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使用其进行印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216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04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使用其进行印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主剂和固化剂,所述主剂包括下述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填充料、耐磨助剂;其中,所述主剂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100:30-50:4-8;所述主剂与所述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5-30。采用该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其印刷方法可以在保证印刷图案的附着性的同时,增强印刷图案的耐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使用其进行印刷的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印刷
,尤其涉及一种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使用其进行印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机外壳表面通常是UV高光光油表面,在手机外壳上会通过油墨印刷的方式印上手机的型号等信息。由于UV高光光油表面致密度高、表面张力低,上面印刷油墨的附着力并不是很牢固。因此,当手机放置在衣服口袋或背包中时,如果长期受到其他物品的摩擦,则会导致印刷的字体模糊,甚至无法辨认,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使用其进行印刷的方法,以增强印刷图案的耐磨性能。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包括主剂和固化剂,所述主剂包括下述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填充料、耐磨助剂;
[0005]其中,所述主剂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100:30-50:4-8;
[0006]所述主剂与所述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5-30。
[0007]其中,所述填充料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钛白粉、二氧化硅。
[0008]其中,所述耐磨助剂为聚四氟乙烯。
[0009]其中,所述固化剂为多异氰酸酯。
[0010]其中,所述主剂中羟基丙烯酸树脂、填充料、耐磨助剂的重量比为:100:40:6。
[0011]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在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油墨印刷的方法,包括:
[0012]制备油墨:制备上述的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
[0013]移印:以移印的方式,在气压1-3千克/厘米2、转速1500-3000转/秒的条件下,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印刷;
[0014]烘烤:在60-85摄氏度的条件下,对印刷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的油墨烘烤100-150分钟。
[0015]其中,所述移印步骤包括:
[0016]以移印的方式,在气压1.5千克/厘米2、转速2000转/秒的条件下,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印刷;
[0017]其中,所述烘烤步骤包括:
[0018]在75摄氏度的条件下,对印刷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的油墨烘烤120分钟。
[0019]其中,所述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印刷,包括:
[0020]使用印刷模具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印刷,以使印刷图案的厚度为12-13.5微米。
[0021]其中,所述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印刷,包括:
[0022]使用印刷模具在所述UV高光光油表面印刷三次,其中,所述印刷模具上凹槽的深度为4-4.5微米。
[0023]本公开提供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包括主剂和固化剂,主剂包括以下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填充料、耐磨助剂,这些组分的重量比为:100:30-50:4-8。
[0024]UV高光光油表面致密度高、表面张力低,其表面本身不易润湿和渗透。双组分热固化型油墨在固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小,相对而言附着力会更稳定。但是双组分热固化型油墨本身耐磨性不及UV固化型油墨。因此通过增加耐磨助剂在主剂中的比例来增加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的耐磨性能。但是耐磨助剂添加太多会影响油墨的附着性能,因此选择耐磨助剂与羟基丙烯酸树脂的重量比为4-8:100。优选地,选择耐磨助剂与羟基丙烯酸树脂的重量比为6:100。
[0025]具体地,耐磨助剂为聚四氟乙烯(简写为PTFE)。聚四氟乙烯除了具有耐磨的特点外,还可以耐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因此可以更好的保护印刷图案不被磨损掉。另外,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很强的不粘性,即表面张力很小而不粘附于其它物质上。因此,在主剂中添加聚四氟乙烯不宜过多。
[0026]在本公开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中,固化剂是为了促进、控制和调节固化反应。羟基丙烯酸树脂是固化经过缩合、闭环、加成或催化等过程来完成化学交联反应。只有固化剂中的-NCO基团和羟基丙烯酸树脂中的-OH基团完全反应,油墨才能从液相转变为固相,且成膜物质间的高分子才能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从而使得印刷油墨形成的膜具有良好的硬度、附着力等。因此,固化剂选用含有-NCO基团的多异氰酸酯。
[0027]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当主剂与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5-30时,能够获得较佳的固化效果。优选地,主剂与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8。
[0028]另外,填充料可以选择钛白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种。当选择两种时,钛白粉和二氧化硅的比例为2-6:1。
[0029]在采用上述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在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油墨印刷时,可以采用下述具体操作步骤:
[0030]步骤1,将主剂和固化剂按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制成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
[0031]步骤2,将制备的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与稀释剂按比例混合。需要注意的是,制备的油墨需要在6小时之内使用。
[0032]步骤3,把搅拌均匀的油墨倒入移印机的油杯内,把溢到油杯边缘的油墨擦拭干净,并启动机台空运转搅拌油墨。
[0033]步骤4,设置移印机的参数,气压为1.5千克/厘米2,速度为2000转/秒。
[0034]步骤5,设置印刷模具上凹槽的深度为4微米。
[0035]步骤6,把印刷物料放置于夹具上并用手轻按确保产品放到位,启动机台,待产品印刷完成后取下产品并确认印刷位置是否与位样一致,其中印刷过程中每20分钟校对一次位样。使用上述深度的模具印刷三次。
[0036]步骤7,印刷完成后在75摄氏度的条件下烘烤120分钟。
[0037]在本方法中,采用移印的方式是因为,移印墨层较薄,丝印的墨层较厚,手接触有凹凸感,而手机外壳上的图案不需要这种凹凸感。
[0038]另外,采用上述的移印参数,可以更好地控制移印效果,使得移印的图案不出现粘胶头、拉丝等异常现象。
[0039]本方法中,印刷模具上凹槽的深度为4-4.5微米,连续印刷3次,则可以使得在UV高光光油表面印刷的膜厚为12-13.5微米。
[0040]采用本公开的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及使用其进行印刷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印刷图案的附着性的同时,增强印刷图案的耐磨性。经测试证明,采用本公开的油墨及其印刷方法,可以将耐磨测试时间提高到1小时。
[004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4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43]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采用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在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油墨印刷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剂和固化剂,所述主剂包括下述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填充料、耐磨助剂;其中,所述主剂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100:30-50:4-8;所述主剂与所述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5-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钛白粉、二氧化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助剂为聚四氟乙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多异氰酸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中羟基丙烯酸树脂、填充料、耐磨助剂的重量比为:100:40:6。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在UV高光光油表面进行油墨印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油墨:制备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分热固化型聚氨酯油墨;移印:以移印的方式,在气压1-3千克/厘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姜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