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42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体、第二容器体、杯盖、杯套,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自上向下逐渐缩小,所述杯套套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容器的上部,所述杯套内设置有卡条,使所述杯套分隔为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卡紧部,通过所述卡条的侧壁与所述杯套的内壁分别将第一、第二容器体卡紧,使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形成双腔容器,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双腔容器上,使所述双腔容器形成密封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个独立的容器体组合成能够容置不同饮料的容器,适用于两人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用于储存饮料的容器,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个内空的瓶子及瓶盖构成,只能储存单一产品品种。当人们需要饮用两种或多种不同口味的饮料时,例如牛奶和果汁、绿茶和白水等,而现有技术中的容器只能携带一种,否则还需要另外购买携带。另外,现在经常会有人结伴出行,有时一人忘带水杯,口渴后无法喝水,而现有技术中的杯子不适合两人使用,否则会造成不卫生,有疾病时还会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通过采用两个独立的容器体组合成能够容置不同饮料的双腔容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技术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体、第二容器体、杯盖、杯套,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自上向下逐渐缩小,所述杯套套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上部,所述杯套内设置有卡条,使所述杯套分隔为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外侧面与所述杯套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里侧面与所述卡条的侧壁相抵触,使所述第一容器体和所述第二容器体之间形成双腔容器,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双腔容器上,使所述双腔容器形成密封空间。
[0005]优选地,所述杯盖的顶面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所述第一、第二凸台之间设置有插接部。
[0006]优选地,所述插接部的底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里侧面的边沿插接于所述插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杯盖的内壁沿周向凸出设置有凸缘。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外侧面的外沿向外翻折设置有边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边缘卡扣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由圆弧面、平直面和底面组成,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外侧面为所述圆弧面,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里侧面为所述平直面。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凸台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可供吸管插入的吸管孔,所述吸管孔内设置吸管挡片,所述吸管挡片的外侧壁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吸管孔的内侧壁相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宽度。
[001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杯套将两个独立的容器体组合成一个双腔容器,使双腔容器能够
容置两种不同的饮料,杯套套设在两个容器体的上部,通过杯套的内壁与卡条的侧壁使容器体卡紧在杯套内。杯盖的底部设置有插槽,杯盖盖设于容器上,使两个容器体相邻的边沿插接于插槽内,从而使两个容器体的配合更加牢固。杯盖上对应两个容器体分别设置有吸管孔,使容器能够供两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第一、第二容器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半剖视图;
[0018]图5为杯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示出图4中的A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杯盖的顶面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8为杯盖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示出图7中的B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参照图1-图4所示,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包括第一容器体1、第二容器体2、杯盖3、杯套4,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顶部外沿向外翻折设置有边缘11,杯套4套设于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上部,杯套4内设置有卡条41,使杯套4分隔为第一卡紧部411、第二卡紧部412,如图5所示,第一、第二容器体1、2分别自上向下逐渐缩小,当第一、第二容器体1、2分别穿过第一、第二卡紧部411、412,通过杯套4的上边沿抵住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边缘11,使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外侧面与杯套4的内壁相抵触,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里侧面1B与卡条41的侧壁相抵触,从而将第一、第二容器体1、2过盈支撑在杯套4内,第一、第二容器体1、2由圆弧面1A、平直面1B和底面1C组成,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外侧面为圆弧面1A,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里侧面为平直面1B,使第一容器体1和第二容器体2形成台锥状的双腔容器,从而实现双腔容器能够容置不同的饮料,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但本技术不限于一种形状,为了使容器更具有多样性,本技术的第一、第二容器体还可以是方形、多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
[0025]参照图6所示,杯盖3的内壁沿周向凸出设置有凸缘31,杯盖3盖设于双腔容器上,通过杯盖3的凸缘31与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边缘11卡扣连接,使双腔容器形成密封空间,防止饮料溢出。
[0026]参照图7、图8所示,杯盖3的顶面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一、第二凸台32、33的横截面与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横截面相同,第一、第二凸台32、33之间设置有插接部34,插接部34的底面上开设有插槽341。通过杯盖3盖设于双腔容器上,使第一、第二容器体1、2的平直面1B的边沿插接于插槽341内,如图4所示,使第一、第二容器体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固,同时提高密封效果,避免第一、第二容器体之间的饮料发生混合。
[0027]参照图7、图9所示,第一、第二凸台32、33的上分别设置有可供吸管插入的吸管孔,使双腔容器能够供两人饮用,避免交叉感染。吸管孔内设置吸管挡片35,吸管挡片35的外侧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部351、352、353、354与吸管孔的内侧壁相连接,第四连接部354的宽度大于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351、352、353的宽度。当需要使用吸管进行饮用时,通过将吸管插入吸管孔,使吸管将吸管挡片35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351、352、353冲断后进入杯内,由于第四连接部354的宽度大于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351、352、353的宽度,因此,第四连接部354不易冲断,使第四连接部354仍然与吸管挡片35连接,防止吸管挡片35冲断后掉落杯内影响饮用。
[0028]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体、第二容器体、杯盖、杯套,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自上向下逐渐缩小,所述杯套套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上部,所述杯套内设置有卡条,使所述杯套分隔为第一卡紧部、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外侧面与所述杯套的内壁相抵触,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里侧面与所述卡条的侧壁相抵触,使所述第一容器体和所述第二容器体之间形成双腔容器,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双腔容器上,使所述双腔容器形成密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顶面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所述第一、第二凸台之间设置有插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的双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底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第二容器体的里侧面的边沿插接于所述插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梓浩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柏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