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结构物表面状况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线阵相机是一种采用线性图像传感器的工业相机。线阵相机采集宽度方向有1-2个像素,而采集扫描方向却有2K,4K,8K像素。当前,4K,8K线阵相机已广泛应用于结构物表面状况检测领域。在结构物表面状况检测,尤其是沿一定方向有非常长的距离时,线阵相机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道路、隧道、列车、流水线等。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下,线阵相机可以利用指定方向上的DMI信号输入作为扫描触发条件,自动生成检测目标物的连续图像。在上述检测领域,常用的补光方法有LED补光技术和激光补光技术。两者相比,LED补光方案,光能量不集中,发热量大,需要体积庞大的散热系统,因此市场上的LED补光设备外形尺寸都很大;而激光补光类产品能量集中,集成度高,一般都能在正常工作距离形成稳定的一字线光带,例如,通过更换不同光学棱镜,就可以形成40°~100°视场角的一字线光带,因此在结构物表面状况检测设备中,大量采用激光补光技术。在进行结构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3)、激光器(1)、线阵相机(2)、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3)上,所述激光器(1)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上,所述线阵相机(2)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上,所述第一调整组件能够调整所述激光器(1)的高度,所述第二调整组件能够调整所述线阵相机(2)的俯仰角度和旋转角度,所述固定底板(3)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在所述固定底板(3)上的安装位置能够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3)、激光器(1)、线阵相机(2)、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3)上,所述激光器(1)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上,所述线阵相机(2)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上,所述第一调整组件能够调整所述激光器(1)的高度,所述第二调整组件能够调整所述线阵相机(2)的俯仰角度和旋转角度,所述固定底板(3)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在所述固定底板(3)上的安装位置能够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整基座(29)、高度调节板(4)和压紧结构(5),所述第一调整基座(29)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3)上,所述高度调节板(4)高度能够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基座(29)上,所述压紧结构(5)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板(4)上,并与所述高度调节板(4)之间形成固定所述激光器(1)的固定槽(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基座(29)与所述高度调节板(4)之间形成滑动导向结构,所述滑动导向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高度调节板(4)的滑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基座(29)的两个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立板(10),所述立板(10)的相对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槽(7),所述高度调节板(4)对应于所述立板(10)的侧面设置有导轨(8),所述导轨(8)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槽(7)内,所述立板(10)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结构(9)包括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从所述限位槽的外侧经所述限位槽固定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板(4)上,并能够锁紧所述高度调节板(4)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包括第二调整基座(12)、旋转环板(13)和旋转调节组件,所述旋转环板(13)通过所述旋转调节组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调整基座(12)上,所述线阵相机(2)安装在所述旋转环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阵相机激光补光共线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基座(12)上设置有弧形槽(14),所述旋转环板(13)上设置有第一耳座(15),所述第一耳座(15)伸出所述弧形槽(14)外,并能够沿着所述弧形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青,张赟,满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