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92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管体内设置有置为一体的引流管道和冲洗管道,在植入管管体非冲洗管道位置上均匀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截面为T型,且引流槽终止于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交接位置,冲洗管道靠近引流管道的一侧和靠近植入管管壁一侧均设置有冲洗孔,且引流管道与引流槽对应的位置上也设置有引流孔;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冲洗管道送入冲洗水,并通过冲洗孔和引流孔进入体内,起到稀释带引流体液或组织的作用,同时利用引流槽的虹吸作用更好的将上述带引流物引流出体外,且整个结构可以与现有的引流装置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几率,提高了引流的效果。流的效果。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外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经常会用到引流管,主要作用是将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等引流出体外,防止感染,加速伤口愈合,但目前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管容易被组织碎块、血块等堵塞,目前解决管体堵塞的方法一般为冲洗法和机械破碎法,冲洗法的原理是通过管体向创伤腔内注水,将引流血液或组织稀释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冲洗强度有要求,水压过大损伤组织,水压过小,清洗不彻底;机械破碎法的原理是增设伸缩管,利用机械冲击,将堵塞处打通,这种方法在使用时,如引流血液或组织较粘稠,在引流中会造成多次堵塞,疏通过程需要多次进行费时费力且操作难度大。
[0003]现有技术中专利201710731494.4公布了一种中心孔型

多槽引流管,可利用冲洗和虹吸原理解决管体堵塞的问题,但该引流管仅在十字型槽内设冲洗孔,冲洗区域受限;且该方案中冲洗通道和引流通道为同一管道,无法实现冲洗和引流的同步操作;除此之外,本领域常用的引流管还存在引导针及引流容器通共用一个端口的问题,普通圆形引导针使用这一共用端口时会出现渗液的可能,而为了避免渗液制备特制形状引导针会增加成本,而且在手术过程当引导针使用完毕后,需要将引导针更换为引流容器,这样不但会延长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0004]因此,能否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冲洗和引流,同时确保引流效果和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的引流管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该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管体内设置有置为一体的引流管道和冲洗管道,在植入管管体非冲洗管道位置上均匀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截面为T型,且引流槽终止于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交接位置,冲洗管道靠近引流管道的一侧和靠近植入管管壁一侧均设置有冲洗孔,且引流管道与引流槽对应的位置上也设置有引流孔;采用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冲洗管道送入冲洗水,并通过冲洗孔和引流孔进入体内,起到稀释带引流体液或组织的作用,同时利用引流槽的虹吸作用更好的将上述带引流物引流出体外,且整个结构可以与现有的引流装置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几率,提高了引流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该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管体内设置有置为一体的引流管道和冲洗管道,在植入管管体非冲洗管道位置上均匀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截面为T型,且引流槽终止于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交接位置,冲洗管道靠近引流管道的一侧和靠近植入管管壁一侧均设置有冲洗孔,且引流管道与
引流槽对应的位置上也设置有引流孔;
[0008]所述的变接引流管前端为与植入管形状适配的变接管,其作用是使引流槽渐变入变接引流管内,并最终与变接引流管后端的引流管置为一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变接引流管尾部设置有三通分别连接冲洗装置接头和引流装置接头;冲洗装置通过该冲洗装置接头及三通与冲洗管道连接,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接头及三通与引流管道连接;
[0010]所述的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管壁外侧设置有连续的显影线;
[0011]优选的,所述的植入管为径向螺旋管或径向非螺旋管;其中所述的径向螺旋管的引流槽和冲洗管道均为螺旋设置;径向非螺旋管的引流槽和冲洗管道均为直线设置;
[0012]上述结构的空心引流管可以直接置于患者的待引流位置并固定,利用引流槽扩大引流的接触面积防止引流管道的堵塞,当需要冲洗时,通过冲洗管道持续注水的方式对患者体内进行冲洗,冲洗液通过冲洗孔一方面进入体内,一方面进入引流管道避免引流管道的堵塞,同时可以在引流管道内形成持续流动的流体,利用引流管道与引流槽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引流孔的虹吸作用,将带引流物吸入引流槽进而进入引流管道内被引流出体外;当需要进行辅助引流时,可以在变接引流管尾部连接引流装置,加速引流管道内流体的流速,提高引流效率,同时通过引流槽和引流孔的虹吸作用,对待引流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破碎,避免对管道的堵塞;
[0013]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植入管的前端还可以连接有操作管,并在操作管前端连接引导针,此时上述结构置为一体,此时的操作管上也设置有连续的显影线;这一设计是为了当需要利用引导针进行穿刺引流时,整个结构可以实现一体化结构,避免更换引导针等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的增加,使用时只需利用引导针穿刺并定位,之后将引导针和操作管从体内穿出并沿着操作管与植入管结合的位置剪开,然后按照植入管上的显影线对其植入管进行二次定位即可,这样可以实现穿刺和引流的一次进行,提高了治疗效果,上述结构特别适合有较大创面的引流,这样引导针穿出位置位于创面上,在治疗过程中创面被缝合从而引导针穿出位置也被一起缝合处理,而变接引流管的穿出位置不在创面上,可以更好的促进创面的愈合,降低因持续引流导致创面恢复不良情况的发生。
[0014]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在上述的操作管、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上均可设置定位标记,用于准确定位该装置的位置,定位标记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植入管为径向螺旋管,此时引流槽和冲洗管道均为螺旋设置,这样冲洗液会随螺旋设置在管壁上实现360
°
的冲洗,其效果优于其他的设计方案。
[0016]除此之外,本申请的其他设计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相关设计方案,专利技术人在此不再赘述。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更加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可以通过冲洗管道送入冲洗水,并通过冲洗孔和引流孔进入体内,起到稀释带引流体液或组织的作用,同时利用引流槽的虹吸作用更好的将上述带引流物引流出体外,且整个结构可以与现有的引流装置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患者感染的几率,提高了引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2中所述植入管和变接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和2中所述植入管端面的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和2中所述变接引流管尾端面的示意图;
[0022]图5是实施例3中所述十字型空心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实施例4中所述十字型空心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为引导针,2为操作管,3为植入管,4为变接引流管,5为冲洗装置接头,6为引流装置接头,7为显影线,8为径向非螺旋管,9为引流管道,10为引流槽,11为冲洗管道,12为外冲洗孔,13为引流孔,14为内冲洗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该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植入管3和变接引流管4,植入管3和变接引流管4管体内设置有置为一体的引流管道9和冲洗管道11,在植入管管体非冲洗管道位置上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字型空心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植入管(3)和变接引流管(4),植入管(3)和变接引流管(4)管体内设置有置为一体的引流管道(9)和冲洗管道(11),在植入管管体非冲洗管道位置上均匀设置有引流槽(10),引流槽(10)截面为T型,且引流槽(10)终止于植入管(3)和变接引流管(4)交接位置,冲洗管道(11)靠近引流管道的一侧设置有内冲洗孔(14),靠近植入管(3)管壁一侧均设置有外冲洗孔(12),且引流管道(9)与引流槽(10)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引流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十字型空心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丁伟杨云峰盖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贝诺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