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交换板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71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25
本申请公开一种网络交换板卡,网络交换板卡包括:处理模块、第一交换模块和转接器,第一交换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用于对交互数据进行调度处理。转接器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连接,所述转接器用于传输所述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基于所述处理模块的指令控制,将所述交互数据调度到所述转接器上对应的端口,以实现机箱内各功能板卡间的数据交换。本申请提供的网络交换板卡基于6U标准设计,具有拓展性强和功能丰富的特点,能够显著提升网络交换板卡的实用性,满足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和用户的使用需求。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和用户的使用需求。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和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交换板卡


[0001]本申请涉及板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交换板卡。

技术介绍

[0002]网络交换卡是一种完成IP网络交互,实现解调卡、转码卡、主控卡和监控卡间网络数据交互的嵌入式设备。交换卡是设备的“神经中枢”,其搭建起了与设备中其它业务板卡“数据桥梁”,确保各类业务板卡数据交互稳定及网络顺畅。
[0003]现有的网络交换板卡缺点包括,无统一的软硬件标准化设计,集成度不高和扩展性不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集成度低,占用机柜空间大;2、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3、维修困难,携带不便;4、拓展性差,耦合度低。
[0004]因此,目前的网络交换板卡缺乏标准化设计且功能单一,造成其实用性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5]申请内容
[0006](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交换板卡,该网络交换板卡基于6U标准化设计,具有拓展性强和功能丰富的特点,能够显著提升网络交换板卡的实用性,满足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6U设计的网络交换板卡,包括处理模块(110)、第一交换模块(120)和转接器(130),第一交换模块(120)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用于对交互数据进行调度处理。转接器(130)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连接,所述转接器(130)用于传输所述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基于所述处理模块(110)的指令控制,将所述交互数据调度到所述转接器(130)上对应的端口,以实现机箱内各功能板卡间的数据交换。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包括:第一交换机芯片(121),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
[0011]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22),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21)和所述转接器(130)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22)用于将所述交互数据转换为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
[0012]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21)基于所述处理模块(110)的指令控制,将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调度到所述转接器(130)上对应的端口。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网口拓展模块(1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22)和所述转接器(130)连接。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交换模块(150),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模块(150)用于对交互数据进行调度处理。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换模块(150)包括:第二交换机芯片(151),与所
述处理模块(110)连接;
[0016]第二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52),分别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151)和所述转接器(130)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52)用于将所述交互数据转换为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
[0017]其中,所述第二交换机芯片(121)基于所述处理模块(110)的指令控制,将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调度到所述转接器(130)上对应的端口。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网口拓展模块(160),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52)和所述转接器(130)连接。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试端口(170),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外部设备配置为通过所述调试端口(170)用于对所述网络交换板卡进行调试。
[00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网络端口(180),与所述第一网口拓展模块(140)连接,或与所述第二网口拓展模块(160)连接;
[0021]其中,外部设备配置为通过所述网络端口(180)与机箱内各功能板卡进行网络连接。
[00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基材板(190),所述基材板(190)上设置有所述处理模块(110)、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和所述转接器(130),所述转接器(130)为CPCI转接器;
[0023]面板(200),位于所述基材板(160)的远离所述转接器(130)相对的一端;
[0024]两个助拔器(300),设置于所述面板(300)相对的两端,所述网络交换板卡配置为通过两个所述助拔器(300)可拆卸安装于机箱卡槽。
[0025]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线数字电视监测前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交换板卡。
[0026](三)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网络交换板卡基于6U标准设计,具有拓展性强和功能丰富的特点,能够显著提升网络交换板卡的实用性,满足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和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交换板卡的工作原理框图;
[0030]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交换板卡的结构图;
[0031]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交换板卡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面板。
[0032]附图标识说明:
[0033]110、处理模块,120、第一交换模块,130、转接器,140、第一网口拓展模块,150、第二交换模块,160、第二网口拓展模块,170、调试端口,180、网络端口,190、基材板,200、面板,300、助拔器,121、第一交换机芯片,122、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51、第二交换机芯片,152、第二以太网转换控制器,210、复位键,220、电源指示灯,230、状态指示灯,240、信息铭
牌。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5]网络交换卡是一种完成IP网络交互,实现解调卡、转码卡、主控卡和监控卡间网络数据交互的嵌入式设备。交换卡是设备的“神经中枢”,其搭建起了与设备中其它业务板卡“数据桥梁”,确保各类业务板卡数据交互稳定及网络顺畅。
[0036]专利技术人在实施基于相关技术中的网络交换板卡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网络交换板卡缺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成度低,占用机柜空间大;2、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设备的使用需求;3、维修困难,携带不便;4、拓展性差,耦合度低。因此,造成其实用性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0037]针对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交换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交换板卡基于标准6U设计,包括:处理模块(110);第一交换模块(120),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用于对交互数据进行调度处理;转接器(130),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连接,所述转接器(130)用于传输所述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基于所述处理模块(110)的指令控制,将所述交互数据调度到所述转接器(130)上对应的端口,以实现机箱内各功能板卡间的数据交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交换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120)包括:第一交换机芯片(121),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22),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21)和所述转接器(130)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22)用于将所述交互数据转换为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机芯片(121)基于所述处理模块(110)的指令控制,将符合以太网传输协议的数据调度到所述转接器(130)上对应的端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交换板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网口拓展模块(1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22)和所述转接器(130)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交换板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交换模块(150),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模块(150)用于对交互数据进行调度处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交换板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150)包括:第二交换机芯片(151),与所述处理模块(110)连接;第二以太网转换控制器(152),分别与所述第二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霄陈永炜马进张键张凯王崴张乐乐王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