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尾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50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尾纤,包括陶瓷插芯和具有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散热套,还包括光纤,所述陶瓷插芯通过从后向前伸入所述第一收容腔而被所述第一散热套至少罩住其头部,所述光纤包括裸光纤段和与所述裸光纤段的尾部连接的传能光纤段,所述裸光纤段贯穿所述陶瓷插芯和第一收容腔,且所述裸光纤段的头部自所述第一收容腔向前伸出并显露在所述第一散热套外,所述陶瓷插芯、第一收容腔和光纤共轴线设置。在陶瓷插芯外罩上所述第一散热套,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套来阻挡激光对陶瓷插芯的直射,从而来保护陶瓷插芯,避免高功率直接射向所述陶瓷插芯,避免激光在陶瓷插芯上聚集并形成高温,以防止位于陶瓷插芯的光纤被高温烧坏。防止位于陶瓷插芯的光纤被高温烧坏。防止位于陶瓷插芯的光纤被高温烧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尾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尾纤。

技术介绍

[0002]激光器是以一定的材料(一般采用半导体)做工作物质而产生激光的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工作物质的能带(导带与价带)之间,或者物质的能带与杂质(受主或施主)能级之间,实现非平衡载流子的粒子数反转,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复合时,便产生受激发射作用。半导体激光器是目前工业激光领域最重要的器件之一,可以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泵浦、大功率照明以及高功率半导体直接加工系统等。
[0003]光纤尾纤用于连接激光器并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导出,常规的尾纤包括光纤和用于固定光纤的陶瓷插芯,陶瓷插芯携带光纤插入激光器的壳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在射向光纤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光学元件装调的误差而射到陶瓷插芯表面,在大功率激光器中,激光射到陶瓷插芯表面会导致陶瓷插芯的温度升高,若不进行及时散热,则会烧毁陶瓷插芯中的光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尾纤,能够有效保护尾纤。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尾纤,包括陶瓷插芯和具有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散热套,还包括光纤,所述陶瓷插芯通过从后向前伸入所述第一收容腔而被所述第一散热套至少罩住其头部,所述光纤包括裸光纤段和与所述裸光纤段的尾部连接的传能光纤段,所述裸光纤段贯穿所述陶瓷插芯和第一收容腔,且所述裸光纤段的头部自所述第一收容腔向前伸出并显露在所述第一散热套外,所述陶瓷插芯、第一收容腔和光纤共轴线设置。<br/>[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腔从前至后依次包括第一穿孔、第一前腔和第一后腔,所述陶瓷插芯固定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一前腔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所述裸光纤段的头部自所述第一穿孔穿出所述第一散热套;所述陶瓷插芯具有第二穿孔,被所述裸光纤段贯穿而过,所述传能光纤段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之外。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为向前拱起的散光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套包括与其头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前腔和第一后腔均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所述气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腔壁与所述第一前腔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尾纤还包括具有第二收容腔的第二散热套,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固定于与之对应的激光器的壳体中,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头部且与所述第二散热套之间无接触,所述传能光纤段贯穿所述第二收容腔并向后伸出所述第二散热套,所述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共轴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套包括与其头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后腔位于所述
主体部,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一前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所述第一穿孔为向前贯穿所述第一散热套头部前腔壁中心的穿孔,所述陶瓷插芯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一后腔从内向前抵顶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且与所述第一穿孔之间的因该头部拱起而形成的间隙为所述第一前腔,所述气孔贯穿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前腔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尾纤还包括具有第二收容腔的第二散热套,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为顶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自所述顶部向后延伸的台阶部和与所述台阶部连接且组装于所述第二散热套的组装部,所述台阶部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顶部的最大内径,所述顶部和台阶部固定于与之对应的激光器的壳体中,所述台阶部的外表面向外凸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向后抵顶所述第二收容腔的敞开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容腔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敞开口、第二前腔、第二后腔和第三穿孔,所述陶瓷插芯的头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陶瓷插芯的尾部向后伸出所述第一收容腔并穿过所述敞开口而位于所述第二前腔,所述裸光纤段和传能光纤段于所述陶瓷插芯的尾部处连接,所述传能光纤段自所述第二前腔依次穿过第二后腔和第三穿孔并向后穿出所述第二散热套,所述第二前腔和第二后腔内均设有螺纹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裸光纤段包括纤芯和包覆该纤芯的包层,所述传能光纤段包括纤芯、包覆该纤芯的包层和包覆该包层的涂覆层,所述传能光纤段还设有套在其涂覆层外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后腔,并向后穿出所述第三穿孔;所述台阶部的前端面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在所述第一散热套与激光器的壳体对接时抵顶壳体,所述连接面上涂覆有导热凝胶。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套由前至后依次包括平板状的基部、与基部垂直连接的第一筒体和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筒体外径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前腔、第二后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部,所述基部的平板状前端用于抵顶与之对应的激光器的壳体并与该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敞开口位于所述基部内,所述第三穿孔自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外套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尾部为向后收拢的凸形结构且具有与所述第三穿孔共轴线的管孔,光纤自所述管孔向后穿出。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率尾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陶瓷插芯外罩上所述第一散热套,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套来阻挡激光对陶瓷插芯的直射,从而来保护陶瓷插芯,避免高功率直接射向所述陶瓷插芯,从而避免激光在陶瓷插芯上聚集并形成高温,进而防止位于陶瓷插芯的光纤被高温烧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尾纤的立体爆炸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尾纤的立体组装图;
[0018]图3为图2的主视图;
[0019]图4为在图3在BW

