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信噪比即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比值,是衡量信号质量、通信系统电路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应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传统通信技术中,信噪比估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地设计或者选用恰当的通信元器件,以提取到质量更好的信号。良好的信噪比估算模型或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信号发射功率,也有助于通信公司在资源控制与信号服务之间获取更好的平衡。在量子通信领域,误码率是判断通信是否被窃的重要标准,而误码率的估计也需要信噪比估算的先验知识。
[0003]现有的信噪比估算技术,如最大似然信噪比估计、M2M4估计器等,其所估计的信噪比范围普遍在0dB以上,且适用的信号类型有限(仅针对一类信号),如M2M4估计器仅对低阶PSK调制有效。这使得现有的信噪比估算技术,其适用范围较窄,通用性较差;而且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有的信噪比估算技术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所需研究的信号及信道模型,生成第一信号训练数据;S2.对步骤S1获取的第一信号训练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二信号训练数据;S3.提取第二信号训练数据的时域特征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二信号训练特征数据;S4.搭建原始信号特征提取模型;S5.将第二信号训练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步骤S4搭建的原始信号特征提取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得到第二信号训练数据特征和预训练信号特征提取模型;S6.将步骤S3获取的第二信号训练特征数据和步骤S5获取的第二信号训练数据特征融合得到第一组合特征;S7.对步骤S6得到的第一组合特征进行岭回归训练,从而得到岭回归信噪比估算模型;S8.采用步骤S7得到的岭回归信噪比估算模型,对目标信号进行信噪比估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S9.生成第一信号测试数据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二信号测试数据;S10.提取第二信号测试数据的时域特征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二信号测试特征数据;S11.采用步骤S5得到的预训练信号特征提取模型,提取步骤S9得到的第二信号测试数据的特征,从而得到第二信号测试数据特征;S12.将步骤S10得到的第二信号测试特征数据和步骤S11得到的第二信号测试数据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得到第二组合特征;S13.采用步骤S7得到的岭回归信噪比估算模型对步骤S12获取的第二组合特征进行测试,从而对岭回归信噪比估算模型进行性能评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根据所需研究的信号及信道模型,生成第一信号训练数据,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生成数据:A.采用Matlab编写程序生成数据;B.对于MPSK/MQAM调制信号,设置的调制阶数M包括2、4、8、16、32和64;对于高斯脉冲信号,无需设置调制阶数;C.根据感兴趣的研究范围,自行设定估算的SNR范围;D.符号上采样频率N
ss
设置为信号频率的2倍及以上;E.设置一次性发送信号的个数N
sym
和每个SNR对应的样本数numTrials;F.设置成型滤波器阶数orderRco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提取第二信号训练数据D2的时域特征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二信号训练特征数据F1,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提取并处理:a.对于高斯脉冲信号,提取的时域特征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峰
‑
峰值、整流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峭度、均方根、波形因子、峰值因子、峭度因子、脉冲因子和裕度因子;b.对于MPSK/MQAM类调制信号,将信号分割为实部和虚部,并针对实部数据和虚部数据,分别提取的时域特征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峰
‑
峰值、整流平均值、方差、标准
差、峭度、均方根、波形因子、峰值因子、峭度因子、脉冲因子和裕度因子;c.对步骤a和步骤b提取的时域特征进行0
‑
1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第二信号训练特征数据F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多种信号的信噪比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搭建原始信号特征提取模型,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搭建原始信号特征提取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特征提取模型;模型的网络结构包括卷积层、池化层、展平层和全连接层;卷积层采用一维卷积进行数据运算,数学模型为式中O
i
为网络的第i层输出,W
i
为第i层的权重矩阵,b
i
为第i层的偏置;表示卷积运算;所有卷积层的激活函数均采用线性激活函数;池化层用于进行二次特征提取或融合;池化层将感受野内的值降维为1个值,然后逐步经过固定步长的移动获取下一个池化值;展平层用于配合全连接层进行拟合网络训练,以及将特征降为1维特征;全连接层用于进行回归拟合;全连接层共有三个全连接子层,第一全连接子层包括128个神经元,第二全连接子层包括32个神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