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17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包括防护套和医用克氏针,所述防护套安装在医用克氏针的上端外部,所述防护套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突出块,所述防护套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垫片,防护套呈半球形盖状结构并且与医用克氏针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防护套能够旋转安装在医用克氏针的端部,避免医用克氏针打在手部时外露出来造成刮伤和脱出,同时防护套上的突出块能够提供受力点,使得在转动防护套时更为省力,而在防护套的两侧设置了两个魔术带,当防护套安装在医用克氏针上时,能够将两个魔术带相对调整后缠绑在患者的手臂上,从而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因触碰而导致防护套与医用克氏针向外侧脱出所造成的不便。外侧脱出所造成的不便。外侧脱出所造成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克氏针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其原规格一般固定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

2毫米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近年来随着外固定支架的广泛应用,克氏针的最大直径逐渐增加到4毫米,配合外固定锁钉来固定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应急较大的骨折。
[0003]现有的克氏针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克氏针在打在手部时,克氏针的上端常常会显露在外部,而外露的部分容易刮到毛巾和外套,在日常生活中因触碰还可导致医用克氏针向外侧脱出,对医疗效果造成重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克氏针的上端常常会显露在外部而易刮到毛巾和外套、因触碰可导致医用克氏针向外侧脱出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包括防护套和医用克氏针,所述防护套安装在医用克氏针的上端外部,所述防护套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突出块,所述防护套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垫片,所述固定垫片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医用药棉,所述固定垫片的左右两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向活动槽,所述防护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接带,所述转接带的内侧一端与固定垫片之间通过固定插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接带的外侧一端连接有魔术带,所述医用克氏针的上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安装螺纹,所述医用克氏针的下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钻骨螺纹,所述医用克氏针的最下端设置有菱形针头。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呈半球形盖状结构,所述突出块呈人字形结构,所述突出块的下端与防护套的上端外壁光滑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魔术带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魔术带与转接带之间均通过缝纫的方式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转接带的内侧一端固定环套在转向活动槽中的固定插杆上。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插杆呈半环状杆形结构,所述固定插杆的两端固定内嵌在转向活动槽的前后两端内壁中。
[0010]优选的,所述转向活动槽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向活动槽为开口向外的半环型凹槽结构,两个所述转向活动槽呈对称状态。
[0011]优选的,所述医用药棉呈环状结构环绕在医用克氏针的圆周外侧,所述医用药棉的上端贴附在固定垫片的下端外壁上。
[0012]与现有克氏针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防护套呈半球形盖状结构并且与医用克氏针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防护套能够旋转安装在医用克氏针的端部,避免医用克氏针打在手部时外露出来造成刮伤和脱出,同时防护套上的突出块能够提供受力点,使得在转动防护套时更为省力,而在防护套的两侧设置了两个魔术带,当防护套安装在医用克氏针上时,能够将两个魔术带相对调整后缠绑在患者的手臂上,从而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因触碰而导致防护套与医用克氏针向外侧脱出所造成的不便;
[0014]2、本技术在防护套的两侧设置了较为宽阔的半环型转向活动槽,而转接带内侧一端固定套置在转向活动槽中的固定插杆上,当防护套固定安装在医用克氏针的上端时,转接带能够在固定插杆上前后滑动,从而调整两侧的两个魔术带的使用角度,使得能够方便将魔术带缠绕绑扎在患者的手指或手臂上,对防护套进行固定,而在固定垫片贴附了环状的医用药棉,使得其能够按压在医用克氏针引出端的伤口处,从而对伤口进行药物处理,避免感染,同时医用药棉能够及时更换,从而提升医疗效果,保障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防护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转向活动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转接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安装螺纹;2、魔术带;3、转接带;4、突出块;5、防护套;6、固定垫片;7、医用药棉;8、医用克氏针;9、菱形针头;10、钻骨螺纹;11、固定插杆;12、转向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包括防护套5和医用克氏针8,防护套5安装在医用克氏针8的上端外部,防护套5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突出块4,防护套5呈半球形盖状结构,突出块4呈人字形结构,突出块4的下端与防护套5的上端外壁光滑连接,由于防护套5能够与医用克氏针8通过螺纹连接,使得防护套5能够旋转安装在医用克氏针8的端部,避免医用克氏针8打在手部时外露出来造成刮伤和脱出,同时防护套5上的突出块4能够提供受力点,使得在转动防护套5时更为省力,防护套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垫片6,固定垫片6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医用药棉7,医用药棉7呈环状结构环绕在医用克氏针8的圆周外侧,医用药棉7的上端贴附在固定垫片6的下端外壁上,当防护套5固定安装在医用克氏针8的上端时,固定垫片6下端的医用药棉7能够贴附在医用克氏针8引
出端的伤口处,从而对伤口进行药物处理,避免感染,同时医用药棉7能够及时更换,从而提升医疗效果,加快恢复效率,固定垫片6的左右两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向活动槽12,转向活动槽1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活动槽12为开口向外的半环型凹槽结构,两个转向活动槽12呈对称状态,当通过旋转防护套5上端外壁上的突出块4而将防护套5固定安装在医用克氏针8的上端时,能够将转接带3内侧一端在转向活动槽12中的固定插杆11上滑动,从而调整两侧的两个魔术带2的使用角度,使得能够方便将魔术带2缠绕绑扎在患者的手指或手臂上,对防护套5进行固定。
[0023]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包括防护套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接带3,转接带3的内侧一端与固定垫片6之间通过固定插杆11固定连接,固定插杆11呈半环状杆形结构,固定插杆11的两端固定内嵌在转向活动槽12的前后两端内壁中,使得固定插杆11固定在两侧的转向活动槽12中,并通过固定插杆11将两个魔术带2与转接带3相连接,使得能够通过将魔术带2绑扎在患者的手臂上,从而对医用克氏针8进行固定,转接带3的内侧一端固定环套在转向活动槽12中的固定插杆11上,由于两个魔术带2与转接带3通过缝纫连接,使得两个魔术带2转接带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包括防护套(5)和医用克氏针(8),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5)安装在医用克氏针(8)的上端外部,所述防护套(5)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突出块(4),所述防护套(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垫片(6),所述固定垫片(6)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医用药棉(7),所述固定垫片(6)的左右两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转向活动槽(12),所述防护套(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接带(3),所述转接带(3)的内侧一端与固定垫片(6)之间通过固定插杆(11)固定连接,所述转接带(3)的外侧一端连接有魔术带(2),所述医用克氏针(8)的上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安装螺纹(1),所述医用克氏针(8)的下端圆周外壁上设置有钻骨螺纹(10),所述医用克氏针(8)的最下端设置有菱形针头(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克氏针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5)呈半球形盖状结构,所述突出块(4)呈人字形结构,所述突出块(4)的下端与防护套(5)的上端外壁光滑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