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226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该观察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投喂笼、多个传感器,以及图像获取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将投喂笼悬设于水中;多个传感器设置在投喂笼的饲料台上,传感器用于获取并发送水生生物触碰饲料台的信号;图像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并发送饲料在饲料台上的覆盖面积的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传感器与图像获取装置的相配合可有效对下次饲料的投喂量进行调整,以确定合理的饵料系数,不仅可以提高水生生物的增长速度,而且避免饲料的浪费,防止水质变坏,提高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水生生物的品质。进而提高水生生物的品质。进而提高水生生物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通常向底栖水生生物(例如虾)投喂沉水饲料,然而由于沉水饲料在水中的下沉速度过快,不利于饲养员观察水生生物的进食行为,进而也就不能确定合理的投喂量,若投喂不足,会造成水生生物的增长速度过慢,若投喂过多,不仅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过多的残饵也会造成水质变坏,影响水生生物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
[0004]一种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所述观察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投喂笼、多个传感器,以及图像获取装置;
[0005]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投喂笼悬设于水中;
[0006]多个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投喂笼的饲料台上,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并发送水生生物触碰所述饲料台的信号;
[0007]所述图像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并发送饲料在所述饲料台上的覆盖面积的信息。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传感器由所述饲料台的边缘至中部均匀间隔分成多组,且相邻两组所述传感器交错分布。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喂笼还包括:位于所述饲料台上方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饲料台和所述连接件之间的支撑网;
[0010]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悬挂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图像获取装置位于所述饲料台的上方。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环状的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0012]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交叉分布;
[0013]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悬挂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交叉处。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安装件、导向件、绳索卷绕器和绳索;
[0015]所述安装件可水平伸缩,所述安装件通过支撑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的上方;
[0016]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
[0017]所述绳索卷绕器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0018]所述绳索的第一端与所述绳索卷绕器连接,所述绳索的第二端沿着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投喂笼连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层伸缩管;
[0020]内层的所述伸缩管与相邻外层的所述伸缩管之间设置有止位部,所述止位部用于
使内层的所述伸缩管伸展或回缩至极限位置时,停止移动。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
[0022]所述绳索的第二端沿着所述导向件的曲面与所述投喂笼连接。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曲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绳索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索卷绕器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手柄;
[0025]所述外筒体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0026]所述内筒体的第一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外筒体的外部与所述绳索连接;
[0027]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内筒体的第二端上。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绳索卷绕器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固定所述手柄,以使所述投喂笼悬停在预设位置。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的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锁紧孔,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穿设孔;
[0030]当所述手柄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锁紧件的头部限位于所述穿设孔的外部,所述锁紧件的尾部穿过所述穿设孔卡入至对应的锁紧孔中。
[0031]如上所述的观察系统,传感器用于获取并发送水生生物触碰饲料台的信号,图像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并发送饲料在饲料台上的覆盖面积的信息,这样的话便可以根据水生生物触碰饲料台的频率确定水生生物的进食频率以及根据饲料在饲料台上的覆盖面积确定水生生物在预设时长内的进食量,之后基于水生生物的进食频率与水生生物在预设时长内的进食量,可有效对下次饲料的投喂量进行调整,以确定合理的饵料系数,不仅可以提高水生生物的增长速度,而且避免饲料的浪费,防止水质变坏,提高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水生生物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绳索卷绕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
[0037]100-固定装置,110-固定件,120-安装件,121-伸缩管,120a-止位部,130-导向件,131-转轴,140-绳索卷绕器,141-外筒体,141a-锁紧孔,142-内筒体,1421-压盖,1422-限位件,143-手柄,143a-穿设孔,144-轴承,145-锁紧件,145a-通槽,150-绳索,160-支撑件,200-投喂笼,210-饲料台,220-连接件,221-骨架,222-第一连接部,223-第二连接部,230-支撑网,300-传感器,400-图像获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
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0]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如图1所示,该观察系统包括:固定装置100、投喂笼200、多个传感器300,以及图像获取装置400;固定装置100用于将投喂笼200悬设于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生物进食行为的观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系统包括:固定装置(100)、投喂笼(200)、多个传感器(300),以及图像获取装置(400);所述固定装置(100)用于将所述投喂笼(200)悬设于水中;多个所述传感器(300)设置在所述投喂笼(200)的饲料台(210)上,所述传感器(300)用于获取并发送水生生物触碰所述饲料台(210)的信号;所述图像获取装置(400)用于获取并发送饲料在所述饲料台(210)上的覆盖面积的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传感器(300)由所述饲料台(210)的边缘至中部均匀间隔分成多组,且相邻两组所述传感器(300)交错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观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笼(200)还包括:位于所述饲料台(210)上方的连接件(220)以及连接在所述饲料台(210)和所述连接件(220)之间的支撑网(230);所述图像获取装置(400)悬挂在所述连接件(220)上,所述图像获取装置(400)位于所述饲料台(210)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0)包括:环状的骨架(221),以及设置在所述骨架(221)上的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部(223);所述第一连接部(2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交叉分布;所述图像获取装置(400)悬挂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之间的交叉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观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包括:固定件(110)、安装件(120)、导向件(130)、绳索卷绕器(140)和绳索(150);所述安装件(120)可水平伸缩,所述安装件(120)通过支撑件(160)安装在所述固定件(110)的上方;所述导向件(130)设置在所述安装件(120)上;所述绳索卷绕器(140)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60)上;所述绳索(150)的第一端与所述绳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莉飞孙砚胜张欣李文通王赛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