BW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5为图2与激光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6为图2与激光器组装前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尾纤的立体爆炸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尾纤的立体组装图;
[0024]图9为图8的剖视图;
[0025]图10为图8与激光器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中:
[0027]1、高效率尾纤;11、陶瓷插芯;111、第二穿孔;12、第一散热套;121、第一前腔;122、第一后腔;123、气孔;124、第一穿孔;13、第二散热套;131、基部;1311、敞开口;132、第一筒体;1321、第二前腔;1322、第二后腔;132a、第二收容腔;133、第二筒体;1331、第三穿孔;14、管套;a、b、散射结构;2、高效率激光器;21、壳体;22、固定孔;3、光纤;31、裸光纤段;32、传能光纤段;33、保护套;
[0028]12'、第一散热套;124'、气孔;125、顶部;126、台阶部;127、组装部;128、止挡部;129、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30]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率尾纤1的示意图,图5和图6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率尾纤1与激光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尾纤,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插芯和具有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散热套,还包括光纤,所述陶瓷插芯通过从后向前伸入所述第一收容腔而被所述第一散热套至少罩住其头部,所述光纤包括裸光纤段和与所述裸光纤段的尾部连接的传能光纤段,所述裸光纤段贯穿所述陶瓷插芯和第一收容腔,且所述裸光纤段的头部自所述第一收容腔向前伸出并显露在所述第一散热套外,所述陶瓷插芯、第一收容腔和光纤共轴线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尾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从前至后依次包括第一穿孔、第一前腔和第一后腔,所述陶瓷插芯固定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一前腔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所述裸光纤段的头部自所述第一穿孔穿出所述第一散热套;所述陶瓷插芯具有第二穿孔,被所述裸光纤段贯穿而过,所述传能光纤段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之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尾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为向前拱起的散光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尾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套包括与其头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前腔和第一后腔均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所述气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腔壁与所述第一前腔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率尾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纤还包括具有第二收容腔的第二散热套,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固定于与之对应的激光器的壳体中,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头部且与所述第二散热套之间无接触,所述传能光纤段贯穿所述第二收容腔并向后伸出所述第二散热套,所述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共轴线。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尾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套包括与其头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后腔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一前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套的头部,所述第一穿孔为向前贯穿所述第一散热套头部前腔壁中心的穿孔,所述陶瓷插芯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一后腔从内向前抵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丰蒋雨玲胡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