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205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灌注液输送装置包括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灌注管路远端,灌注管路中部和灌注管路近端,所述灌注管路远端通过旋转件连接叶轮,所述灌注管路近端位于体外,所述灌注管路远端形成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和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旋转件位于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内;所述灌注管路近端设置有输入泵,所述灌注管路中部采用多层管或多腔管结构,所述输入泵将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泵送至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灌注管路内层腔体中携带磨损颗粒的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流出至灌注管路近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血液大量进入泵血装置传动系统同时,防止磨损颗粒物进入人体。防止磨损颗粒物进入人体。防止磨损颗粒物进入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动力源位于体外的经皮辅助泵血装置中,减少颗粒进入体内。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辅助泵血装置是一种将泵血导管和驱动模块分开设置并通过柔性传动结构相连,有源驱动模块位于体外,通过柔性传动结构驱动植入体内泵血导管实现辅助泵血功能的装置。
[0003]由于有源驱动模块位于人体外,柔性绞丝近端需要连接电机转轴,远端需要通过复杂的人体血管结构后与泵血导管内叶轮转轴连接。在整个泵血装置中既存在旋转件,如:叶轮,叶轮转轴以及传动绞丝等,又有用于保护人体内的血管,心脏等组织,使其不与旋转件直接接触的固定件,如:鞘管,壳体等。由于泵血导管以及传动系统均位于人体内,血液将会从旋转件与固定件间的间隙流入泵血装置的传动系统内,血液大量进入会影响到传动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负载增加,传动失效等问题,因此在医疗器械领域,常采用充填灌注液的方式,防止血液进入泵血装置的传动系统内。一方面,在泵血装置中,传动装置如柔性绞丝,以及叶轮转轴与轴承处可能会产生磨损颗粒,当磨损颗粒进入人体,将会形成血栓,危害人体生命健康。
[0004]在专利文献CN 108457844 A,CN 105917118 A,US8597170B2,CN211693252U以及Impella公司所公布的早期论文中均对泵血装置内灌注模式以及灌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且有效解决了血液进入泵血装置的传动系统的问题,同时灌注液本身具有润滑,减震传动结构的优点。然而对于磨损颗粒的问题,上述的技术方案,均有一些缺陷。
[0005]在专利文献US8597170B2中采用的液路结构,没有考虑到磨损颗粒物可能进入人体的危害,在其设计的液路结构中,叶轮转轴与其轴承处于血液与灌注液的交汇处,叶轮转轴与轴承所产生的磨损颗粒物将直接进入血液,危害人体生命。
[0006]在专利文献CN 108457844 A和CN 105917118 A中,虽然提及了磨损颗粒的问题,但是上述两份专利文献,认为“由于液体的流速较慢的阶段,颗粒开始在液体流中停滞,使得可以最小化粒子沿着通道的运输。”也就是说,上述两份专利文献认为,由于液体流速低,导致颗粒物不会随液流进行运动;然而事实上叶轮以及传动系统的转速为10000rpm以上,在该工况下运行时,灌注腔体内的液流将会获得极大的径向速度,当微粒粒径低于10um时,甚至将会产生布朗运动,即微粒会由于水分子热运动而发生运动。而在泵血装置的传动系统中产生的微粒粒径大多数小于20um。可见,在多数情况下,磨损颗粒将会受到液体运动的影响而进行运动而不会在液流中停滞。因此,该方案未能有效地解决磨损颗粒的问题。
[0007]申请人早期的专利文献CN211693252U提出了一种动密封结构,利用漩涡产生的死区用以密封腔体,用以解决磨损颗粒物进入人体的问题。然而,该密封结构在叶轮转速处于转速极低的水平,密封效果将下降,当导管进行撤出,叶轮转速为0时,该结构甚至无密封效果。
[0008]在Impella公司公开的早期论文中,采用单腔结构,利用流体动力学轴承,采用磁流体进行密封,有效的解决了磨损颗粒的问题,论文中所提及的泵血装置采用的是体内电机,然而中空导管内无传动结构,与经皮辅助泵血装置有本质上的差异,并且论文中所提及的微型体内电机(最大外径小于4.3mm)本身属于技术难题,不具备参考价值,在经皮辅助泵血装置上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避免血液大量进入泵血装置传动系统同时,防止磨损颗粒物进入人体。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包括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灌注管路远端,灌注管路中部和灌注管路近端,所述灌注管路远端通过旋转件连接叶轮,所述灌注管路近端位于体外,其中,所述灌注管路远端形成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和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旋转件位于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内;所述灌注管路近端设置有输入泵,所述灌注管路中部采用多层管或多腔管结构,所述输入泵将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泵送至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灌注管路内层腔体中携带磨损颗粒的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流出至灌注管路近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包括叶轮转轴、轴承和传动绞丝,所述轴承设于所述叶轮转轴外,所述叶轮转轴的远端和叶轮相连,所述叶轮转轴的近端和所述传动绞丝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叶轮转轴的近端设有近端密封盖和近端固定架,所述叶轮转轴的远端设有远端密封盖和远端固定架,所述近端固定架和远端固定架外设有壳体;所述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固定相连,所述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为中空结构,所述远端固定架的内侧壁面,远端密封盖外侧壁面,