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96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的第二出风口,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第一风道部件和第二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远离蒸发器的一侧,第一风道部件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四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二风道部件具有第二进风口;第二风道部件具有出风口;出风口为一个,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或者,出风口为两个,一个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另一个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不足的问题。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不足的问题。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空调技术中,上下出风的方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上下出风的空调器,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各设置有一个电机和一个风机,两个电机分别驱动相应的风机。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该空气调节设备采用双向风道弥补上下出风的风量不足的问题,并采用多个电机控制不同的风叶。
[0003]然而,现有的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仍存在以下问题:
[0004]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不足;
[0005]上、下出风风量无法调节;
[0006]多个电机控制多个风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不足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的第二出风口,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第一风道部件和第二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远离蒸发器的一侧,第一风道部件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四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二风道部件具有第二进风口;第二风道部件具有出风口;出风口为一个,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或者,出风口为两个,一个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另一个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具有第五出风口,第五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二风道部件与第一风道部件连接,第三出风口通过第五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具有第六出风口,第六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四出风口通过第六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一风叶,第一风叶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的第一蜗壳内;第二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二风叶,第二风叶设置在第二风道部件的第二蜗壳内。
[0012]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部件,与第一蜗壳和/或第二蜗壳连接,驱动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第一驱动端与第一风叶驱动连接,第二驱动端与第二风叶驱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同步转动。
[0013]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一风道部和第二风道部,第一风道部和第二风道部设置在第一蜗壳的相对两侧,第一风道部和第二风道部均与第一蜗壳相连通;其中,第三出风口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上且与第一风道部相连通,第四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风道部上且与第二风道部相连通。
[0014]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部内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具有用于封堵第一风道部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第一风道部的第一打开位置,第一挡板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一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和/或,第二风道部内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具有用于封堵第二风道部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第二风道部的第二打开位置,第二挡板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二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0015]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三风道部和第二蜗壳,第三风道部与第二蜗壳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五出风口设置在第三风道部上且与第三风道部相连通;第三风道部内设置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具有用于封堵第三风道部的第三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第三风道部的第三打开位置,第三挡板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三打开位置和第三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0016]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还包括第四风道部和第二蜗壳,第四风道部与第二蜗壳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六出风口设置在第四风道部上且与第四风道部相连通;第四风道部内设置有第四挡板,第四挡板具有用于封堵第四风道部的第四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第四风道部的第四打开位置,第四挡板可运动地设置以在第四打开位置和第四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0017]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还包括第三风道部和第二蜗壳,第三风道部与第二蜗壳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五出风口设置在第三风道部上且与第三风道部相连通;第三风道部包括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第一风道段与第二蜗壳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二风道段的一端与第一风道段远离第二蜗壳的一端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二风道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出风口;其中,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设置,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之间圆弧过渡。
[0018]进一步地,第二风道部件还包括第四风道部和第二蜗壳,第四风道部与第二蜗壳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六出风口设置在第四风道部上且与第四风道部相连通;第四风道部包括第三风道段和第四风道段,第三风道段与第二蜗壳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四风道段的一端与第三风道段远离第二蜗壳的一端连接且二者相连通,第四风道段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出风口;其中,第三风道段和第四风道段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设置,第三风道段和第四风道段之间圆弧过渡。
[0019]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部件和第二风道部件之间具有进风间距,进风间距为d,第二风叶的叶轮直径为D;其中,D/d≥0.11。
[0020]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该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位于第一出风口下方的第二出风口,其中,第一出风口为上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为下出风口。该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第一风道部件和第二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设置在第一风道部件远离蒸发器的一侧,第一风道部件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四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第二风道部件具有第二进风口;在第二风道部件具有一个出风口时,该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在第二风道部件具有两个出风口时,一个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另一个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可见,该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第二风道部件可以对第一出风口补风,或对第二出风口补风,或对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补风,解决了空调室内机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风量不足的问题,并且还便于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可
选地对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补风。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30、蒸发器;40、第一风道部件;4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第一出风口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方的第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蒸发器(30)、第一风道部件(40)和第二风道部件(50),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部件(40)远离所述蒸发器(30)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道部件(40)具有第一进风口(41)、第三出风口(42)和第四出风口(43),所述第三出风口(4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四出风口(4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具有第二进风口(51);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一个,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或者,所述出风口为两个,一个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另一个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具有第五出风口(52),所述第五出风口(5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40)连接,所述第三出风口(42)通过所述第五出风口(5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具有第六出风口(53),所述第六出风口(5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四出风口(43)通过所述第六出风口(5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40)还包括第一风叶(44),所述第一风叶(44)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部件(40)的第一蜗壳(45)内;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还包括第二风叶(54),所述第二风叶(54)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部件(50)的第二蜗壳(55)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部件(60),与所述第一蜗壳(45)和/或所述第二蜗壳(55)连接,所述驱动部件(60)具有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风叶(44)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风叶(54)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风叶(44)和所述第二风叶(54)同步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40)还包括第一风道部(46)和第二风道部(47),所述第一风道部(46)和所述第二风道部(47)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45)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风道部(46)和所述第二风道部(47)均与所述第一蜗壳(45)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出风口(4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部(46)上且与所述第一风道部(46)相连通,所述第四出风口(43)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部(47)上且与所述第二风道部(47)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部(46)内设置有第一挡板(461),所述第一挡板(461)具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风道部(46)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第一风道部(46)的第一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挡板(461)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和所述第一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和/或,所述第二风道部(47)内设置有第二挡板(471),所述第二挡板(471)具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二风道部(47)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第二风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于曹赵健聪丘晓宏罗文君高玉平汪展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