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及其旋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252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及其旋转方法。显示器包括一支撑架以及一显示面板。支撑架包括一旋转组件、一驱动马达以及一微控制器,显示面板包括运算单元。驱动马达连接旋转组件,用以带动旋转组件转向。微控制器耦接驱动马达,用以控制驱动马达。显示面板配置在旋转组件。运算单元耦接微控制器。运算单元用以读取一图像,根据图像的方向为直式或横式,运算单元传输信号至微控制器,使微控制器启动该驱动马达,且旋转组件带动显示面板相对于支撑架转向,以将显示面板的一旋转位置切换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或横放模式。或横放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器及其旋转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依据图像方向而自动旋转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显示产品如数字相框、数字电视等,大多无法将屏幕转向为直立模式(portrait mode),仅能维持传统的横放模式(landscape mode),故图像在屏幕中仅能以横放模式显示。若是图像为直式规格时,在横放模式下,无法将直式图像在横放屏幕中以接近满屏的状态呈现,屏幕的两侧会产生大面积的黑色区块,此说明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域不足。而造成图像被限制在屏幕的有限区域中,使得图像显示尺寸在屏幕中被缩小,从而影响使用者的观看体验。
[0003]现今已发展出可手动旋转屏幕的显示产品,可手动旋转屏幕以调整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让直式图像或横式图像在屏幕中获得最大显示面积。然而当连续显示直式、横式混杂的多张图像时,使用者必须持续手动旋转屏幕,方能观赏到最佳显示状态的图像,此造成切换屏幕模式的不方便以及费力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可自动切换观看模式以匹配图像的方向,让图像能以接近满屏的状态被输出,从而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器,包括一支撑架以及一显示面板。支撑架包括一旋转组件、一驱动马达以及一微控制器,显示面板包括运算单元。驱动马达连接旋转组件,用以带动旋转组件转向。微控制器耦接驱动马达,用以控制驱动马达。显示面板配置在旋转组件。运算单元耦接微控制器。运算单元用以读取一图像,根据图像的方向为直式或横式,运算单元传输信号至微控制器,使微控制器启动该驱动马达,且旋转组件带动显示面板相对于支撑架转向,以将显示面板的一旋转位置切换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的旋转方法,根据图像的尺寸、方向等信息判断图像方向,且显示器可依据图像方向而自动切换为适当的显示模式。
[0007]一种显示器的旋转方法,用于一显示器,显示器包括,包括一支撑架及一显示面板,支撑架包括一旋转组件,显示面板配置在旋转组件,显示器的旋转方法包括:以运算单元读取一图像的交换图像文件格式,以获得图像的水平尺寸值、垂直尺寸值以及方向字段值(Orientation),并判断图像的方向为直式或横式。以运算单元判别显示面板的一旋转位置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比对显示面板的旋转位置与图像的方向是否匹配,其中显示面板的旋转位置为直立模式匹配图像的方向为直式时,显示面板的旋转位置为横放模式匹配图像的方向为横式时。当显示面板的旋转位置与图像的方向不匹配时,运算单元驱动旋转组件,使显示面板的旋转位置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以匹配图像的方向。
[0008]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具有运算单元及相应的软体,可根据图像的尺寸、方向等信息判断图像为横式或直式。图像方向经判别后,运算单元会传输相应的数字信号至
微控制器,以驱动马达带动旋转组件产生旋转,将显示面板切换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让横式或直式图像均能以满屏状态在显示面板中输出,从而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体验。
[0009]进一步而言,当连续输出多个图像时,运算单元会依序比对显示面板与与图像是否匹配,而自动切换显示面板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手动调整显示器,可改善不方便以及费力的缺点。
[0010]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结构方块图。
[0012]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侧剖面示意图。
[0013]图1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部分元件主视平面示意图。
[0014]图1D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横放模式示意图。
[0015]图1E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直立模式示意图。
[0016]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运作流程图。
[0017]图3是方向字段值表格图。
