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眉与护板的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12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外饰产品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轮眉与护板的配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小车身下护板与侧围钣金的间隙。该结构包括轮眉本体和车身下护板,轮眉本体直接压装到车身下护板上,压装的结构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与车身下护板的干涉量为0.1~0.5mm。该凸台适用于所有可用于轮眉装饰件的材料,其结构简易,效果明显,可以用较低成本优化所述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间隙问题。化所述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间隙问题。化所述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间隙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眉与护板的配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外饰产品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轮眉与护板的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汽车各零部件间隙配合的外观审美提高,而汽车的车身下护板与侧围钣金的间隙要求越来越小。
[0003]参见图1、图2,后轮眉本体1与车身下护板2配合方式主要为后轮眉装饰件下端通过搭在车身下护板上,并通过自身卡子或标件使两者固定,控制车身下护板与侧围钣金的间隙均为其车身下护板自身的卡扣或螺钉的固定,与后轮眉本体并无关系。
[0004]基于前述问题考虑,如果能在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的配合面上增加一种限位结构,将会使前轮眉装饰件在经过标件固定后有对车身下护板间隙缩小的正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小车身下护板与侧围钣金的间隙,车身下护板通过标件固定在侧围钣金上后但始终无法避免零部件变形带来的间隙问题,可在与其配合的前轮眉装饰件上做配合的一种新型结构优化此间隙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轮眉与护板的配合结构,包括轮眉本体和车身下护板,轮眉本体直接压装到车身下护板上,压装的结构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与车身下护板的干涉量为0.1~0.5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宽度为5mm。
[0009]在固定后轮眉装饰件时,凸台会由于受到标件向内拉的作用将车身下护板往钣金方向顶减小车身下护板与侧围钣金的间隙。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凸台适用于所有可用于轮眉装饰件的材料,其结构简易,效果明显,可以用较低成本优化所述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间隙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
技术介绍
中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的搭配方式;
[0012]图2、
技术介绍
中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的搭配方式;
[0013]图3、本技术轮眉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本技术轮眉本体与车身下护板装配示意图;
[0015]图5、沿图4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如下:
[0017]1、后轮眉本体;101、凸台;2、车身下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
[0019]参见图3和图4,在轮眉本体车身下护板搭接的面上的合适位置处设计一个凸台101。参见图5,该凸台101与车身下护板2进行少量干涉,在总装装配完成后,此凸台便会受到标件向内拉的作用将车身下护板往钣金方向顶,减小车身下护板与侧围钣金的间隙。所述凸台 101与车身下护板的干涉量为0.1~0.5mm,其长度应根据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的间隙值设计。如后轮眉装饰件与车身下护板设计间隙为0.5mm,则此凸台的长度为0.6~1mm,便与搭接的车身下护板干涉为0.5mm。而凸台的宽度不宜过大,以减小对造型影响,建议在5mm 左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眉与护板的配合结构,包括轮眉本体(1)和车身下护板(2),其特征在于:轮眉本体(1)直接压装到车身下护板(2)上,压装的结构面上设置有凸台(101),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砚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