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少藩专利>正文

一种阻尼转轴及与其配合的转动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376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59
一种涉及机械转轴领域的阻尼转轴及与其配合的转动零件,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转动配件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绕一轴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配件位于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第一紧固件上,且锁定第二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设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紧固件设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定位筋,在紧固件的旋转轨迹范围内,通过改变作用面的结构,使得紧固件在相同旋转轨迹范围内的旋转松动角变得更小,从而使得使用该阻尼转轴的转动零件转动的响应时间更短,停留过程中的摆动幅度更小更稳定,操作控制过程中动作更有效。控制过程中动作更有效。控制过程中动作更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转轴及与其配合的转动零件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转动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阻尼转轴。

技术介绍

[0002]阻尼转轴是一种能够在可转动范围内的任意角度,保持停留状态的转轴结构,常用于笔记本、平板电脑、汽车头枕、美容仪器、无人机等产品中需要翻转的转动零件,是常见的转轴结构之一。阻尼转轴的转动停留特性主要依赖转轴内部的压缩弹簧垫片,使得阻尼转轴的两个紧固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阻力,通过压缩弹簧垫片两个紧固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实现位置的停留,其摩擦力度的大小与安装的垫片个数的多少以及螺母拧的松紧有关。
[0003]阻尼转轴在应用过程中始终需要与转动零件进行配合,阻尼转轴的侧面是阻尼转轴的主要作用面,转动零件一般是按照阻尼转轴侧面的形状按一定的间隙进行匹配,所以侧面的形状设计是阻尼转轴传动有效的重要一步,而判断侧面的形状设计现在通常通过量化的参数旋转松动角作为判断的依据。旋转松动角是指阻尼转轴与安装孔位于同一转动中心,阻尼转轴按一个方向转动,至触碰到安装孔的内壁为起点,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至再次触碰到安装孔的内壁所形成的夹角。在实际配合过程中,安装孔与阻尼转轴的形状一致,安装孔与转轴之间采用具有一定间隙的过盈配合,方便阻尼转轴的插入式安装。在这个基础上,现有的阻尼转轴侧面常见的结构有图10和图14所示的结构。在同样的配合间隙下,旋转松动角越小意味着阻尼转轴转动过程中更容易带动零件转动,同时使得零件转动动作的响应时间更短,转动完毕后停留时可摆动的幅度更小,位置保持更加固定,操作者在使用转动零件的过程中动作更有效,通过优化侧面的设计减少同等间隙下的旋转松动角是阻尼转轴优化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阻尼转轴及其配合的转动零件,用于解决减少阻尼转轴在同等旋转轨迹和同等配合间隙下旋转松动角更小问题。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尼转轴,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转动配件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绕一轴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配件位于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安装在第一紧固件上,且锁定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紧固件设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定位筋。
[0006]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是阻尼转轴与转动零配件连接的核心部位,而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是阻尼转轴的主要作用面,按照使用需求的不同,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形状相同,但大小尺寸可以相同又或者不相同,由于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之间形成的是相对转动,为了保护转动的接触面,防止长期使用导致转接触面的磨损,在设计时通常会在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之间添加转动辅件,转动辅件的材质要比第一紧固件和第
二紧固件软,为磨损件。第二紧固件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第一紧固件上,连接组件通过自身的结构使第二紧固件紧压第一紧固件,并两个紧固件之间形成足够的摩擦力,使阻尼转轴在转动到任意位置时,能持续保持在同一位置。为了减少阻尼转轴在同样配合间隙下的旋转松动角,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两个关键的作用面上设置定位筋,定位筋不会扩大原来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旋转形成旋转轨迹,扩大旋转轨迹相当于扩大了阻尼转轴,其旋转松动角会相应发生变化。定位筋的一边落在原来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旋转形成的旋转轨迹上。所述定位筋需要平行于轴线,只有平行轴线的定位筋才能在与转动零件配合的过程中通过插入的方式与对应的安装孔进行匹配,从而不会改变阻尼转轴的安装方式或使安装过程变得繁琐。通过定位筋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阻尼转轴的旋转松动角。
[0007]所述第一紧固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紧固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面和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连接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垂直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位于轴线上的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有与连接轴配合的轴孔,所述连接轴穿过轴孔延伸至第二紧固件之外。
