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26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流量滤芯,包括滤芯主体、设置于滤芯主体顶部的滤芯顶盖和设置于滤芯主体底部的滤芯底盖,所述滤芯主体外包裹有一圈圆柱体状滤网筒,所述滤网筒呈编织结构,且包括若干竖向支撑条和横向支撑条,所述任意相邻两根竖向支撑条之间均通过横向支撑条卷绕成为一个编织单元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竖向支撑条的端部弯折形成插入段插入容纳空间内;所述竖向支撑条弯折处形成弧状凸起;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牢靠并且在滤网筒装配过程中不会对滤膜产生破坏的大流量滤芯。滤芯。滤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滤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用的滤芯,特别是一种大流量滤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流体过滤的时候均需要使用过滤装置,而过滤装置中起到过滤作用的核心部件即为滤芯。滤芯一般包括滤芯主体、设置于滤芯主体顶部的滤芯顶盖和设置于滤芯主体底部的滤芯底盖,在滤芯主体上设置有用于过滤的滤膜。其滤芯整体设置为空心的圆柱体状,顶盖或底盖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待过滤的流体可从滤芯主体的外表面渗透滤膜至滤芯本体中间,再从开口的顶盖或底盖处流出(即外进内出),完成过滤;也可以从滤芯开口顶盖或底盖处流入,渗透滤膜从滤芯主体的外表面流出(即内进外出),完成过滤。
[0003]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过滤压力、不同的过滤流量等来选择具体是外进内出或是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由于在大流量的过滤中,流体的流量大,压力大,如果选择外进内出的过滤方式则流体在经过滤膜表面时容易对滤膜产生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刚开始过滤的时候,容易损坏滤膜表面结构,影响过滤效果,影响滤芯整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大流量过滤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同时为了防止由于过大的压力和流量导致流体在冲出滤芯主体外表面时将滤膜带出或是破坏滤膜的结构,进一步地在滤芯主体外部设置有一圈圆柱体状的滤网筒。这里的滤网筒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滤芯主体上的滤膜起到限位以及保护作用,保护其不被大流量、高压力流体冲击而发生结构的破坏。
[0004]而在实际的滤芯制作装配的过程中,滤网筒是需要套在滤芯主体的外部,而在套设的过程中,难眠滤网筒的顶部会对滤芯主体外表面的滤膜产生触碰、摩擦,又由于在现有技术中滤网筒也都仅是简单的网状结构,在其端部并没有做任何特殊的设置,因此会产生一些较为突兀的端头,而这些端头的存在,在安装滤网筒的时候就容易刮伤滤膜表面,对其结构产生破坏,影响整体滤芯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同时在现有技术中,滤网筒的端头不是热熔就是简单的结扎,或是对突兀的端头不做任何设置,这显然无法在滤网筒安装的过程中避免对滤膜的损伤。同时如果采用热熔则会增加滤网筒生产过程中工艺的复杂程度,增加成本以及时间,也不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若是对端头处进行结扎,也无法消除结扎后形成的突兀的部分在装配时对滤膜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牢靠并且在滤网筒装配过程中不会对滤膜产生破坏的大流量滤芯。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流量滤芯,包括滤芯主体、设置于滤芯主体顶部的滤芯顶盖和设置于滤芯主体底部的滤芯底盖,所述滤芯主体外包裹有一圈圆柱体状滤网筒,所述滤网筒呈编织结构,且包括若干竖向支撑条和横向支撑条,所述任意相邻两根竖向支撑条之间均通过横向支撑条卷绕成为一个编织单元并形成容纳空
间;所述竖向支撑条的端部弯折形成插入段插入容纳空间内;所述竖向支撑条弯折处形成弧状凸起;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弯折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条的插入段插入深度设置为0.5cm-10cm之间,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插入容纳空间的深度设置为0.5cm-10cm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条为O字型卷绕或8字型卷绕或O字型、8字型混合卷绕。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最靠近竖向支撑条端部的横向支撑条,其卷绕贴合该竖向支撑条的一侧,为该竖向支撑条该端部的弯折方向。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编织单元共用一根竖向支撑条,所述相邻的编织单元的横向支撑条在该共用的竖向支撑条上相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条上卷绕的相邻的横向支撑条之间紧密贴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条的直径d1和横向支撑条的直径d2之间的比值满足:0.5<d1:d2<2。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单个编织单元的宽度L与竖向支撑条的直径d1之间的比值满足:2<L:d1<10。
[0015]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撑条于水平面的夹角α设置在0
°-
30
°
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案相比现有技术来说,具有的优点在于:1.在安装过程中减少甚至不会对滤膜表面产生破坏。2.滤网筒能够保证一定的支撑强度,能够适用于更大压力及更大流量的使用场景。3.滤网筒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简单不增加多余步骤,不增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大流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端部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滤网筒的端部O字型卷绕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滤网筒的端部O字型卷绕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5为滤网筒呈8字型卷绕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6为滤网筒卷绕的示意图一;
[0024]图7为滤网筒卷绕的示意图二;
[0025]图8为滤网筒卷绕的示意图三;
[0026]图9为滤网筒卷绕的示意图四。
[0027]图中:1、滤芯顶盖;11、拎手;12、通孔;2、滤芯底盖;3、滤网筒;31、竖向支撑条;311、弧状凸起;312、插入段;32、横向支撑条;33、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大流量滤芯,包括了滤芯主体、设置于滤芯主体顶部的滤芯顶盖1和设置于滤芯主体底部的滤芯底盖2。滤芯底盖2为一密封盖,防止流体从滤芯主体中空的底部流出;滤芯顶盖1中间设置有通孔12,便于将流体导入滤芯中空部位,以使待滤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自内而外渗透滤芯的滤膜至滤芯主体的外表面,从而实现过滤功能;在滤芯顶盖1的顶部外表面还设置有一拎手11,方便滤芯的安装以及拆卸。在滤芯主体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圈圆柱体状且为编织结构的滤网筒3,以实现在过滤过程中大流量大压力的滤液自内而外冲出滤芯本体的外表面时,不会顺带冲击滤膜产生破坏,起到了对滤膜的限位及保护的作用。在附图中,由于滤网筒3的位置将滤芯主体及滤芯主体上的滤膜遮挡,因此在附图中无滤芯主体及滤膜的相关示意。
[0031]在本实施例中,滤网筒3的具体编织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整个滤网筒3包括了若干竖向支撑条31及若干横向支撑条32。相邻的两根竖向支撑条31之间通过一根横向支撑条32按照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方向卷绕成为一个编织单元,并且在该相邻的两条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滤芯,包括滤芯主体、设置于滤芯主体顶部的滤芯顶盖和设置于滤芯主体底部的滤芯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主体外包裹有一圈圆柱体状滤网筒,所述滤网筒呈编织结构,且包括若干竖向支撑条和横向支撑条,所述任意相邻两根竖向支撑条之间均通过横向支撑条卷绕成为一个编织单元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竖向支撑条的端部弯折形成插入段插入容纳空间内;所述竖向支撑条弯折处形成弧状凸起;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弯折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条的插入段插入深度设置为0.5cm-10cm之间,所述横向支撑条的端部插入容纳空间的深度设置为0.5cm-10c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条为O字型卷绕或8字型卷绕或O字型、8字型混合卷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张虞旭驹潘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