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96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包括前腔,所述前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腔,所述前腔和后腔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喇叭发音部件,所述前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通过防水UV胶体黏粘有前腔板,所述后腔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后腔的背面开设有圆孔透气孔,所述圆孔透气孔与后腔配合使用,所述圆孔透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与圆孔透气孔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喇叭只能做到正面防水,装入机构后,客户不能很好的应用,有进水隐患,从而影响主板的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喇叭实用性的问题,达到了后腔为一体式且防水作用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
本技术涉及喇叭
,具体为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
技术介绍
喇叭其实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声音的转换设备,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线圈时,线圈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喇叭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喇叭的纸盘就会跟着运动,这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在一些公共场所和汽车的内部需要用到喇叭,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喇叭只能做到正面防水,装入机构后,客户不能很好的应用,有进水隐患,从而影响主板的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喇叭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具备后腔为一体式且防水作用更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喇叭只能做到正面防水,装入机构后,客户不能很好的应用,有进水隐患,从而影响主板的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喇叭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包括前腔,所述前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腔,所述前腔和后腔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喇叭发音部件,所述前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通过防水UV胶体黏粘有前腔板,所述后腔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后腔的背面开设有圆孔透气孔,所述圆孔透气孔与后腔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圆孔透气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与圆孔透气孔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线的表面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正面与后腔的背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前腔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与连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后腔的材质为ABS材质,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前腔、后腔、腔体、连接板、前腔板和连接线配合使用,使用时,将连接线连通电源,启动腔体内部的喇叭发音部件,通过前腔板的透气孔和后腔的圆孔透气孔进行吸入和排出空气,通过防水膜将水进行隔绝,且后腔改为一体式设计,提高了后腔的防水效果和耐用性,此音腔结构设计,可以放大声场面积,提升空间声音立体感,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喇叭只能做到正面防水,装入机构后,客户不能很好的应用,有进水隐患,从而影响主板的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喇叭实用性的问题,该全防水腔体喇叭,具备后腔为一体式且防水作用更好的优点,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喇叭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圆孔透气孔的设置,能够使空气在后腔的内部进出,从而推进喇叭发音部件进行工作。3、本技术通过防水膜的设置,能够保证空气的传输,也能保证一定水压后不会进水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防护套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线的接口处进行密封和防护,防止连接线出现破损的现象。5、本技术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对前腔板和连接板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灰尘和水进入腔体的内部。6、本技术通过后腔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后腔的强度,且使后腔达到吸水率低和韧性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腔体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腔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密封圈立体图。图中:1、前腔;2、后腔;3、腔体;4、连接板;5、前腔板;6、连接线;7、圆孔透气孔;8、防水膜;9、防护套;1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包括前腔1,前腔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腔2,前腔1和后腔2形成腔体3,腔体3的内部设置有喇叭发音部件,前腔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内部通过防水UV胶体黏粘有前腔板5,后腔2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参考图3,后腔2的背面开设有圆孔透气孔7,圆孔透气孔7与后腔2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圆孔透气孔7的设置,能够使空气在后腔2的内部进出,从而推进喇叭发音部件进行工作。参考图3,圆孔透气孔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水膜8,防水膜8与圆孔透气孔7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防水膜8的设置,能够保证空气的传输,也能保证一定水压后不会进水的作用。参考图3,连接线6的表面套设有防护套9,防护套9的正面与后腔2的背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防护套9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线6的接口处进行密封和防护,防止连接线6出现破损的现象。参考图1,前腔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的外表面与连接板4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密封圈10的设置,能够对前腔板5和连接板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灰尘和水进入腔体3的内部。参考图3,后腔2的材质为ABS材质,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的接枝共聚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后腔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加后腔2的强度,且使后腔2达到吸水率低和韧性高的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连接线6连通电源,启动腔体3内部的喇叭发音部件,通过前腔板5的透气孔和后腔2的圆孔透气孔7进行吸入和排出空气,通过防水膜8将水进行隔绝,且后腔2改为一体式设计,提高了后腔2的防水效果和耐用性,此音腔结构设计,可以放大声场面积,提升空间声音立体感。综上所述:该全防水腔体喇叭,通过前腔1、后腔2、腔体3、连接板4、前腔板5和连接线6配合使用,使用时,将连接线6连通电源,启动腔体3内部的喇叭发音部件,通过前腔板5的透气孔和后腔2的圆孔透气孔7进行吸入和排出空气,通过防水膜8将水进行隔绝,且后腔2改为一体式设计,提高了后腔2的防水效果和耐用性,此音腔结构设计,可以放大声场面积,提升空间声音立体感,解决了现有市面上大多数的喇叭只能做到正面防水,装入机构后,客户不能很好的应用,有进水隐患,从而影响主板的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喇叭实用性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包括前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腔(2),所述前腔(1)和后腔(2)形成腔体(3),所述腔体(3)的内部设置有喇叭发音部件,所述前腔(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内部通过防水UV胶体黏粘有前腔板(5),所述后腔(2)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包括前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后腔(2),所述前腔(1)和后腔(2)形成腔体(3),所述腔体(3)的内部设置有喇叭发音部件,所述前腔(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内部通过防水UV胶体黏粘有前腔板(5),所述后腔(2)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2)的背面开设有圆孔透气孔(7),所述圆孔透气孔(7)与后腔(2)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防水腔体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透气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信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源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