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911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包括机壳、单元电路和散热器,单元电路包括电路板、整流电路,电解电容和逆变电路,所述的散热器是风冷散热器,包括整流散热器和逆变散热器;机壳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纵向的风道;两个单元电路的电路板沿横向分开布置,电路板的纵向轴线与风道的轴线平行;沿电路板纵向轴线的方向,整流电路的功率器件和整流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一端,逆变电路的功率器件和逆变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二端,电解电容布置在电路板的中部;所述的散热器和和电解电容布置在风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型功率单元结构紧凑、功率密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复合型功率单元,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高压变频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矿山等行业中,目前主流高压变频器采用级联型设计,利用叠加升压原理,根据输出电压等级将相应数量的低电压等级的功率单元串联起来,实现高压输出直接驱动高压电机。其中功率单元是整个高压变频器的核心部件。专利号为CN201921751866.0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级联型高压变频调速器的功率单元,包括两个单元电路,单元电路包括三相全桥整流电路,直流母线、全桥逆变电路和控制板,三相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接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入端,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为单元电路的交流输出端;全桥逆变电路的4个驱动信号输入端分别接控制板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两个单元电路的交流输出端串接后作为功率单元的交流输出端;第一单元电路三相全桥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接第一三相交流电源,第二单元电路三相全桥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端接第二三相交流电源。该技术的两个单元电路共用一个水冷散热器,由于水冷散热器体积与重量较大,散热器以外的空间利用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包括机壳、单元电路和散热器,单元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电解电容和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单元电路包括电路板,所述的散热器是风冷散热器,包括整流散热器和逆变散热器;机壳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纵向的风道;两个单元电路的电路板沿横向分开布置,电路板的纵向轴线与风道的轴线平行;沿电路板纵向轴线的方向,整流电路的功率器件和整流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一端,逆变电路的功率器件和逆变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二端,电解电容布置在电路板的中部;所述的散热器和和电解电容布置在风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包括机壳、单元电路和散热器,单元电路包括整流电路,电解电容和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单元电路包括电路板,所述的散热器是风冷散热器,包括整流散热器和逆变散热器;机壳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纵向的风道;两个单元电路的电路板沿横向分开布置,电路板的纵向轴线与风道的轴线平行;沿电路板纵向轴线的方向,整流电路的功率器件和整流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一端,逆变电路的功率器件和逆变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二端,电解电容布置在电路板的中部;所述的散热器和和电解电容布置在风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机壳的前板包括所述的进风口,机壳的后板包括所述的出风口;所述的电路板竖直布置在机壳内,两个单元电路的电路板上下分开布置;所述的隔板布置在机壳中,与机壳的侧板平行;所述的进风口、出风口和风道布置在隔板与机壳的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的电路板布置在隔板与机壳的第二侧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的四周分别与机壳的顶板、底板、前板和后板连接;整流电路的功率器件和整流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前端,逆变电路的功率器件和逆变散热器布置在电路板的第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张平梁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库马克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