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用电峰谷的自适应充电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网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用电峰谷的自适应充电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网的定义为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可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等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0003]智能电网在现有应用场景中,可对电网耗电高峰时段进行预测,实时调整供电策略,还能针对耗电高峰时段和耗电低谷时段进行分时段定价,用户也可以实时查询电价,双向互动,消费透明。
[0004]现亟需一种能根据智能电网耗电峰谷实时调节充电模式的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用电峰谷的自适应充电桩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用电峰谷的自适应充电桩装置,包括有充电桩箱(1),充电桩箱(1)内安装有充电模块、主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计费模块和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充电桩箱(1)下方还设置有为充电桩箱(1)提供能源的蓄电池单元;所述蓄电池单元包括有蓄电池箱(2),蓄电池箱(2)固接在充电桩箱(1)下方且通过第一开口(3)与充电桩箱(1)连通,蓄电池箱(2)被分隔板(4)分割为上箱体(5)和下箱体(6),上箱体(5)内安装有若干蓄电池(7),蓄电池(7)通过快速插拔单元与充电桩箱(1)内的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快速插拔单元包括有第一圆筒(8),第一圆筒(8)一端固接在第一开口(3)位置处,另一端伸入上箱体(5)内且外壁上固接有第一环台(9),第一圆筒(8)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接线柱组件,接线柱组件一端与蓄电池(7)的正负极柱电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桩箱(1)内的充电模块电连接,第一圆筒(8)外壁上还套设有可沿第一圆筒(8)外壁上下滑动且位于接线柱组件和第一环台(9)之间的第一圆环(10),若干第一安装台(11)沿第一圆环(10)阵列分布且通过铰杆(12)与第一圆环(10)铰接,蓄电池(7)安装在第一安装台(11)上,第一安装台(11)可滑动的位于分隔板(4)上的第一滑槽(13)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用电峰谷的自适应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0)上开设有第一环槽(14),第二圆环(15)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环槽(14)内并于第一圆环(10)同轴,第二圆环(15)铰接有若干铰杆(12)的一端,铰杆(12)另一端均与第一安装台(11)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用电峰谷的自适应充电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4)上还固接有第一圆台(16),第一圆台(16)圆心处开设有连通上下箱体的第二开口(17),第一圆台(16)上开设有若干沿第二开口(17)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滑槽(13),第一滑槽(13)靠近第二开口(17)的一端封闭,远离第二开口(17)的一端敞开,第一安装台(11)通过固接在底面的第一滑块(18)可滑动的安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