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228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包括大棚架构,大棚架构由边竖支架、中竖支架以及顶斜撑支架组装而成,中竖支架的两侧上端均设置有横支撑杆,位于同一侧多组横支撑杆的上方均设置有蓄水管,蓄水管的正上方均设置有蓄气管,分水管的一端均安装有高压喷水头,分气管的一端均安装有高压喷气头,高压喷气头与高压喷水头均为上下对应设置,且高压喷气头均对准相应的高压喷水头,大棚架构的底部放置有蓄水箱;该加湿装置可完成大面积的加湿工作,可有效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达到大面积加湿和降温双重效果,加快了加湿的速度,提高了加湿的效率,避免使用大型加湿设备,且加湿均匀便捷,有效降低了成本。有效降低了成本。有效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大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分子聚合物

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
[0003]种植大棚内部湿度较低时,常需要进行加湿处理,但是因为一些大棚的内部面积较大,使用小型的加湿设备则加湿速度较慢,若使用大型或多台加湿设备的话则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用于大棚内部大范围及快速的加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包括大棚架构,所述大棚架构由边竖支架、中竖支架以及顶斜撑支架组装而成,所述大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大棚加湿装置,包括大棚架构(1),所述大棚架构(1)由边竖支架(2)、中竖支架(3)以及顶斜撑支架(4)组装而成,所述大棚架构(1)的两侧均安装有通风窗(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竖支架(3)的两侧上端均设置有横支撑杆(6),且横支撑杆(6)在中竖支架(3)上均通过固定扣(7)固定,所述横支撑杆(6)远离固定扣(7)的一端均固定在对应的边竖支架(2)上,位于同一侧多组横支撑杆(6)的上方均设置有蓄水管(17),蓄水管(17)与横支撑杆(6)均相互垂直,所述蓄水管(17)的正上方均设置有蓄气管(20),上下对应的蓄气管(20)和蓄水管(17)之间均通过多组管架(13)连接固定,所述管架(13)的下端均固定在对应的横支撑杆(6)上,所述蓄水管(17)的一侧均隔段连接有多根分水管(18),所述分水管(18)的一端均安装有高压喷水头(19),且高压喷水头(19)均为竖直向上设置,所述蓄气管(20)的一侧均向下倾斜设置有多根分气管(21),所述分气管(21)的一端均安装有高压喷气头(22),所述高压喷气头(22)与高压喷水头(19)均为上下对应设置,且高压喷气头(22)均对准相应的高压喷水头(19),所述大棚架构(1)的底部放置有蓄水箱(8),所述蓄水箱(8)中放置有水泵(9),水泵(9)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9)的一端连接有三通I(10),所述三通I(10)的其余两个管口均连接有进水管(11),两组进水管(11)的一端分别与两组蓄水管(17)的一端端部连接,所述蓄水管(17)的另一端端部均为封堵端,位于最前侧的中竖支架(3)和顶斜撑支架(4)之间焊接有L型放置钢板(23),L型放置钢板(23)的横板上端安装有冷气机(24),该横板上开设有管孔(25),所述冷气机(24)上连接有出气管(26),所述出气管(26)穿过管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亚南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