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
本技术涉及到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
技术介绍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有可能损害移动通信网络,造成本地网的通信中断,影响本地网的核心网元,因此为了保障受灾地区的通信服务,需要进行应急通信;在部分自然灾害中,道路可能因为自然灾害受阻,一些应急通信车无法到达的场所,应急通信就显得的尤为困难,所以现有技术需要一种可以单人操作的可移动式的临时通信基站,来使应急通信基站能够到达常规通信车无法到达的地方,为常规通信车无法到达的地方提供及时有效的应急通信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包括:水箱、底板、电池、车轴、轮毂电机、支架、升降结构、通信基站、钉紧结构、顶板、平板天线、推杆、调速把手、开关、孔隙、出水口、进水口、限位腔、限位头、直线电机、丝杆、连接环、滑杆、第一撑架、第二撑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包括:水箱(1)、底板(2)、电池(3)、车轴(4)、轮毂电机(5)、支架(6)、升降结构(7)、通信基站(8)、钉紧结构(9)、顶板(10)、平板天线(11)、推杆(12)、调速把手(13)、开关(14)、孔隙(15)、出水口(16)、进水口(17)、限位腔(18)、限位头(19)、直线电机(71)、丝杆(72)、连接环(73)、滑杆(74)、第一撑架(75)、第二撑架(76)、下侧板(77)、上侧板(78)、滑槽(79)、轴座(710)、固定块(91)、插杆(92)、滑套(93)、限位环(94)、第一紧固栓(95)、第二紧固栓(9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包括:水箱(1)、底板(2)、电池(3)、车轴(4)、轮毂电机(5)、支架(6)、升降结构(7)、通信基站(8)、钉紧结构(9)、顶板(10)、平板天线(11)、推杆(12)、调速把手(13)、开关(14)、孔隙(15)、出水口(16)、进水口(17)、限位腔(18)、限位头(19)、直线电机(71)、丝杆(72)、连接环(73)、滑杆(74)、第一撑架(75)、第二撑架(76)、下侧板(77)、上侧板(78)、滑槽(79)、轴座(710)、固定块(91)、插杆(92)、滑套(93)、限位环(94)、第一紧固栓(95)、第二紧固栓(9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为一方形的空壳结构,所述水箱(1)底部通过轴座固定有一车轴(4),车轴(4)两端各自固定有一轮毂电机(5),水箱(1)底面远离车轴(4)的另一侧设有一倾斜的支架(6),支架(6)的底部和轮毂电机(5)的底部平齐,所述水箱(1)远离轮毂电机(5)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推杆(12),两个推杆(12)之间采用至少两组横杆加固连接,所述水箱(1)的上平面固定焊接有一平板结构的底板(2),底板(2)上表面通过升降结构(7)连接有一顶板(10),顶板(10)上表面固定有一通信基站(8),通信基站(8)上固定至少四组平板天线(11),通信基站(8)和平板天线(11)电连接;所述水箱(1)的前侧固定有一盒状结构,盒状结构内内嵌有一电池(3),所述水箱(1)两侧各自设有至少两组凹陷,每组凹陷内内嵌有一钉紧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然灾害的临时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7)包括直线电机(71)、丝杆(72)、连接环(73)、滑杆(74)、第一撑架(75)、第二撑架(76)、下侧板(77)、上侧板(78)、滑槽(79)、轴座(710);轴座(710)固定在底板(2)上表面靠近推杆(12)的一侧,所述下侧板(77)定在底板(2)上表面远离推杆(12)的一侧,下侧板(77)上设有水平的贯穿槽形成滑槽(79),所述轴座(710)、下侧板(77)分为两组,轴座(710)、下侧板(77)互相平行固定在底板(2)两侧,所述的两个下侧板(77)的滑槽(79)之间设有一根滑杆(74),滑杆(74)垂直于下侧板(77),滑杆(74)可在两个滑槽(79)内自由滑动,滑杆(74)两端通过各自外嵌配合有一第一撑架(75),第一撑架(75)和滑杆(74)形成旋转副,每个轴座(710)上均通过轴杆配合有第二撑架(76),第二撑架(76)通过轴杆和轴座(710)形成旋转副,第二撑架(76)和第一撑架(75)交叉连接,第二撑架(76)和第一撑架(75)的中部采用轴杆配合,再第一撑架(75)的上端通过轴杆连接第二层的第二撑架(76),的第二撑架(76)的上端通过轴杆连接第二层的第一撑架(75),第二层的第二撑架(76)和第二层的第一撑架(75)中部采用轴杆配合,依次类推,第二撑架(76)和第一撑架(75)的层数不得少于两层,所述上侧板(78)结构和下侧板(77)结构一致;所述顶板(10)的底部分布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奥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