第一推板推动第一插杆移动从第一插孔内移出,即可完成拆卸,便于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


[0001]本技术涉及桁架
,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

技术介绍

[0002]桁架是一种由杆件彼此在两端用铰链连接而成的结构,桁架由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桁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桁架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金属结构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大多采用棒材、角钢或空心矩形截面型材焊接组装,在桁架内部装有控制箱、驱动机、梯级驱动、梯级链涨紧轮装置和导轨等。
[0003]现有的桁架大多采用整体焊接,运输时一台车一般只能运送一个桁架,桁架体积较大不便于拆卸安装,运输效率低。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通过将多个加强杆两端的第二插杆插入两个第一桁架本体的内侧,通过手动推动两个第二推板进而带动推杆推动第一推板移动,使得两个第一推板推动两个第一插杆移动从第一插孔内移出,即可完成拆卸,便于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包括第一桁架组件和第二桁架组件,所述第一桁架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桁架本体,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之间从上到下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杆,且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相反的一侧底部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
[0007]所述第二桁架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二桁架本体,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本体的顶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均设有第一推板,两个所述第一推板相反的一侧中心处均焊接有推杆,两个所述推杆远离对应第一推板的一端均贯穿凹槽延伸至对应第二桁架本体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推板,且两个所述第一推板相向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插杆,每个所述第一插杆的一端均贯穿凹槽延伸至对应第二桁架本体的内侧与对应第一插孔相插接。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插杆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插孔。
[0009]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二插杆,每个所述第二插杆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三插孔。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的底部均设有第三推板,两个所述第三推板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三插杆,两个所述第三插杆的一侧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四插孔,两个所述第三插杆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第三插孔和第二插孔相插接。
[0011]优选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之间均焊接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与相邻第二加强筋呈交叉设置。
[0012]优选的,每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杆之间均焊接有第三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三加强筋
均呈十字型结构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桁架本体的一侧均等间距设有多个第四插杆,每个所述第四插杆分别与对应第四插孔相插接。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本体之间等间距焊接有多个第二加强杆,且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本体的底端均连接有支撑垫。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通过将多个加强杆两端的第二插杆插入两个第一桁架本体的内侧,通过手动推动两个第二推板进而带动推杆推动第一推板移动,使得两个第一推板推动两个第一插杆移动从第一插孔内移出,即可完成拆卸,便于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通过手动将推动两个第三推板,使得两个第三推板将第三插杆依次插入对应第三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完成进一步的安装,通过将多个第四插杆插入对应第四插孔内即可完成安装,安装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桁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桁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的A区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第一桁架组件;11、第四插杆;12、第一桁架本体;13、第一加强杆;131、第二插杆;14、第三推板;15、第三插杆;16、第一加强筋;17、第二加强筋;18、第三加强筋;2、第二桁架组件;21、第二桁架本体;211、凹槽;22、第二加强杆;23、支撑垫;24、第二推板;25、推杆;26、第一推板;27、第一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包括第一桁架组件1和第二桁架组件2,所述第一桁架组件1包括有两个第一桁架本体12,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12之间从上到下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杆13,且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12相反的一侧底部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桁架组件2包括有两个第二桁架本体21,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本体21的顶端均开设有凹槽211,两个所述凹槽211内均设有第一推板26,两个所述第一推板26相反的一侧中心处均焊接有推杆25,两个所述推杆25远离对应第一推板26的一端均贯穿凹槽211延伸至对应第二桁架本体21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推板24,且两个所述第一推板26相向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插杆27,每个所述第一插杆27的一端均贯穿凹槽211延伸至对应第二桁架本体21的内侧与对应第一插孔相插接。
[00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插杆27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插
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杆13的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二插杆131,每个所述第二插杆131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三插孔,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12的底部均设有第三推板14,两个所述第三推板14的顶端均连接有第三插杆15,两个所述第三插杆15的一侧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四插孔,两个所述第三插杆15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第三插孔和第二插孔相插接,通过两个第三插杆15分别与对应第三插孔和第二插孔相插接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多个第一加强杆13与两个第一桁架本体12安装拆卸的目的。
[00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杆13的两端之间均焊接有第一加强筋16和第二加强筋17,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6均与相邻第二加强筋17呈交叉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杆13之间均焊接有第三加强筋18,每个所述第三加强筋18均呈十字型结构设置,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16、第二加强筋17以及第三加强筋18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桁架的结构强度。
[00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包括第一桁架组件(1)和第二桁架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组件(1)包括有两个第一桁架本体(12),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12)之间从上到下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加强杆(13),且两个所述第一桁架本体(12)相反的一侧底部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桁架组件(2)包括有两个第二桁架本体(21),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本体(21)的顶端均开设有凹槽(211),两个所述凹槽(211)内均设有第一推板(26),两个所述第一推板(26)相反的一侧中心处均焊接有推杆(25),两个所述推杆(25)远离对应第一推板(26)的一端均贯穿凹槽(211)延伸至对应第二桁架本体(21)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推板(24),且两个所述第一推板(26)相向的一侧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一插杆(27),每个所述第一插杆(27)的一端均贯穿凹槽(211)延伸至对应第二桁架本体(21)的内侧与对应第一插孔相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插杆(27)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头尾部立柱垫肩桁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杆(13)的两端均对称连接有第二插杆(131),每个所述第二插杆(131)的顶部一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富龙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