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88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马达。马达具有定子、转子、壳体以及罩。定子被保持于壳体。转子被收纳于壳体的内部。罩覆盖壳体的上部。壳体具有:环状板部,其设置有开口部;以及上筒部,其从环状板部的外缘向下侧延伸。罩具有:顶板部,其与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以及周壁部,其从顶板部的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周壁部被压入于开口部的内周面。由此,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的密封构造的马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
本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在设置于轴向的一侧的底板的中央设置有开口的壳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设置覆盖壳体的开口的密封部件而具有防尘功能的马达。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3769号公报以往的密封部件螺纹固定于壳体。因此,存在组装工序复杂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的密封构造的马达。本技术的例示的第一方式的马达具有:环状的定子,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转子,其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并且将所述转子收纳于内部;以及罩,其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壳体具有:环状板部,其设置有开口部;以及上筒部,其从环状板部的外缘向下侧延伸,所述罩具有:顶板部,其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以及周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所述周壁部被压入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本技术的例示的第二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罩具有从所述周壁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所述环状板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本技术的例示的第三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周壁部具有:内周壁部,其与所述顶板部的外周缘部相连;外周壁部,其位于所述内周壁部的径向外侧,与所述凸缘部的内周缘部相连;以及屈曲部,其连接所述内周壁部的下端部和所述外周壁部的下端部。本技术的例示的第四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马达中,所述转子具有与轴承的内圈的上表面接触的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位于比所述顶板部靠下侧的位置,所述内周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本技术的例示的第五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马达中,所述内周壁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倾斜。本技术的例示的第六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二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环状板部的上表面具有:第1上表面;以及第2上表面,其位于比所述第1上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第1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第2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本技术的例示的第七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马达中,所述第2上表面具有凿紧部,所述凸缘部通过所述凿紧部而固定。本技术的例示的第八方式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马达中,在所述第1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环状的树脂部件。根据本技术的方式,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的密封构造的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标号说明1、1A、1B:马达;2:静止部;3:旋转部;9、9A、9B:中心轴线;21:定子;22、22B:壳体;23、23A、23B:罩;25:轴承;28:汇流条;31:轴;32:转子;41:定子铁芯;42:绝缘件;43:线圈;52:定子保持部;54:上筒部;541:下垂部;542:支承部件;57、57A、57B:环状板部;570:开口部;571A、571B:第1上表面;572A、572B:第2上表面;58:下筒部;60:贯通孔;61:转子铁芯;62磁铁;231、231A:顶板部;232、232A、232B:周壁部;233A、233B:凸缘部;236A、236B:内周壁部;237A、237B:外周壁部;238A:屈曲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申请中,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将罩侧设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制造本技术的马达时和使用马达时的朝向。另外,上述“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上述“垂直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垂直的方向。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马达1例如搭载于汽车,用作产生制动装置的驱动力的驱动源。但是,本技术的马达也可以用于制动装置以外的用途。例如,本技术的马达也可以用作汽车的其他部位(例如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传动装置、发动机冷却用风扇或者油泵)的驱动源。另外,本技术的马达也可以搭载于家电产品、OA设备、医疗设备等,产生各种驱动力。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进行旋转。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定子21、壳体22、罩23、轴承25以及汇流条28。定子21是根据驱动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的电枢。定子21具有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外形。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41、多个绝缘件42以及多个线圈43。定子铁芯41由层叠钢板构成,该层叠钢板是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定子铁芯4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铁芯背部与中心轴线9同轴地配置。多个齿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绝缘件42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构成。定子铁芯4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件42覆盖。具体而言,定子铁芯41的表面中的至少各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端面被绝缘件42覆盖。线圈43由卷绕于绝缘件4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隔着绝缘件42卷绕于作为磁芯的齿的周围。绝缘件42通过夹在齿与线圈43之间而抑制了齿和线圈43电短路。多个汇流条28是用于向定子21的线圈43提供驱动电流的部件。多个汇流条28分别通过对作为导体的金属片进行冲压加工而得到。从线圈43向下方引出的导线的端部例如通过焊接与汇流条28的端部电连接。从配置于马达1的外部或者马达1的内部的控制基板(省略图示)提供的驱动电流通过汇流条28流向线圈43。壳体22对定子21和汇流条28进行保持。壳体22例如是金属。后述的转子32被收纳于壳体22的内部。如图1所示,壳体22具有定子保持部52、上筒部54、环状板部57、开口部570、下垂部541以及下筒部58。环状板部57具有开口部570。开口部570位于环状板部57的中央。上筒部54从环状板部57的外缘向下侧延伸。下垂部541从上筒部54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定子保持部52在转子32的周围沿轴向呈圆筒状延伸。定子21被保持于定子保持部52的内周面。定子保持部52的上端部的外周面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缩径。上筒部54从定子保持部52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呈圆筒状延伸。轴承25的外圈固定于上筒部54的内周面和环状板部57的下表面。下筒部58从定子保持部52的下端部朝向下方呈圆筒状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n该马达具有:/n环状的定子,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n转子,其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n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并且将所述转子收纳于内部;以及/n罩,其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n所述壳体具有:/n环状板部,其具有开口部;以及/n上筒部,其从环状板部的外缘向下侧延伸,/n所述罩具有:/n顶板部,其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以及/n周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n所述周壁部被压入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30 JP 2019-180335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
环状的定子,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
转子,其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并且将所述转子收纳于内部;以及
罩,其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壳体具有:
环状板部,其具有开口部;以及
上筒部,其从环状板部的外缘向下侧延伸,
所述罩具有:
顶板部,其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以及
周壁部,其从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
所述周壁部被压入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从所述周壁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
所述环状板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具有:
内周壁部,其与所述顶板部的外周缘部相连;
外周壁部,其位于所述内周壁部的径向外侧,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分一浩司则兼佑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