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96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及空调器,风机结构包括外壳、上蜗舌、下蜗舌、风道和离心风叶,上蜗舌、下蜗舌和风道均位于外壳的腔体内;上蜗舌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上出风口,下蜗舌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和风道连通,离心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内;其中,下蜗舌的内壁上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凹槽,每个凹槽均沿离心风叶的周向延伸。采用该方案,通过在下蜗舌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凹槽,凹槽的底壁与离心风叶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蜗舌表面和离心风叶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只上出风口出风的情况下,风道内的风可进入凹槽中,从而可以减小风压损失,增大了上出风量,并且能够降低噪音。并且能够降低噪音。并且能够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结构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一些空调器具有上下均可出风的功能。由于风道内两侧风道距离离心风叶由小到大增压,从而实现了上下出风。当只需单上出风时,下出风口关闭,从而实现上出风。
[0003]在此种空调器中,在蜗舌处风道内壁与离心风叶的最小距离较小,导致风压迅速减小,对比上下出风时的上出风风量,单上出风的风量提高效果不明显,导致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及空调器,以提高出风量,减少能量损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包括:外壳、上蜗舌、下蜗舌、风道和离心风叶,所述上蜗舌、所述下蜗舌和所述风道均位于所述外壳的腔体内;所述上蜗舌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上出风口,所述下蜗舌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均和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下蜗舌的内壁上具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上蜗舌(20)、下蜗舌(30)、风道和离心风叶(40),所述上蜗舌(20)、所述下蜗舌(30)和所述风道均位于所述外壳(10)的腔体内;所述上蜗舌(20)和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上出风口(11),所述下蜗舌(30)和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下出风口(12),所述上出风口(11)和所述下出风口(12)均和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离心风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下蜗舌(30)的内壁上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凹槽(31),每个所述凹槽(31)均沿所述离心风叶(40)的周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的深度为3mm至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靠近所述下出风口(12)的一端为近端,所述凹槽(31)远离所述下出风口(12)的一端为远端;在从所述远端到所述近端的方向上,所述凹槽(31)的深度先增大后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心风叶(40)的轴向上,所述凹槽(31)的宽度B为3mm至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心风叶(40)的周向上,所述凹槽(31)的长度C大于35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光潘龙腾韩冲何振健王宏望冯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