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及线性振动器,弹片组件包括: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弯折片,与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第二弯折片,与第二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第一弯折片、底板与第二弯折片围设形成一与振子相匹配的振子装配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非常规的弹片组件,该弹片组件由两个弯折片固定连接形成,不仅在二维方向上同时具有弹性性能,能够辅助振子实现二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而且为固定结合结构且提供有振子装配空间,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弹片组装差异和个体差异,在有效提高振动性能加工精度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组装简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及线性振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及线性振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微型振动器,大都采用直流马达带动偏心轮旋转产生的振动来实现;由于直流马达采用电刷换向,传统的微型振动器的使用寿命,受到电刷的限制,很难突破200小时。虽然现今已有微型无刷马达振动器,取代直流马达带动偏心轮旋转产生振动的方式,可解决寿命的问题,但由于启动时间偏长、响应速度偏慢且存在反馈延迟的现象,故其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利用线性马达原理研制的线性振动器在振动时只有单一共振点,然而单一共振点的振动器所产生的触觉反馈模式已不能满足多样化触觉反馈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双共振点双方向的振动器应运而生。目前,业内通常使用的双共振点双方向的线性振动器,如图1所示,按照图中所示的三维坐标系,弹片组件包括在永磁铁A的X方向上设置的至少一组弹片B和在永磁铁A的Y方向上设置的至少一组弹片B,每组弹片B包括分设永磁铁A两侧的两个弹片B,各个弹片B分别独立安装于永磁铁A的外侧。该线性振动器,利用X方向上的弹片B实现X方向上的振动,利用Y方向上的弹片B实现Y方向上的振动。该结构的弹片组件,由于其各个弹片B需要独立加工和独立安装,使得不同弹片B之间往往存在个体差异和组装差异,常常会由此导致线性振动器的实际振动性能与理论设计要求出现偏差,例如:不能实现所设计的共振点,或者不能实现所设计的响应频宽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及线性振动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片因个体差异和组装差异对振动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振子,所述弹片组件包括: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弯折片,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第二弯折片,与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片、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弯折片围设形成一与所述振子相匹配的振子装配空间。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片与所述第二弯折片,关于所述底板呈对称结构设计。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均包括四个分片和三个所述弯折部;每个所述分片包括相对的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其中,第一个分片的第一边部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固定连接,第i个分片的第二边部与第i+1个分片的第一边部通过第i个弯折部固定连接,第i+1个分片的第二边部与第i+2个分片的第一边部通过第i+1个弯折部固定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分片形成小于90度的预设夹角,1≤i≤2。可选的,第1个弯折部和第3个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6度,第2个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12度。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厚度为0.1mm。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分片上形成有镂空。可选的,所述底板,还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弹片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的两个挡片,其中一个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三侧边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挡片与所述第四侧边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挡片上形成有镂空。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远离所述振子装配空间的外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线性振动器的外壳连接的连接部。可选的,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通过冲压方式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非常规的弹片组件,该弹片组件由两个弯折片固定连接形成,不仅在二维方向上同时具有弹性性能,能够辅助振子实现二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而且为固定结合结构且提供有振子装配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多个V型弹片,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弹片组装差异和个体差异,在有效提高振动性能加工精度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组装简易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双共振点双方向的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振动器的在去除外壳后的装配立体图。【图示说明】永磁铁A、弹片B、弹片组件1、振动组件2、底板11、第一弯折片12、第二弯折片13、振子装配空间14、挡片15、分片121、弯折部122、连接部123、振子21、定子2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便于理解,本技术提供了以下相关术语的解释:共振点: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点。双共振点即在频率分布的范围内,由两个这样的特定共振频率点。双方向振动:振动发生在二维方向(相对于通常的线性振动器的振动发生在直线的一维方向),此二维振动可以分解为平面系的XY两个方向的振动,故称此为双方向振动。定子:振动器工作的核心部件之一,振动时固定不动,不发生相对位移。振子:振动器工作的核心部件之一,振动时发生相对位移(振动),这种振动使振动器表现出振动的效果。挠性电路版:可弯折的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相对于刚性电路板的一种称呼。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1,包括:底板11、第一弯折片12和第二弯折片13。其中,底板11,为矩形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弯折片12,与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122;第二弯折片13,与第二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122;第一弯折片12、底板11与第二弯折片13围设形成一与振子21相匹配的振子装配空间14,用于收容线性振动器的振子21。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非常规的弹片组件1,该弹片组件1由两个弯折片固定连接形成,不仅在XY两个方向上同时具有弹性性能,能够辅助振子21实现X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组件包括:/n底板(1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n第一弯折片(12),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n第二弯折片(13),与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n所述第一弯折片(12)、所述底板(11)与所述第二弯折片(13)围设形成一与所述振子相匹配的振子装配空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所述线性振动器包括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组件包括:
底板(1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第一弯折片(12),与所述第一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
第二弯折片(13),与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两个弯折部;
所述第一弯折片(12)、所述底板(11)与所述第二弯折片(13)围设形成一与所述振子相匹配的振子装配空间(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12)与所述第二弯折片(13),关于所述底板(11)呈对称结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片(12)和所述第二弯折片(13),均包括四个分片和三个所述弯折部;每个所述分片包括相对的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
其中,第一个分片的第一边部与所述底板(11)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固定连接,第i个分片的第二边部与第i+1个分片的第一边部通过第i个弯折部固定连接,第i+1个分片的第二边部与第i+2个分片的第一边部通过第i+1个弯折部固定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分片形成小于90度的预设夹角,1≤i≤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线性振动器的弹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第1个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汉特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