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19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凭借通过了内腔室本体内部的中隔板及其贯穿孔,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在播放时,声波能缭绕回荡于两侧组设空间室内,进而传递出优美的特殊音场效果;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了环框相对该外框座位置夹迫有一第一泡绵垫片,且该喇叭本体另一端相对该音箱网壳相对位置夹设有一第二泡绵垫片,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在播放时,能达到声音保留真实性不失真,并使喇叭本体相对安装腔体更紧密;再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了内腔室本体内部的中隔板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在播放时,能达到适度共鸣,使无线麦克风通过两相对喇叭本体播放时能有效提升音色的质感的实用效益。的质感的实用效益。的质感的实用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播放时能达到适度共鸣,以使无线麦克风通过两相对喇叭本体播放时能有效提升音色的质感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无线麦克风设置于自身的喇叭已为现今流行的主流,使用者可随时随地展现K歌技巧;现有有一中国专利号为201610083818.3一种麦克风的音箱一体设备,其主要包括控制单元、主体音腔及连接在所述主体音腔上的麦克风组件,所述主体音腔内安装有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喇叭,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咪头及咪头支架,所述咪头及所述喇叭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然而,现有结构具有喇叭的无线麦克风的喇叭在播放时,其充其量仅是扩大音量作传递播放,而使现有喇叭听起来较干且较硬,K歌时则缺乏优美的音色质感,容易使听者感受大幅扣分,实为可惜,故现有具有喇叭的无线麦克风并无法充份发挥较佳的优美的音色质感,实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所欲解决的问题点,是针对现有结构具有喇叭的无线麦克风的喇叭能播放的音量有限,仅受限于较小的场域的使用问题点加以改良突破。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6]一无线麦克风,内部中央设有一内腔室本体,该内腔室本体设有一外框座,该外框座具有两侧组设空间,该两侧组设空间外缘设有复数组设部,以供分别组装一喇叭本体于各该组设空间中,且该两喇叭本体外侧还框设有一音箱网壳,而该两组设空间之间设有一中隔板,该中隔板中央设有一贯穿孔。
[0007]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中,该内腔室本体的该外框座顶端设有一上组接端,该上组接端可供组装复数顶壳盖及一收音头。
[0008]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中,该内腔室本体的该外框座底端设有一下组接端,该下组接端可供组装一握持部,该握持部内部设置有一音频发射装置。
[0009]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中,该两喇叭本体另外两侧边分别设有一音频接收装置及一触控面板。
[0010]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中,该内腔室本体为一体成形制成。
[0011]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中,内腔室本体的该贯穿孔约占该中隔板1/3面积。
[0012]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中,该喇叭本体组装于两侧组设空间的相对区间设有一环框,令该环框相对该外框座位置夹迫有一第一泡绵垫片,且该喇叭本体另一端相对该音箱网壳相对位置夹设有一第二泡绵垫片。
[0013]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为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了内腔室本体内部的中隔板及其贯穿孔,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在播放时,声波能缭绕回荡于两侧组设空间室内,进而传递出优美的特殊音场效果,且本专利技术通过了环框相对该外框座位置夹迫有一第一泡绵垫片,且该喇叭本体另一端相对该音箱网壳相对位置夹设有一第二泡绵垫片,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在播放时,能达到声音保留真实性不失真,并使喇叭本体相对安装腔体更紧密;再者,本专利技术通过了内腔室本体内部的中隔板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在播放时,能达到适度共鸣,以使无线麦克风通过两相对喇叭本体播放时能有效提升音色的质感的实用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麦克风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线麦克风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腔室本体立体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腔室本体剖视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腔室本体安装喇叭本体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本专利技术部份〕1-无线麦克风;2-收音头;3-顶壳盖;4-音频接收装置;5-触控面板;6-音箱网壳;61-布层;7-喇叭本体;71-第一泡绵垫片;72-第二泡绵垫片;73-环框;8-握持部;9-音频发射装置;10-内腔室本体;11-外框座;12-中隔板;13-组设空间;14-贯穿孔;15-上组接端;16-下组接端;17-组设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图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包含:
[0021]一无线麦克风1,内部中央设有一内腔室本体10,该内腔室本体10设有一外框座11,该外框座11具有两侧组设空间13,该两侧组设空间13外缘设有复数组设部17,以供分别组装一喇叭本体7于各该组设空间13中,而该两组设空间13之间设有一中隔板12,该中隔板12中央设有一贯穿孔14。
[0022]而该内腔室本体10的该外框座11顶端设有一上组接端15,该上组接端15可供组装复数顶壳盖3及一收音头2;且该内腔室本体10的该外框座11底端设有一下组接端16,该下组接端16可供组装一握持部8,该握持部8内部设置有一音频发射装置9;另该两喇叭本体7外侧进一步框设有一音箱网壳6,该音箱网壳6外端进一步外覆一布层61;又该两喇叭本体7另两侧边分别设有一音频接收装置4及一触控面板5,其中该喇叭本体7组装于该外框座11的该两侧组设空间13的相对区间设有一环框73,令该环框73相对该外框座11位置夹迫有一第一泡绵垫片71,且该喇叭本体7另一端相对该音箱网壳6相对位置夹设有一第二泡绵垫片72;
[0023]较佳地,其中该内腔室本体10为一体成形制成;且内腔室本体10的该贯穿孔14约
占该中隔板121/3面积。
[0024]是以,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1的内腔室结构为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
[0025]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了内腔室本体10内部的中隔板12及其贯穿孔14,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7在播放时,声波能缭绕回荡于两侧组设空间13室内,进而传递出优美的特殊音场效果;
[0026]第二:本专利技术通过了环框73相对该外框座11位置夹迫有一第一泡绵垫片71,且该喇叭本体7另一端相对该音箱网壳6相对位置夹设有一第二泡绵垫片72,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7在播放时,能达到声音保留真实性不失真,并使喇叭本体7相对安装腔体更紧密。
[0027]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了内腔室本体10内部的中隔板12可令两侧的喇叭本体7在播放时,能达到适度共鸣,使无线麦克风1通过两相对喇叭本体7播放时能有效提升音色的质感的实用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无线麦克风,内部中央设有一内腔室本体,该内腔室本体设有一外框座,该外框座具有两侧组设空间,该两侧组设空间外缘设有复数组设部,以供分别组装一喇叭本体于各该组设空间中,且该两喇叭本体外侧还框设有一音箱网壳,而该两组设空间之间设有一中隔板,该中隔板中央设有一贯穿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腔室本体的该外框座顶端设有一上组接端,该上组接端可供组装复数顶壳盖及一收音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移动具音箱无线麦克风的内腔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腔室本体的该外框座底端设有一下组接端,该下组接端可供组装一握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得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