近端密封盖外侧壁面以及壳体内侧壁面共同组成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近端密封盖内侧壁面,远端固定架内侧,近端固定架内侧共同组成灌注管路内层腔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套设于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外,所述叶轮转轴贯穿通过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并与叶轮相连,所述远端固定架上设置有开槽,使得远端固定架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灌注通路,灌注液流入灌注管路外层腔体后在叶轮近端处分离为两路,一路从叶轮近端与远端固定架之间流出至泵血导管,另一路从叶轮转轴与远端密封盖之间的间隙流入灌注管路内层腔体,使得灌注液从灌注管路远端返回流向灌注管路近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表面和远端固定架紧配相连,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外圈间的间隙形成灌注通路。
[0015]进一步地,所述滚动轴承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轴承并排设置且完全处于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内,靠近远端的滚动轴承与远端密封盖相抵接,靠近近端的滚动轴承与叶轮转轴上的轴肩相抵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路中部包括外层鞘管与内层鞘管,所述传动绞丝位于内层鞘管中;所述内层鞘管一端和灌注管路内层腔体相连通,所述内层鞘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体外,所述外层鞘管的一端与灌注管路外层腔体相连通,所述外层鞘管的另一端通过输入泵和输液袋相连。
[0017]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路中部为多腔管,所述多腔管至少包含一个灌注流入腔体
和一个灌注流出腔体,所述传动绞丝位于灌注流出腔体中;所述灌注流出腔体和所述灌注管路远端的灌注管路内层腔体相连通,所述灌注流出腔体与所述灌注管路远端的灌注管路外层腔体相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泵为注射泵,或者所述输入泵的出口处设置单向阀。
[0019]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路近端还包括有输出泵,所述输出泵将所述灌注管路内层腔体中携带磨损颗粒的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泵向灌注管路近端。
[002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上述灌注液输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下步骤:位于灌注管路远端处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内中的旋转件产生磨损颗粒;打开位于体外的输入泵,将灌注液泵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液输送装置,包括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灌注管路远端,灌注管路中部和灌注管路近端,所述灌注管路远端通过旋转件连接叶轮,所述灌注管路近端位于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路远端形成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和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旋转件位于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内;所述灌注管路近端设置有输入泵,所述灌注管路中部采用多层管或多腔管结构,所述输入泵将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泵送至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灌注管路内层腔体中携带磨损颗粒的灌注液经由灌注管路中部流出至灌注管路近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叶轮转轴、轴承和传动绞丝,所述轴承设于所述叶轮转轴外,所述叶轮转轴的远端和叶轮相连,所述叶轮转轴的近端和所述传动绞丝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转轴的近端设有近端密封盖和近端固定架,所述叶轮转轴的远端设有远端密封盖和远端固定架,所述近端固定架和远端固定架外设有壳体;所述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固定相连,所述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为中空结构,所述远端固定架的内侧壁面,远端密封盖外侧壁面,近端密封盖外侧壁面以及壳体内侧壁面共同组成灌注管路外层腔体;所述近端密封盖内侧壁面,远端固定架内侧,近端固定架内侧共同组成灌注管路内层腔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套设于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外,所述叶轮转轴贯穿通过远端固定架和近端固定架并与叶轮相连,所述远端固定架上设置有开槽,使得远端固定架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灌注通路,灌注液流入灌注管路外层腔体后在叶轮近端处分离为两路,一路从叶轮近端与远端固定架之间流出至泵血导管,另一路从叶轮转轴与远端密封盖之间的间隙流入灌注管路内层腔体,使得灌注液从灌注管路远端返回流向灌注管路近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外表面和远端固定架紧配相连,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外圈间的间隙形成灌注通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液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滚动轴承并排设置且完全处于灌注管路内层腔体内,靠近远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峻赵贤忠刘智勇唐智荣
申请(专利权)人:丰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