[0018]附图标记如下:
[0019]100:显示器
[0020]110:支撑架
[0021]111:灯号单元
[0022]120:旋转组件
[0023]121:主动齿轮
[0024]122:枢轴
[0025]123:转动块
[0026]124:从动齿轮
[0027]130:驱动马达
[0028]131:转轴
[0029]140:微控制器
[0030]150:显示面板
[0031]151:触控单元
[0032]152:储存单元
[0033]153:信息交换单元
[0034]154:加速度计
[0035]160:运算单元
[0036]170:信号转换单元
[0037]200:外接电源
[0038]X:水平尺寸值
[0039]Y:垂直尺寸值
[0040]D1:第一方向
[0041]D2:第二方向
[0042]EP:端部
[0043]IM:图像
[0044]PO: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结构方块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1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部分元件主视平面示意图。
[0046]参考图1A至图1C,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100例如是数字相框、数字电视、台式电脑或是其它具备图像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使用者将可将多个图片文件通过各种界面如Wifi、蓝牙、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等无线或有线界面传输至显示器100的内建储存装置,再通过显示器100连续显示多个图片。
[0047]本实施例的显示器100,包括一支撑架110以及一显示面板150。支撑架110包括一旋转组件120、一驱动马达130以及一微控制器140。显示面板150包括运算单元160。驱动马达130连接旋转组件120,用以带动旋转组件120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向。其中驱动马达130例如是采用直流马达、交流马达或是脉冲马达,本专利技术并未加以限制马达的种类。
[0048]微控制器140耦接驱动马达130,用以控制驱动马达130的启动与否。详细而言,微控制器140例如是具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计数器、输入输出界面的微型电脑,可通过特定的软体组译器于微控制器140写入所需的软体功能,进而达到自动控制的功效。
[0049]显示面板150配置在旋转组件120。显示面板150与旋转组件120连接为一体,此说明旋转组件120可同步带动显示面板150转动。运算单元160配置在显示面板150中且耦接微控制器140。其中运算单元160作为显示器100的运算处理核心。
[0050]进一步而言,显示面板150包括一触控单元151,耦接运算单元160,适于感测作用在显示面板150的外力。举例而言,当外力(手指或笔头按压)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包括:一支撑架,包括:一旋转组件;一驱动马达,连接该旋转组件,用以带动该旋转组件转向;一微控制器,耦接该驱动马达,用以控制该驱动马达;以及一显示面板,配置在该旋转组件,包括:一运算单元,耦接该微控制器,该运算单元用以读取一图像,根据该图像的方向为直式或横式,该运算单元传输信号至该微控制器,使该微控制器启动该驱动马达,且该旋转组件带动该显示面板相对于该支撑架转向,以将该显示面板的一旋转位置切换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旋转组件包括:一主动齿轮,固设在该驱动马达的一转轴;一枢轴,枢设于该支撑架且位在该主动齿轮;一转动块,固设在该枢轴远离该支撑座的一端部;以及一从动齿轮,固设在该枢轴上且相对远离该端部,该从动齿轮啮合该主动齿轮,其中,该驱动马达适于带动该主动齿轮朝一第一方向转动,且该主动齿轮带动该从动齿轮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转动,使得该枢轴与该转动块同时朝该第二方向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转动块具有一连接端口,耦接该显示面板,该运算单元的数字信号适于通过该连接端口而传输至该微控制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还包括一信息交换界面,耦接该微控制器且用以将控制信号传递至该微控制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其中一外接电源适于通过该连接端口而对该显示面板充电。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加速度计,耦接该运算单元,该加速度计用以测量该显示面板在一水平方向与一垂直方向的两重力加速度分量,再将该两重力加速度分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至该运算单元,以判断该显示面板的该旋转位置,当该显示面板的该旋转位置切换为直立模式或横放模式时,该微控制器控制该旋转组件停止转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还包括一灯号单元,耦接该微控制器,当该微控制器运作时,启动该灯号单元,当该微控制器停止运作时,关闭该灯号单元。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运算单元适于读取该图像的交换图像文件格式,并获得该图像的水平尺寸值、垂直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泰融王炳钦罗建生方玉玲蔡侑廷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