[0008]所述第一紧固件一般为活动端,第二紧固件一般为固定端,固定端一般固定在转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的零件上,而活动端一般固定在操作者需要手动进行翻转的转动零件上,为了保证翻转的顺利且保持翻转过程始终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紧固件至少有一个连接面与第二紧固件的一个连接面形成相对的有效面。由于两个有效面均用于装配并配合转动并使转动保持同一平面,所以需要保持相互平行,而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需要垂直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紧固件形成连接轴,第二紧固件形成的轴孔安装在连接轴上,轴孔与连接轴相互配合形成转动连接,两者配合后,第一紧固件的转轴穿过轴孔,将第二紧固件锁定在连接轴上。
[0009]所述连接轴包括转动部和螺纹部,所述转动部一端与第一连接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纹部相连,所述第二紧固件安装在转动部上。
[0010]所述连接轴不但安装有第二紧固件,为阻尼转轴各个部件的主要载体,第二紧固件在轴上需满足自由转动,转动配件需要安装在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还需要与连接组件配合,使连接组件在连接轴上挤压第二紧固件。连接轴通过设置表面具有光滑弧面的转动部供第二紧固件旋转;同时又设置了螺纹部,供连接组件对第二紧固件进行锁紧,按照安装顺序的不同,转动部比螺纹部更靠近第一连接面,转动部位于螺纹部和第一连接面之间。
[0011]所述连接轴的截面上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缺口,所述缺口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面,另一端延伸至连接轴远离第一连接面的一端。
[0012]所述连接轴在连接各个部件,并在带动各部件转动的过程中,需要有选择性地带动部分的零件一同转动在保证其功能的实施,又不会对不需要带动的组件造成影响,通过在连接轴的截面上设置缺口,所述截面上的缺口为一段连接轴截面的圆弧和连接圆弧两端的直线构成,所述缺口一般有两个,所述两条直线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连接轴上且相互平行,该缺口一致贯穿整个连接轴,缺口的存在使连接轴变成异型轴,使连接轴表面既有配合不影响转动的弧面,又有可以带动其他零件的平行面。连接轴需要带动的组件设置与连接轴截面一致的孔,不需要带动的零件设置连接轴无缺口时的圆孔,实现了组件的区别带动功能。
[0013]所述第一安装面设有内凹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能容纳部分连接组件。
[0014]所述内凹的安装位的形状和大小根据连接配件的尺寸大小设计,安装位的设计有助于容纳部分的连接组件配件,使得阻尼转轴的整体长度缩短,这样的设计好处在于在安装时,第二紧固件对安装孔的厚度需求会降低,从另一角度由可以减少连接组件的突出,有利于转动零件和阻尼转轴更好地装配。
[0015]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包括位置相对的两段圆弧面和分别与两段圆弧面的两端相连且相互平行的平行面;所述两段圆弧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两段平行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平行面上都设有对称式的定位筋。
[0016]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都采用两段圆弧和两段平行面结合的方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转轴,包括第一紧固件(100)、第二紧固件(200)、转动配件(300)和连接组件(400),所述第一紧固件(100)与第二紧固件(200)绕一轴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配件(300)位于第一紧固件(100)与第二紧固件(200)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紧固件(100)和第二紧固件(200)相连;所述连接组件(400)安装在第一紧固件(100)上,且锁定第二紧固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100)设有第一侧面(110),所述第二紧固件(200)设有第二侧面(210),所述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210)均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定位筋(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100)还包括第一连接面(120),所述第二紧固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面(220)和第一安装面(230),所述第一连接面(120)、第一安装面(230)和第二连接面(220)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210)分别垂直于第一连接面(120)和第二连接面(220);所述第一连接面(120)上设有位于轴线上的连接轴(130),所述第二连接面(220)上设有与连接轴(130)配合的轴孔(221),所述连接轴(130)穿过轴孔(221)延伸至第二紧固件(200)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30)包括转动部(131)和螺纹部(132),所述转动部(131)一端与第一连接面(12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螺纹部(132)相连,所述第二紧固件(200)安装在转动部(13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30)的截面上设有与轴线平行的缺口(133),所述缺口(133)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面(120),另一端延伸至连接轴(130)远离第一连接面(120)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30)设有内凹的安装位(231),所述安装位(231)能容纳部分连接组件(400)。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210)均包括位置相对的两段圆弧面(111)和分别与两段圆弧面(111)的两端相连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藩黄志斌林春安黄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陈少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