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打眼及播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打眼及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及效率,需要对种植玉米进行研究,玉米种植试验普遍采用小区域研究,种植面积较小,多依靠人工进行玉米种子的播种。而现有玉米打眼及播种装置一般需要先打眼,然后再手动加入玉米进行播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现有玉米打眼及播种装置一般需要先打眼,然后再手动加入玉米进行播种,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玉米打眼及播种装置。
[0004]一种玉米打眼及播种装置,它包括外筒、内筒、进料漏斗、顶板、出料口引导板、转杆及脚踏板;
[0005]所述的外筒由第一圆筒及第一锥形头组成,第一圆筒的底部与第一锥形头相连通,第一锥形头的锥壁上设置第一出料口,第一圆筒的外壁上设置脚踏板,第一圆筒筒壁上设置轨道;
[0006]所述的内筒由第二圆筒及第二锥形头组成,第二圆筒的底部与第二锥形头相连通,第二锥形头的锥壁上设置第二出料口,且内筒底部倾斜设置出料口引导板,第二圆筒上部设置顶板,顶板上设置进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打眼及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内筒、进料漏斗(3)、顶板(4)、出料口引导板(5)、转杆(6)及脚踏板(7);所述的外筒由第一圆筒(1
‑
1)及第一锥形头(1
‑
2)组成,第一圆筒(1
‑
1)的底部与第一锥形头(1
‑
2)相连通,第一锥形头(1
‑
2)的锥壁上设置第一出料口(1
‑2‑
1),第一圆筒(1
‑
1)的外壁上设置脚踏板(7),第一圆筒(1
‑
1)筒壁上设置轨道;所述的内筒由第二圆筒(2
‑
1)及第二锥形头(2
‑
2)组成,第二圆筒(2
‑
1)的底部与第二锥形头(2
‑
2)相连通,第二锥形头(2
‑
2)的锥壁上设置第二出料口(2
‑2‑
1),且内筒底部倾斜设置出料口引导板(5),第二圆筒(2
‑
1)上部设置顶板(4),顶板(4)上设置进料口(4
‑
1),第二圆筒(2
‑
1)的外壁上设置转杆(6),且转杆(6)与第二出料口(2
‑2‑
1)的中心位于同一内筒中心纵切面,进料口(4
‑
1)中心与内筒中心的纵切面垂直于转杆(6)与第二出料口(2
‑2‑
1)所处于的内筒中心纵切面;进料漏斗(3)固定设置于第一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肖洋,周磊,王伟,王爽,郝小雨,蔡姗姗,陆欣媛,王月溪,汪博,刘昊飞,侯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